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董翠芝.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53241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董翠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董翠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董翠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董翠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董翠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董翠芝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先请大家来欣赏两幅图片。第一幅是漫画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第二幅是2012年3月胡锦涛在首尔出席核安全峰会。同学们,两幅图片的反差让你想到了什么?图一让我们想到了清政府没有尊严的、屈辱的外交;图二说明当今的中国独立自主、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其实,这一份承认与尊重来之不易,它蕴含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领导人和人民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起来领略这段风起云涌的外交历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读目标)依据学习目标,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2、82页内容,明确下列问题: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 )外交政策。2、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就与( )等(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新中国建立时,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是怎样对待中国的?(学生自学后,师生交流,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谁能告诉老师这段材料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幅图告诉我们当时中国外交形势严峻,在中国建国的第一年里,只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第一个与我们建交的国家是谁?(苏联)当时,以美国为首的一部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了什么态度?(敌视、外交孤立、封锁)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展开积

3、极的外交活动)中国领导人积极灵活的外交活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其重大表现之一便是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请同学们自学课本83页内容,明确下列问题:(学生自学后,师生交流检查)1、提出:( )年底,周恩来接见(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完善:( )年,周恩来分别与( )总理尼赫鲁、( )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3、内容:4、意义: (检查1、2问题时,要结合图片了解)这是当时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的情景;这是当时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会谈的情景。和平共处五项原

4、则的内容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其中,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保证,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是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外交政策走向了成熟。那么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真的是意义重大,那么时至今日,50多年过去了,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有用吗?请同学们讨论下面这个问题。(有用。今天的世界形势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之间关注的

5、共同问题越来越多,在这个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而又多元化的世界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邓小平曾经这样评价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我国在外交上一直奉行这些原则,今天也不例外,那么你能举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新中国的外交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周恩来总理参加了万隆会议。请同学们学习第三个问题: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请同学们自学,明确一下问题:1、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2、会议的特点:3、会议的议题:本来这次会议就是要讨论亚非各国共同关心

6、的问题,但是在会议召开期间,中国却遇到了一点麻烦?是什么呢?谁来给大家说一下。(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那么,周恩来总理是怎样面对这种形式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视频)周恩来总理提出来“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会议圆满成功。那么当时亚非各国的“同”和“异”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下面这个问题。(同:遭遇相同,都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的方针,从亚非各国所遭受的殖民侵略出发,找出亚非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共同任务,引

7、起了亚非各国的共鸣,从而使得万隆会议朝着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方向发展。求同存异的方针很好了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联系我们平时的生活,你认为这一方针适用吗?请同学们讨论下列问题(人与人交往中,出现矛盾时,我们就可以用之化解,和谐相处。“求同存异”实际上蕴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道理。)同学们讨论的非常好,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道理是一样的。让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万隆会议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万隆会议让世界认识了新中国,也赢得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尊重,实际上当时还有一次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它就是日

8、内瓦会议。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次会议的情况。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看到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那么你认为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新中国建立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周恩来总理卓越的外交能力)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正是这多种因素的融合,才使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有了重大的突破,今天的中国仍然在延续着外交事业的辉煌,让我们通过下面三幅图片来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新发展。(展示图片)我们来做一下这节课的练习。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首先我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恶劣的外交形势,然后我们看到了我国领导人采取的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这些政策使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从而使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结合这节课的内容,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下作业: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今日之中国。假如由你来制定21世纪中国外交战略,你将如何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