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1.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531673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7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1.doc(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实习一 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1实习二 主要大田作物的田间识别3实习三 小麦生育期间的苗情调查、田间诊断和管理6实习四 冬小麦产量预测和成熟期考察(室内考种)18实习五 玉米产量预测和室内考种22实习六 水稻育秧技术和秧苗诊断24实习七 水稻产量预测和室内考种29实习八 播种前棉籽质量的检验和处理31实习九 棉花播种技术和播种质量检查34实习十 棉花蕾期生育调查和田间诊断36实习十一 棉花产量预测和考种38实习十二 薯类作物产量的估测41附:几种主要农作物调查记载标准42一、冬小麦调查记载标准43二、玉米调查记载标准45三、水稻调查记载标准47四、棉花调查记载

2、标准51五、棉花栽培试验常用的测定项目及方法54六、花生调查记载标准57实习一 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一、目的和要求 (一)以冬小麦为例,掌握禾谷类作物播种技术的主要方面。 (二)以冬小麦为例,学会禾谷类作物播种质量的检查步骤和方法。二、工具和设备 播种机、种子、皮尺、钢卷尺、种子收集器皿、小磅秤(或杆秤、托盘天平,根据播种面积和所用种子量确定)。三、内容和方法 (一)播种技术 一般包括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播种深度的确定及播种前的土壤、种子和农机具的准备工作等。 1播种期的确定 “不违农时,适时播种”是作物壮苗的基础,也是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对冬小麦而言,一般

3、在日平均气温1618C时播冬性品种,1416C时播半冬性品种,1214C时播春性品种。 2播种量的确定 一般按以下公式计算: 播种量(kg/hm2)要求的基本苗数(万/hm2)(每kg种子粒数田间出苗率) 但是要注意,对所使用的一批具体的种子,需要根据质量检验结果校正播种量,以保证所要求的基本苗数。 3播种方式 生产上常见的播种方式有窄垄窄行条播、宽垄宽行条播及大小垄条播等。冬小麦目前生产上一般以窄垄窄行条播和大小垄条播为主,窄垄窄行条播的行距为1520 cm,大小垄条播有13.326.7 cm和16.716.726.7 cm等。 4播种深度 一般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5 cm。另外要注意到:粘性

4、土稍浅,沙性土稍深;土壤湿度大宜浅,土壤湿度小宜深;小粒种子宜浅,大粒种子宜深。 5土壤和种子的准备 (1)土壤准备 整地前要施足底肥。整地质量要求达到“深、透、净、细、平、实”。播种时,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低于60%而近期又无望降雨时,应考虑灌底墒水。 (2)种子准备 选好品种。做好选种、晒种和包衣或药剂拌种。 6播种机的调整 播种机上一般都有播种量调整和指示装置,调整好以后所指示的播种量一般为单位面积上播种的种子重量。但是,由于拌种方法、播种行距等的调整,所指示的播种量与实际播种量不一定完全符合,因此应进行调整。调整可分2步进行。一是播种前调整,二是在播种时进一步调整

5、。 (1)播种前调整 把播种机行走轮架起,转动行走轮到一定转数后停下,检查播种管排种量与计划播种量是否相符。反复做23次,直到调整达到相符时为止。然后把排种轮固定好。 a转动播种机行走轮时播种管应排出种子的重量,可用下式计算:b用拖拉机牵引播种机走一定距离,把排种管排下的种子收集起来,用下列公式计算调整:每米行长应播的种子粒数计划播种量(kg/hm2)每kg种子粒数行距(m)/10000(2)播种时调整 由于整地质量的关系,播种机工作时播种量有所变动。要根据每米行长实际落粒数进一步调整播种机的排种量,以保证要求的基本苗数。(二)播种质量的检查无论机播还是耧播,都要进行播种质量检查。主要检查播种

