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课内文言文配套练习.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512796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课内文言文配套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学期课内文言文配套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学期课内文言文配套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学期课内文言文配套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学期课内文言文配套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课内文言文配套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课内文言文配套练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备课大师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九年级上学期课内文言文配套练习 九年级上学期课内文言文配套练习 20.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之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 )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2、 )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贻矣(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 闻道百( ) 见笑于大方之家( ) 泾流之大( ) 不辩牛马( ) 望洋向若而叹曰( ) 以为莫己若者(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始吾弗信( ) 2.翻译下列句子。 望洋向著而叹曰 译: 以为莫己若者 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 3.写出出自课文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4.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5.在庄子里讲到了很多寓言,请把其中你听到或看到的写出三个来。 6.你读完本文后有什么看法和启示,请自己的话写下来。 21.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

4、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 (2)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什么样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什么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1) (2)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

5、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6.下面加点字与而山不加增中而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 学而时习之 C 而吾以捕蛇独存 D 黑质而白章 7.选段中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_;而愚公坚信能够移山的根据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 8. 将甚矣,汝之不惠译成现代汉语: 。 9.众人对“其妻献疑”的回答是: , 。 愚公率领全家“移山”的原因是; , 。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 。 10.文章结局以神话结束与题目愚公移山有没有矛盾?为什么? 22.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1、

6、扁鹊见蔡桓公选自_,作者_,_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_时代重要的_,先奏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的 为法家重要著作。 2、解释下列加点字。 A、不治将恐深( ) B、居十日,扁鹊复见( ) C、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以思无益( ) D、桓候故使人问之( ) 妻跪问其故( ) 3、解释句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_ 扁鹊望桓候而还走。_ 4、揣摩、理解、运用 扁鹊初见桓候时,为什么“立有间”?_ 不治将“恐深”和“不治将益深”能否调换?_ 本文的哲理_, 成语_ _ 文章以桓候之死作结,其作用有二:A_ B_ 5、“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 。 6、表现桓侯反感医生(对医生持有偏见)所

7、说的一句话是: 7、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什么道理?本文引申出一个成语是? 23.捕蛇者说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

8、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

9、者得焉。 1、捕蛇者说中,写凶暴的小吏到乡间情形的四句话:_,_,_,_。 2、想想捕蛇者说一文第四、五段,回答问题: “斯役”和“吾赋”分别指什么?蒋氏不愿更役复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因为上述原因,作者发出的感慨是_。 选出对句义理解有误的一项:()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缴光了地里的出产,用完了家里的收入。 B、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厉:顶着风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有毒的疫 气。C、又安敢毒耶?又怎么敢怨恨呢?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当其租入 当:_(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嗣:_ (3)貌若甚戚者 戚:_(4)故为之说 说:_ (5)则久己病矣 (6)以俟夫观

10、人风者得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若毒之乎 B太医以王命聚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 D又安敢毒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翻译“君将哀而生之乎”和“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两句为现代汉语。 译文:(1) _ (2) _ 6文中写作者曾经对一种社会现实表示怀疑,哪句话概括这一现实? 答: 7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_ 8从选文中找出全文的主旨句,用_ 画出。 9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会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作者、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_ 10选文

11、中,最能反映蒋氏内心沉痛之情,打动作者的是哪一句? 答:_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号呼而转徙,人不知而不愠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 2、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 (1)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2)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各用一句话(尽可能利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第一次: 第二次: 13、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 )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

12、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矣。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献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14、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15. 作者面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答: 16. 作者把改变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于封建统治者,表现出阶级局限性, 这一语句是: 25.十则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