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检测2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529315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检测2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检测2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检测2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检测2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检测2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检测2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检测2 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二轮复习测试题-生物技术实践综合检测2 (45分钟 100分)1.(10分)(2012淄博模拟)某班同学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其简要流程如下:(1)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发现榨取的果汁非常浑浊,解决的方法是_。(2)分离酵母菌应使用_培养基,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_法,若想使这些酵母细胞能反复使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_。(3)在酸性条件下,可用_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若想进一步检测所得果酒中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_法。(4)发酵完成后,该班同学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方便后续年级使用,可将菌液_保存。(5)另一个班的同学用葡萄制作的果酒酒味醇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果

2、酒带有明显的酸味,请分析出现酸味的原因:_。2.(15分)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 kg,再分别倒入等量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下图。(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实验中,盐水加热煮沸

3、是为了_;冷却之后再使用是为了保证_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3)在腌制过程中,坛中溶液量会增加,原因是_。(4)图中数据表明,泡菜在腌制的第_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腌制到第_天以后再食用可以较好地避免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5)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6)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好地表明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对该实验所获得的三组数据应进行怎样的处理才更合理?3.(9分)(2012东城模拟)某实验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泌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请给予合理的补充。(1)采样与培养:将采集的土样混匀后称取1 g,置于经过灭菌处理的_

4、(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28 振荡培养。(2)接种与选择: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进行_处理。之后,将菌液涂布接种于以_为惟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30 条件下培养。为避免污染,需将培养皿呈_状态放置。此外,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实验可信度,本步骤需设计_作为空白对照。(3)筛选与纯化:将适量的碘液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_,则说明此种菌能够_。从平板中挑取实验效果明显的目的菌株,采用_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可对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纯化。4.(14分)柠檬油是植物芳香油中的一种,它是一种广谱性的杀虫剂,它可杀死蚊子、苍蝇、蟑螂和臭虫等传染疾病的害虫,

5、以及危害粮食、蔬菜的常见害虫,包括幼虫、蛹等,被称为一种绿色杀虫剂。柠檬油的提取必经步骤如图。请根据实验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柠檬精油的提取适宜采用_法,此种方法是通过_将液相柠檬油从固液两相混合物中分离出来。(2)A是_,目的是_。(3)B过程一般加入相当于柠檬果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其目的是_。(4)C过程为_,目的是_。(5)采用柠檬油作为杀虫剂,可以解决其他杀虫剂给人类带来的隐患,其突出的优点是_。(6)柠檬油是食品、化妆品和香水配料的优质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提取柠檬油不采取水中蒸馏法的原因是:_。5.(12分)(2012江西六校联考)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

6、,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的。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分离蛋白质分子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凝胶色谱法,也叫做_,是根据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2)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_、_、_和纯度鉴定。(3)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_,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采集的血样要及时分离红细胞,分离时采用低速短时间_,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_,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_洗涤,如此重复,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4)将洗涤好的红细胞倒入烧杯中,加入_和_充分搅拌,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6.(12分)人参是一

7、种名贵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人参皂苷的大致流程如下:请回答:(1)配制诱导愈伤组织的固体培养基,分装后要进行_。接种前,要对人参根进行_。(2)用于离体培养的根切块,叫做_。(3)用少量_酶处理愈伤组织,获取单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可有效提高人参皂苷合成量。(4)人参皂苷易溶于水溶性(亲水性)有机溶剂,从培养物干粉中提取人参皂苷宜选用_方法,操作时应采用_加热。7.(14分)(2012聊城模拟)某同学使用下列装置或操作进行有关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制作果酒时可选用甲图的装置。为适当提高果酒生产速率,进气口应先打开后关闭,这是因为_;排

8、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为研究发酵中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常要通过_进行取样统计分析并测定pH,判断取样先后顺序的主要依据是_。(2)乙图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_,此时玻璃棒使用要点是_,以保证DNA分子结构的完整性。(3)丙、丁用于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应先对样品进行处理用_图装置进行_;丁图中液体应为_,底端试管中首先收集到的应是相对分子质量较_(大/小)的蛋白质。8.(14分)(2012郑州模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PCR方法被不断改进。到目前它从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发展到定量测定;从原先只能扩增几个kb(千碱基对)的基因到目前已能扩增长达几十个kb的DNA片段。

9、现在PCR技术已有十几种之多。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础研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等。PCR需要模板DNA、引物、脱氧核糖核苷酸和DNA聚合酶、ATP等条件,其简要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e(1)PCR技术能把某一DNA 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_。PCR与体内DNA复制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环境温度的不同,在PCR中先用95 高温处理的目的是_,而这一过程中在细胞内是通过_实现的。(2)通过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C=G,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_。(3)若将1个DNA分子拷贝10次,则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_个引物。(4)DNA子链复制

10、的方向是_,这是由于_。(5)PCR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方法。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认为可以用PCR扩增血液中的_。答案解析1.【解析】(1)实验过程中,榨取的果汁浑浊,用果胶酶处理可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2)分离酵母菌应用选择培养基,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包埋法,若想使这些酵母细胞能反复使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菌条件(避免微生物的污染)。(3)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故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若想进一步检测所得果酒中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4)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11、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5)果酒保存时,如果密封不严,其他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将乙醇转变成醋酸,会使果酒带有明显的酸味。答案:(1)用果胶酶处理(2)选择 包埋 无菌条件(避免微生物的污染)(3)重铬酸钾 稀释涂布平板(4)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 的冷冻箱中(5)密封不严,其他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将乙醇转变成醋酸2.【解析】(1)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是利用了比色法,即将样品液中的颜色与标准液中的颜色对比,得知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对盐水加热的目的是杀灭杂菌,但需要冷却后再使用,防止高温杀死或抑制乳酸菌。(3)由于加入的是盐水,浓度远大于细胞液浓度,根据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可知,蔬菜的细胞要失水,导致坛中溶液量增加。(4)从图中可以看出,大约到第7天亚硝酸盐的含量最多。选择食用时间应是第14天以后,因为此时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5)导致不同装置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的原因较多,只要分析符合逻辑关系即可。(6)对这三组数据应采取取平均值的方法进行处理。答案:(1)比色法 玫瑰红色染料(2)杀灭杂菌 乳酸菌(3)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4)7 14(5)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