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艺术流派.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503250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绘画艺术流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方绘画艺术流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方绘画艺术流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方绘画艺术流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方绘画艺术流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绘画艺术流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绘画艺术流派.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绘画艺术流派(2007-02-06 15:46:31) 转载 分类:我的图文生活立体主义(Cubism) 人们以立体主义这一称呼来给毕加索、布拉克、格里斯和莱热在1907年到1914年期间的艺术探索性创作命名。评论家沃克塞尔在他为布拉克画展撰写的评论中使用了“立方体”,“立方体的古怪”一词,从此立体主义正式登上画坛。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立体主义的代表画家是毕加索和布拉克。毕加索曾说过:“当我们搞立体主义时,并没有搞

2、立体主义的打算,而是要表达我们身上的东西。”布拉克则承认:“立体主义,或者不如说我的立体主义,乃是我所创造的,为我所用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使绘画符合我的天赋。”他们两种气质的结合,又通过格里斯和莱热各自的努力将它们重新结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有活力的立体主义。立体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随着探索的发展,他们发现这样的“分析”往往使画面越来越失去本来的形态,而陷入一种抽象的形。因此从1912年到1914年他们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时期

3、,其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立体主义画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毕加索说:“我要按照我的想像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布拉克也说:“画家并不想构成一件奇闻轶事,而是要造成一种绘画的事实。”立体主义的产生也是美术自身发展的必然。在传统绘画中只依看到的客观自然作画,所表现的只是自然的一个局部和一个片面,随着现代人的现代生活变化:客观与微观,速度和多变,机器对人的制约,这就要求绘画要表现这多样复杂性;古希腊柏拉图关于几何美的观点及塞尚着意描绘事物的结构、永恒性的观点加之非洲

4、黑人雕塑的启迪,这就导致立体主义艺术的产生。早期的作品里,只用灰色调画。由於使用中性色,整个的空间没有看来特别前进或后退的。 代表画家 : 布拉克 、毕卡索、雷捷、德罗涅、莱布希兹 、布朗库希。 毕加索(1881-1973) 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 第一时期是:蓝色时期;第二时期是:玫瑰红时期;第三时期是: 黑人时期;第四时期是: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第五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第六时期是:超现实主义时

5、期; 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绘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过。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自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他静静地离去,走

6、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他留下下的作品:、等。1905年产生于法国的松散的美术社团。这个社团没有共同遵守的明确目标。没有发表过宣言和理论主张。野兽主义这个名称是偶然产生的。在1905年的巴 黎秋季沙龙中,一群青年美术家的作品参展,他们是H.马蒂斯A.德兰A.马尔凯 H.芒金M.de弗拉曼克G.鲁奥等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间,有一件展品比较写实,风格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塑家多纳太罗的作品。批评家L.沃塞列斯在描述该展品时,用了”在一群野兽中间的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这样一句话,把马蒂斯等年轻画家的画比作野兽,故名。35岁的马蒂斯被这群风格并不相同的年轻画家拥戴为领袖。参加野兽派

7、活动的还有C.卡穆安。勒阿弗尔市的两位画家O.弗里兹R.迪菲和后来成为立体派主将的G.布拉克L.瓦尔塔和荷兰籍的K.van童根,也参加过野兽主义画家的展览会。评论家沃克塞尔在他为布拉克画展撰写的评论中使用了“立方体”,“立方体的古怪”一词,从此立体主义正式登上画坛。野兽主义(Fauvism) 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

8、主义倾向。野兽主义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展于同一层厅的作品,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而那位后来创出“立体主义”名称的吉尔布拉斯杂志的记者路易沃塞尔,则突发灵感地想到了这一恰也合适的名称。他在那个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厅中央,发现马尔凯(Albert Marquet)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型铜像,不由得惊叫起来:“多那太罗被关在了野兽笼中!”(多那太罗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雕塑家:笔者注)。不久,这一俏皮话便在吉尔布拉斯杂志登出,而“野兽主义”的名称也很快被广“泛地认同。翌年当“笼子”里的“野

9、兽”倾巢而出,举行一个接一个惊人的展览时,野兽主义则已是影响巨增,势头高涨了。这一初含讽刺意味的名称,后来也逐渐失去了它的贬义。野兽主义是西方20世纪前卫艺术运动中最早的一个派别。他们继续着后印象主义V.凡高P.高更P.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对西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注意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有人把野兽派看作是广义的表现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野兽派不是一个艺术运动,祗是马蒂斯等人艺术生涯中短暂的一个阶段,一个特别注意线和色彩表现力不受任何程序束縳的阶段。马蒂斯后来回忆说:”

10、对我来说,野兽时期是绘画工具的试验,我必须出一种富于表现力而意味深长的方式,将蓝红绿并列融汇。”野兽主义作为社团存在的时间祗有二三年。参加这一社团的艺术家后来朝着不同的目标,继续作新的探索。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在北欧各国的传统艺术中早就存在着表现主义的因素:在早期日尔曼人的蛮族

11、艺术、中世纪的哥特艺术、文艺复兴中的鲍茨、勃鲁盖尔等画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变形夸张的形象、荒诞的画面艺术效果,这些都表露出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19世纪末,出现了象征主义的影响和现代风格混在一起的第一个表现主义运动,先驱代表画家是荷兰人凡高、法国人劳特累克、奥地利人克里姆特、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克,他们通过一些情爱的和悲剧性的题材表现出自己的主观主义。20世纪表现主义的主要基地是德国,这决定于德国的社会现实,同时受到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的影响。 未来主义(Futurism) 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

12、言。宣言一方面讴歌现代工业文明、科学技术使传统的时间与空间的观念完全改变,“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美”,因而主张未来的文艺应当反映现代机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竞争;另一方面诅咒一切旧的传统文化,扫荡从古罗马以来的一切文化遗产,主张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他们高喊:“干起来吧!点燃图书馆的书架!把河水引来淹掉一切博物馆画廊,啊!看着那些自命不凡的古画被撕破了,褪色了,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地飘浮是多么地开心!举起斧头铁锤毫不手软地捣毁那些被人奉若神明的城堡吧!”1910年3月8日画家波丘尼、卡拉、巴拉等也响应地发表了未来主义画家宣言,4月初又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宣言表明,他们的绘画技

13、巧,从本质上说仍然来源于立体主义。他们在立体主义多视点的基础上加上了表现速度和时间的因素。雕塑方面的未来主义是由波丘尼实行的,他于1912年4月11日发表未来主义雕塑宣言,宣布“绝对而彻底地抛弃外轮廓线和封闭式的雕塑,让我们扯开人体并且把它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到里面来”。 1914年7月11日由圣特利亚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主张用机械的结构与新材料来代替传统的建筑材料,而城市的规划则以人口集中与快速交通相辅相成,建立一种包括地下铁路、滑动的人行道和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的“未来城市”计划。并用钢铁、玻璃和布料来代替砖、石和木材来取得最理想的光线和空间。还有未来主义服饰宣言号召人们废除色彩暗淡、线条呆板,的服饰,代之以色彩鲜明,线条富有运动感的新服饰。这个流派到1918年大战结束,实际上也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