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王安石变法3.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53152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 王安石变法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 王安石变法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 王安石变法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 王安石变法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 王安石变法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 王安石变法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 王安石变法3.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内容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学习要求】1历史背景:(1)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2)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2主要内容: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3历史作用:(1)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2)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导入】材料: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答采访两会的记者提问时说:“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

2、,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设问: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林则徐、王安石)【教学流程】投影: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问:范仲淹“忧”什么?答: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板书)(一)必要性:北宋社会危机的严重(板书)投影: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及。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材料二:宋太祖建国之初,全国军队总额才22万,太宗至道时

3、达66万,真宗天禧年间为91万,到仁宗庆历时激增到126万之多。材料三: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年代收入(贯)支出(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问:从材料中能看出,北宋社会出现了哪些现象?答:冗官、冗兵、冗费。1、北宋社会危机之一:冗官、冗兵、冗费(板书)投影:问: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成的?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答:“冗兵”“冗官”“冗费”原因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扩大禁军数量更戍法一职多官扩大科举取士人数恩荫赏赐冗兵、冗官大兴土木向辽、西夏交纳“

4、岁币”后果军队战斗力低下(积弱);军费负担沉重;导致官僚机构庞大、官俸开支浩大、加剧财政危机;官吏因循苟且、相互推诿,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吏治腐败。财政危机(积贫)问:产生“三冗”现象的政治根源是什么?答: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师讲述:许多人在阅读宋史的时候,总感觉北宋政府似乎太“窝囊”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北宋中期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也许我们可以从北宋初年的一场宴会说起。投影:顷之,上与故人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无有穷已。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安枕而卧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

5、信等皆惶恐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身,虽欲不为,不可得也。”守信等乃皆顿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怜,指示可生之路。”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问:这是什么典故?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何权?目的为何?除此以外北宋初期还集中了哪些权力?答:杯酒释兵权。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军权,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北宋政府还把地方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问:宋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投影:五代十国形势图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

6、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从以后的历史来看,宋太祖正是依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原则,加强中央集权。问: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呢?答:师总结:北宋建立后,再也没有发生“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的局面,应该说这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点应当肯定,所以毛主席才会在词中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相提并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的弊端就越来越明显了。2、北宋社会危机之二:内忧、外患(板书)问:北宋中期的除

7、了“三冗”现象严重之外,还存在了哪些矛盾使得统治危机严重?答:投影: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项目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4)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问:封建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会导致什么后果?答:人民起义。投影:王小波、李顺起义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增加至数万人。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李顺为头领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顺又善于收用人才,队伍发展到数十

8、万人。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起义军攻下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改元应运。宋太宗急令亲信宦官王继恩领大军攻占了剑门关,经栈道长驱入川。五月,王继恩攻破成都,李顺战死。十一月,李顺余部被击溃,起义军被镇压下去。师讲述:也许有同学会说,农民起义各朝各代都有,没什么稀奇的。但是王小波、李顺起义跟我们以前熟知的几场起义却有不同。哪里不同呢?投影: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答:师讲述:中国历史上,一般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发生在一个王朝的末期,可是王小波、李顺起义却是发生在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宗统治时期。为什么北宋的农民起义会这么早爆发呢?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般是由于

9、什么原因爆发的?答:师:我们发现,土地兼并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往往容易导致发生农民起义。那么北宋政府有没有采取措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答:没有。北宋王朝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师: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北宋时期农民起义会这么早爆发了。频繁爆发的农民起义说明了北宋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与此同时,北宋还面临着严重的外患。投影: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问:从这张形势图中,我们能看出当时北宋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答:辽、西夏的威胁。投影:投影:愁啊愁,愁到白了头。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无心忧设问:面对危机,北宋统治者做了什么尝试呢?结果如何?(二)可能性: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基(板书)1、时期:宋

10、仁宗时。2、主持人:范仲淹、欧阳修、富弼、韩琦。3、中心措施:整顿吏治。4、结果:昙花一现,统治危机依存。5、结果之因:触犯保守派利益遭其强烈反对;宋仁宗动摇。6、意义:揭开北宋改革序幕。投影:目的:富国强兵,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投影: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板书)(一)富国之法(理财之法)(板书)内容作用均输法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需要情况,就近采购。政府物资需求和东南物资供应得到配合;纳税户不合理负担有所减轻;节省运费和购价,增加财政收入,也避免囤积居奇。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市场短缺时再卖。商贩向市易务缴纳抵押品,可成批赊购官府的货物

11、到各地出售,半年一分利息。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青苗法各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并加收20%利息。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免役法废除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办法,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扩大了生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地居民按照户等高下分派。农田水利有了很大发展,大量薄地变良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克服官僚地主隐产逃税,田赋不均的弊病,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二)

12、强兵之法(板书)内 容作 用将兵法对禁军精简裁并,整编后军队进行训练;各路设置负责操练的将官,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军队战斗力。保甲法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农闲保丁操练,夜间维持治安。壮丁受到军事训练并和正规军相参为用,国家养兵费用减少,财政负担减轻。保马法废掉依靠政府的牧马监,由民户代养官马;同时以优惠政策,使民户踊跃养马。节约朝廷开支,降低马匹死亡率。设军器监在开封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产量提高,数量足够十年之用。(三)育才之法(板书)1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认为科举的变更是除

13、旧布新的开端)(1)内容: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取士。(2)作用: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2改革学校制度(1)目的:要统一思想,培养改革派人才在于教育制度的变革和发展。(2)原因:太学作为全国最高的学府,长期以来是高官子弟装饰门面的地方,已徒有虚名。太学被保守派所把持,成为反对变法的舆论阵地。(3)内容:整顿太学,把改革派编纂的诗义、书义、周礼义(合称三经新义)作为必读教材,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4)作用: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3育才之法的影响: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直到北宋末年仍在太学中流传。 角色扮演: 王安石变法推行过程中,处在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

14、人各有不同反响。请你选择一个角色,设想当时的情境进行体验,说明对变法的态度及理由。设问1:假如你是个大地主或富商,变法的哪些内容明显触及了你的利益?为什么?答:市易法(打击官僚地主操纵市场、囤积居奇的投机活动);青苗法(打击官僚地主对农民的高利贷盘剥);募役法(官僚地主若不服役需交纳代役钱);方田均税法(打击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和隐田漏税行为)。设问2:假如你是个农民,变法的哪些内容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请说明理由。答:募役法(不再轮班充役、保证了生产时间);农田水利法(提高抗灾能力、大片薄地变良田)设问3:假如你是正在部队服役的士兵,变法哪些措施能够改变国家积弱的局面?请说明理由。答:将兵法(改变了更戍法兵将分离导致军事指挥不灵的局面)、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提高了武器的质量)等。设问4:假如你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怎样才能被“太学”录取?答: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问题探究:材料一:“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材料二:臣于财利,固未尝学,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