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503980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三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东北三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东北三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东北三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东北三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三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三省201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地区201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山东号称齐鲁之邦,其来源于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B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C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 D鲁国分封早于齐国2有文章针对苏格拉底被处死的事件指出,“古代

2、雅典司法脱离了其本来应该独立而超然的地位,而为大众的情绪和喜好等非理性因素所左右”。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直接民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B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C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D雅典是一个法治国家3汉密尔顿解释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其主张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 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 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4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奉旨回籍帮办团练的焦佑瀛、张之万等人在奏折中写道:“抚议一起,人心懈怠

3、,不但兵无斗志,亦复民无固心。”这一材料从侧面表明 A清政府极力提高军队战斗力 B政府态度会影响战争结果 C军队战斗力低下 D人民没有斗志520世纪初,中国各省资产阶级立宪派策动清朝官员“反正”,宣布“和平光复”。其直接背景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同盟会的成立 C武昌起义爆发 D清帝退位6普法战争时,马克思(在1870年9月)把巴黎人民起义说成是愚蠢举动。但到了1871年4月,当他看见人民的群众运动已经起来的时候,他就以参加者的态度,对这个标志着世界历史革命运动前进一大步的伟大事变表示莫大的关切。马克思态度发生变化是因为 A起义形势超出了马克思的预计B敌人镇压起义,巴黎人民需要马克思支援 C马

4、克思没有主见,立场发生动摇 D法国内阶级矛盾成为当时主要社会矛盾7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8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 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 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

5、机尚不成熟9“文革”时期,群众可以自行成立组织,对认为有问题的人,进行批判、斗争、抄家、体罚关押、拘禁直至剥夺生命等。这 A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 C不利于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 D说明当时阶级斗争异常尖锐10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不能表明A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B美国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C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11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

6、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12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 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 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 C“冷战”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内部矛盾13以下是一张二战后国际形势示意图(黑色为成员国,画斜线部分为观察员国),下列符合

7、此形势图所反映的信息的是 A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 C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 D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14北魏均田制的提出者李世安认为,“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无)余地之盈”。可见,其推行均田制的出发点在于 A重新分配土地 B打破旧田制 C缓和社会矛盾 D平均社会财富15下图是近代著名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发行的股票样本,上有“南洋大臣”、“官商本”、“官绅订立合同”等文字。从这一图片中,不能研究 A大生纱厂的资本来源 B当时股票文本的范式 C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 D外商企业在华的地位16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指挥船队,

8、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 A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力量 D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17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工业企业下放的几项规定,提出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管理的企业除极少数特殊重要的企业外,一律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中央直属企业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大大下降。其意图是 A建立和强化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增强企业的活力 C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投资,实现工业化18下

9、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图中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19民国时期官方媒体中央日报在19281937年间登载的295则解除夫妻关系的启事中,以“意见不合、志趣不同、情缘不洽”等为理由的有230起,占总数的7797%。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B近代自由观念传播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革20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主要用来说明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肩挑340轻便铁路24公路汽车3

10、00铁路20独轮车192内河民船12驴车180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211933年3月,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说:“仅在几个星期以前,任何注视美国形势的人,只能心怀极其沉重的忧虑。今天有新总统的倡导、勇气和智慧,已经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变化。新的有希望的感觉正在回到美国人民心中,这种信心正在伦敦引起反响。”“奇迹般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美国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干预经济的思想得到国际社会认同 C美国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D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22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

11、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23苏共“二十大”要求:“使工资直接取决于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其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产品质量 B增强劳动强度 C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D增加农民收入24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支持

12、“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B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冷战”的威胁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D“冷战”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25下表说明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发达国家间贸易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发展中国家间贸易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590621466448508553470325306384390353334377383372909096141(注:总数不足100归因于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国家未被区分,有误差。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趋向统计年鉴)A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大大

13、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C贸易失衡激化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河南省邓州市地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上,境内有18个少数民族。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仲康,把他的儿子封到邓地,始有邓国,为姒姓。商代,武丁又封季父到邓国。周代邓国为曼姓侯国。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楚国灭了邓国,邓地便成了楚地。因这一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便在这里置城邑,取名“穰”。楚怀王十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