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507435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txt23让我们挥起沉重的铁锤吧!每一下都砸在最稚嫩的部位,当青春逝去,那些部位将生出厚晒太阳的茧,最终成为坚实的石,支撑起我们不再年轻但一定美丽的生命。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一、望文生义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分析:中的“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

2、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二、近义混用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分析:例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例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

3、齐观的”。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三、褒贬失当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倍增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分析: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例句中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作者以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四、顾此失彼这些

4、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只是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不自然。分析: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费解,“穿云”指冲上云霄,“裂石”指使石头裂开。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但他们如何冲上云霄呢?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中的“装腔作势”除褒贬失当外,也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装腔作势”是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和姿态,形容做作。例句是针对“个别动作”而言,很显然,动作只能“作势”,不能“装腔”。 五、前后矛盾二嫂喃喃地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只能怨天尤人罢了。”杂志社的来稿虽多,可是不刊之论、有份量的稿子太少了。分析:中的“怨天尤人”是形容对不如意的

5、事一味强调客观或埋怨他人,而该句前面说二嫂已经认命,这样句意前后矛盾,造成表达上的混乱。中的“不刊之论”是指不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论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经典性的著作。而后面又说这样的稿子没有份量,显然是因为不理解“不刊之论”的含义而造成了语意的前后矛盾。 六、误用词性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陈规。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分析:除了“老一套”与“成规”语意重复外,还犯了词性误用的错误。“墨守成规”是个动词性短语。作者却让它带上了“老一套”以个定语。显然是把它当成名词性短语看待了,可将“老一套”去掉,并将“墨守成规”改成“陈规陋习”。作者是把“

6、文韬武略”当成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看待了,其实“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 七、不合逻辑庞涓对部下笑道:“我早知道齐兵劫弱,果然被我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荆轲对太子丹说:“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分析:上述两句中,庞涓、荆轲都是战国人,而加点的两个成语分别出自晋书?谢玄传和清代吴研人的痛史,“前人”不可能说出“后人”的话,所以不合逻辑。八、堆砌成语在辩论会上,它的观点被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面目全非。分析:在这个例句中,加点的三个成语语意相近,重复使用,表面上似乎很有说服力,实则罗嗦,不如任意删去两个。常见标点差错举隅

7、1. 非疑问句用问号“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2. 倒装句中间号前置“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3. 分句之间用顿号“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

8、号。4. 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5. 连词前面用顿号“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6. 概数用顿号“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订的样子。”“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

9、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不符合表述原意。7. 集合词语用顿号“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这些词语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8. 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

10、。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9. 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10. 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11.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

11、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王、程作为三位女杰的说明词语。12.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13.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

12、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14.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上句李白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句“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只是句中的宾语部分,句末点号则应放在引号外。一般来说,凡前面用了冒号,便是提示下面的引文是独立成句的。15.直排引号用于横排“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真是人间自有真情在。”引号有直排和横排之分。

13、不能横竖不分,乱用一气。有些广告设计者误以为直排引号古色古香,身价高横排符号一头,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16.不是书名用书名号“丽达公寓即日发售,.”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便滥用书名号。病句分类辨析病句分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近几年多用单选题考查病句的辨认,也考查了病因判断、病句修改等,并多将病句和语意明确揉和考查。复习时。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

14、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感悟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并较好在语言交际中避免病句。各种语病概述:解析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重复罗嗦、修辞不当、歧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种情况,将例述如下:一 词语错用(一)词性误用 1 名词误用例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在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例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2 动词误用 例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在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

15、感人”) 例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3 形容词误用 例1: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处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例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在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4 数量词误用例1: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例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二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二”应改为“俩”) 例3:收音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例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例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例7:他那身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