6、量多少、播种深度、覆土情况、有无漏播、重播,播种机的划印器是否合适,行距是否符合要求等。对播种量的检查,可在播种机走过之后,沿播种沟把覆土扒开,量一定长度,数一数落粒数,计算播种量是否合适,并测量播种深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一步调整,确保播种质量。四、作业报告 (一)根据当天的播种现场,你认为播种期、播种量和播种深度是否合适,为什么? (二)通过这次实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实习二 主要大田作物的田间识别 一、目的和要求 (一)认识和熟悉主要大田作物在田间生长期间的形态特征。 (二)学会利用形态学特征认识和区分各种大田作物及其代表性类型和代表性品种。 (三)观察和了解不同栽培措施处理对大田作物

7、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田间表现的影响。二、先期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和建立主要农作物种、品种、生态类型及典型品种的种植区,并按一般生长要求进行管理。三、内容和方法(一)时间安排 本次实习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6月上旬末或中旬初,主要识别夏收作物(各种麦类作物、油菜、亚麻、甜菜、蚕豆、豌豆等)的成株和近成熟时的形态表现以及春播作物(黍类作物、甘薯、大部分豆类作物及花生、大部分麻类作物、棉花等)的苗期形态。第二次在8月底到9月初,主要认识春播作物的成株及近成熟期的形态特征。(二)主要内容 1禾谷类作物 禾谷类作物可以分为麦类作物和黍类作物。 (1)麦类作物 主要在6月份花序(穗)已完全长出或接近成熟时

8、,观察其在田间生长的情况。利用田间春播小苗,观察其与黍类作物在田间的区别(不作为主要内容)。各种麦类作物有: 小麦 在与其他麦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普通小麦与其他麦类作物成株的区别。尤其注意叶形、株高、穗的形态和结构等易区分的性状。 在另一个小麦种的展示区观察普通小麦与野生一粒小麦、硬粒小麦、圆锥小麦、波兰小麦、波斯小麦、玛迦小麦、瓦维洛夫小麦、密穗小麦等小麦种的田间形态和主要区别。 在科研区和高产示范区观察不同小麦主栽品种、不同栽培措施处理的直观表现。 大麦 在与其他麦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大麦与其他麦类作物成株的区别。尤其注意叶形、株高、穗的形态和结构等易区分的性状。 观察二棱大麦、中间型

9、大麦、多棱大麦(包括四棱大麦和六棱大麦)的田间生长情况,要特别讲解和引导学生区分大麦各个亚种在株高、生长繁茂性、穗的形状和构造等方面的区别。 典型品种观察。 燕麦 在与其他麦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燕麦与其他麦类作物成株的区别。尤其注意叶形、株高、穗的形态和结构等易区分的性状。 观察普通燕麦(Avena sativa)和裸燕麦(莜麦,A. nuda)在田间生长的区别。 黑麦 在与其他麦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黑麦与其他麦类作物成株的区别。尤其注意叶形、株高、穗的形态和结构等易区分的性状。 小黑麦 在与其他麦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小黑麦与其他麦类作物成株的区别。特别是注意小黑麦与小麦和黑麦的形态学差

10、异。 另外,在近旁的黑麦草生产区观察黑麦草与黑麦在分蘖性、穗型等方面的异同点。 (2)黍类作物 6月份观察幼苗,秋季观察成株,注意两次观察相互印证。 水稻 在与其他禾谷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水稻与其他禾谷类作物的区别。尤其注意叶形、穗的形态和结构等易区分的性状。 观察籼稻与粳稻、非糯稻与糯稻、稻与稗在田间生长的群体和个体性状,特别注意其异同点。玉米 在与其他禾谷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玉米与其他禾谷类作物的区别。 观察玉米的9个亚种或类型在田间生长的形态差异。 在玉米科研或高产示范田观察不同品种或不同栽培措施条件下玉米的生育状况。 高粱 在与其他禾谷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高粱与其他禾谷类作物的区

