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512688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该课获2014 年第三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陈彦含 执教、整理一、解题导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先来看题目。从题目里面,你能读到反映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吗?生:从标题来看,我认为文章的关键词应该是“说”和“做”。师:很准确!但是有一个人名不能忽视生(齐):闻一多先生!(屏显闻一多和作者臧克家简介。)师:上世纪80 年代,为纪念他的老师闻一多,臧克家先生创作了这篇文章。在学生的眼中,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起来学习。二、读清结构1.读准四字短语。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在预习时找出四字短语。同学们都找了哪些?生:我

2、找到的是慷慨淋漓、气冲斗牛、迥乎不同和锲而不舍。师:找得很准确!生:诗性不作、炯炯目光、望闻问切、沥尽心血。生:我找到的四字短语有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群蚁排衙、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生:我找到的是警报迭起、形势紧张、一反既往、凶多吉少和迥乎不同。生:我找的有声震天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师: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还真不少!同学们找得都很好!老师也对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作了一个梳理,并挑出了一些比较关键的四字短语。(屏显。)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四字短语。一个词读两遍,开始(生齐读,读

3、得大声、整齐、吐字清楚。)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2.读清课文结构。师:刚刚大家已经提炼出反映这篇课文的关键词是生(齐):“说”和“做”。师:其实投影出来的这些四字短语,也都分别修饰了“说”和“做”。现在,我们不妨将它们一一归类。师:“锲而不舍”是修饰生(齐):做的。师:目不窥园生(齐):做的。师:足不下楼生(齐):做的。师:兀兀穷年生(齐):做的。师:沥尽心血生(齐):做的。师:群蚁排衙生(齐):做的。师:潜心贯注生(齐):做的。师:心会神凝生(齐):做的。师:慷慨淋漓生(齐):说的。师:气冲斗牛生(齐):说的。师:声震天地生(齐):说的。师:昂首挺胸生(齐):做的。师:长须飘飘生(齐):做

4、的。师:这些词语中,对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修饰还有一些区别,我们来作个梳理。(分三组归类屏显。)师:前面6 个四字短语是修饰闻一多先生的“说”还是“做”?生(齐):做。师:是从哪个方面来修饰他的“做”?生(齐):学者方面。师:在这方面,没有出现对于“说”的修饰的词。可见,在这方面他注重于“做”。这正好对应课文中哪一句关键句?生(齐):“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师:这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特点。按照这样的思路,下面这些短语应该是用来形容闻一多先生哪个方面的“说”和“做”?生(齐):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师:这样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课文中也有关键句作了归纳。生(齐):他“

5、说”了就“做”。师:好,这些就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主要内容。对这些主内容的连缀,作者也相当善于运用关键句,诸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你们能找到吗?找找看。师:都找到了吧?谁来先说?生:第79 自然段是过渡段。第7 自然段总结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特点: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接着第8 和第9自然段,领起引出作为革命家方面的内容。师:过渡段,承上启下。说得太好了!找得准还能加以分析!生:我也找到了一处过渡的句子,首先是第5 自然段的第一句“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这一句总结了上文闻一多先生埋头研究的内容。接着是第6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这一句引出了闻一多

6、先生做“校补”和“古典新义”的这些成绩。师:这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这一部分内容中的过渡句。生:我找到的是总结句,第19和第20 自然段。这两段总结了上文,并对闻一多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师:对!这两段就是总结段,你们找对了吗?还有总起段,哪位同学找到了?生:总起句是第1、2 自然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下面就是围绕这两段展开的。师:准确!同学们刚刚都找到了文章中的关键句。开头有总起句,总领全文;结尾有总结段,总结全文;中间不乏过渡段,第79 自然段就是全文的过渡段。而在小部分中,也有衔接上下文内容的过渡句。你们看,前后呼应,中间内容层层

7、衔接,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就是一种非常严谨的内容结构。这种严谨的行文特点很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三、感悟形象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主要是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叙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在这一部分中,最细致地描述闻一多先生怎样研究学问的当属第生(齐):第3 自然段。师:咱们就来精读第3 自然段。我们先齐读这一段。师:这一段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课前预习到刚刚的认真朗读,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否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同学们就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认真研读第3 自然段。先细读,再把想法写在课文空白的地方。这一段中

8、哪一个词或者哪一个句子让你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印象?师:同学们手脑并用细致研读了第3 自然段。现在咱们就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成果吧!生:“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对新知的渴望和钻研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对自己极其苛刻的要求。师:渴望新知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你印象深刻。生:“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一句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一句运用大量的四字短语把闻一多先生从研究态度的认真到生活上的习惯淋漓尽致而又简洁明了地表现了出来。闻一多先生为了研究所付出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

9、和伟大呀!作研究的闻一多先生,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是严谨的、坚持不懈的,也是专心致志的。师:你是透过这个句子中的词语来感悟的,表达特别清楚流畅!生:我找的是这一句:“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句子中“贪”和“惜”两个词体现出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如饥似渴。从中,我感受到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拯救国家的决心!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人!师:正是这样的爱国热情,驱使着他积极作研究,努力作研究,争分夺秒作研究!生:我找的是这一句:“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这里的“想吃尽、消化尽”有点夸张,但是

10、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则写出了他高瞻远瞩的爱国情怀!师:抓住了关键词和修辞手法来感悟形象。生:“他贪的是精神食粮”这一句让我对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为作研究而如痴如醉的学者形象。师:这样的学者形象深入你的内心。好,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似乎感觉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已经依稀在眼前了。下面,让我们再通过想象与还原让他的形象鲜活起来。请根据老师出示的情境,合理发挥想象,还原一次闻一多先生作研究时的情景。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要求:尽量遵从文本,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师:差不多了

11、吧?来,你写得很好,跟大家分享一下。生: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全神贯注地伏在案桌上,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灯光闪烁着,把闻一多先生高大的身影投射在了墙壁上。汗早已经湿透了他的衣衫,额头上那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不时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滴在纸上,他也无暇及此。师:语言优美!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她在文字里,放大了一个细节生(齐):汗珠滑落。师:对,这里她还运用了课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生(齐):无暇及此。师:是的,除此之外,她在前面也运用了课文中的四字短语。你们听出来了吗?生(齐):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师:看来,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看,好的文字的确富有吸引力!生:夜,已经深了,可闻一

12、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坐在一把破旧的椅子上,头发凌乱,桌子上堆放着一摞书,手里拿着一支笔,聚精会神地看着,时而用笔在书上画、写,时而掩卷长叹或拍手叫绝,时而还望向墙壁,凝神静思,就这样,兀兀穷年。师:同学们注意到她用到的“时而时而时而”这个句式了吧?这是什么句式?生(齐):排比。师:对,尝试运用修辞,语言就生动优美了!这里还用到了课文中的四字短语生(齐):兀兀穷年。生: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坐在书桌前如饥似渴地翻阅着古代典籍,认真地思考着。桌上的红烛发出微弱的光芒,把他伟大的形象映在了墙壁上。师:你很动情地把你的文字读出来了。同学们觉得他写得好不好?师:

13、但是,好像有一个要求他没有完成。生:没有用到文中的四字短语。师:那下面的同学一定要尝试着运用文中的词语来表达。好,接着说。生: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头发凌乱地坐在桌前,一手拿着一本唐诗,一手不停地写着什么。他时而埋头沉思,时而低头写字;时而脸放异彩,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抓耳挠腮。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就这样坐到天边微微泛红才知道自己又过了一宿。师:通过你的文字,我不仅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闻一多,而且更感受到了治学中他的喜怒哀乐。好,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两个词来归纳。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学者形象?生: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废寝忘食的学者形象。生:我觉得

14、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为研究而沥尽心血的学者形象。生:我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学者形象。生: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学者形象。师:还有谁继续补充?生:我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心怀国家的学者形象。师:是呀,他作研究就是为了拯救我们的国家,拯救我们的民族呀!老师也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特点作了一个归纳: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废寝忘食的、作风低调的、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作研究是为谋救国之路的、有深沉爱国情感的、争分夺秒研究的学者形象。刚刚我们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感悟形象的?生(杂):词语、句子、想象师:嗯,通过揣摩词句和合理想象的办法来感悟和把握形象。好,下面,就让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来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形象。一起来继续精读第1618 自然段,说说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革命家形象。师:同学们的语感不错,把排比段的气势都读出来了。好,现在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静心细读。生:我从第1618 自然段中的“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和“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