11、别。 观察高秆与矮秆,散穗与密穗,粒用、帚用、糖用、饲用、兼用,单穗与多穗高粱在田间的生育状况及其异同点。 粟(谷子) 在与其他禾谷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谷子与其他禾谷类作物的区别。特别要注意观察由于各级分枝的长短、数目、距离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穗型的田间表现。 注意区分谷子与黍稷、稗、蜡烛稗、龙爪稷等粟类作物的区别。 黍稷 注意区分黍稷与谷子、稗、蜡烛稗、龙爪稷等粟类作物。 注意观察黍和稷在株型、穗型、穗上分枝的倾斜度、分枝弹性、籽粒大小、落粒性等方面的差异。 2豆科作物 (1)花生 6月份观察幼苗,9月份观察成株。主要包括: 与其他豆科作物在形态上的异同。 4大类型及其代表性农家品种的田间生

12、长状况。 (2)大豆 6月份观察幼苗,9月份观察成株。主要包括: 与其他豆科作物在形态上的异同。 不同生长习性、不同株型大豆类型及其代表性品种的田间生长状况。 (3)蚕豆和豌豆 6月份观察成株。主要包括: 与其他豆科作物在形态上的异同。 蚕豆与豌豆在株型、叶的类型、荚果生长习型和形状上的异同。 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异同点。 多叶豌豆、少叶豌豆及无叶豌豆的形态差异。 (4)绿豆、小豆、豇豆、扁豆、菜豆等食用豆类作物 6月份观察幼苗,9月份观察成株。主要观察各种豆类作物在田间的生长特点及各种作物之间的异同。 3甘薯和马铃薯 6月份观察甘薯幼苗和马铃薯成株,9月份观察甘薯成株。主要内容是: 两种作物

13、在田间的生育性状。 甘薯的不同株型、叶形、叶色等类型的区别。 4棉花 6月份观察苗期性状及现蕾情况,9月份观察成株及开花、幼龄、成铃、裂铃、吐絮的田间表现。 观察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和非洲棉在田间生育性状的异同。 在棉花科研或高产示范田观察不同栽培措施条件下棉花的生育状况。 5麻类作物 6月份观察亚麻成株和其他麻类作物幼苗,9月份观察除亚麻之外的麻类作物成株。 主要观察各种麻类作物的田间生育表现及不同麻类作物的异同点。 注意区分油用、纤维用和兼用亚麻;长果种和园果种黄麻;大麻雄株和雌株;紫秆和绿秆苘麻;苎麻在北方栽培(观察标本用)的特殊防护技术。 6芝麻 6月份观察幼苗,9月份观察成株。注意

14、区分不同分枝类型、结蒴类型、叶形等性状。在9月份注意观察田间水分状况对生育的影响(水涝死苗等)。 7油菜 6月份观察成株,注意区分芥菜性、白菜型和甘蓝型的差异。 8牧草类 在两次观察中根据田间牧草作物的种植情况认识不同牧草种、栽培管理措施的影响等。 9药用作物 根据田间种植情况、时间和教师背景知识,适当参观认识主要药用作物。 10适当注意观察各类作物的主要伴生杂草、病虫害的田间发生情况。四、作业报告 自行设计表格或其他表达形式,就本次观察的作物在田间生育的最主要特征进行概括总结。实习三 小麦生育期间的苗情调查、田间诊断和管理一、目的和要求 (一)熟悉小麦各生育时期进行田间苗情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二)学会对所调查的麦田进行分类排队,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分类管理的技术意见。 (三)学习科研和生产技术管理中常用的调查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四)一般以每2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样点的性状调查。3个左右小组为一大组,完成一块麦田的调查。二、工具和设备每次调查因内容不同略有区别。一般需要皮尺、钢卷尺、竹竿或废弃细木棍(田间定点用,可就地取材)、感量1%天平、土钻和铝盒、电热干燥箱。三、时间安排本指导书列出了几乎所有生育时期需调查的内容。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