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四中同课异构公开课铝的性质教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50253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莱芜四中同课异构公开课铝的性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莱芜四中同课异构公开课铝的性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莱芜四中同课异构公开课铝的性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莱芜四中同课异构公开课铝的性质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莱芜四中同课异构公开课铝的性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莱芜四中同课异构公开课铝的性质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莱芜四中同课异构公开课: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铝的性质教案 讲课人:吕荣海 2012年12月29日教学方法与要求: 阅读课本P115-117页内容,结合老师提供的学习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并能依据教师提供的实验素材设计试验验证你对铝的性质的预测,完成本节铝的性质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教学目的: 1.通过研究学习预测铝的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预测。 2.理解铝是一种活泼金属,有较强还原性,及铝应用。 3.了解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元素,又表现出非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 视频素材:铝在氧气中燃烧视频 铝与三氧化铁的反应视频实验素材:镁条 铝箔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酒精灯 试管 试管夹

2、火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铝的化学性质。 难点: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元素,又表现出非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 教学过程:一.铝的性质素材1: A.相互交流或自主回忆你所认识的生活中的金属铝的用途和性质;然后观察实验台上的铝箔验证你的认识;阅读P116知识,完成铝的物理性质学习。B.结合铝在冷浓的硝酸中钝化原因,说一下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的原因,并与生活中你见到的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铁对比一下,想一想铁锈的特点,能否阻止铁不被腐蚀?最后记录你的学习结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根据学习素材,自主完成下述知识探究学习板书:1.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660.4,沸点:2467;密度:2.7g/c

3、m-3,有良好的导热、导电和延展性。导电性仅次于银、铜和金。生活中的化学素材2: 根据你对铝和铁的观察,铝与铁在空气中是否易被腐蚀?说出你的结论与解释学生讨论展示:铝抗腐蚀,铁不能抗腐蚀。铝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与氧气反应;而铁锈是疏松结构,易吸收水分和氧气,加快了铁的腐蚀。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通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对铝的性质认识。板书:2.铝的化学性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抗腐蚀。原因:常温下,铝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组织 了内部金属继续氧化。素材3:由金属活动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我们知道铝是活泼金属

4、。请你根据已学习的钠镁铁性质,预测活泼金属铝可能的性质。并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或观察视频素材验证你的预测,记录你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学生合作研究学习:根据学习素材,小组完成下述知识探究学习预测铝的性质1: 铝是一种活泼金属,有较强还原性, 视频素材:铝在氧气中燃烧视频 铝与三氧化铁的反应视频 实验方案:(阅读课本P116形成实验方案)实验1: 铝在氧气中燃烧:将一片铝箔裹住一团脱脂棉,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并立即伸入成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放一些细沙),观察现象。实验2: 铝与三氧化铁的反应:将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并套在一起,是四周都是四层。把内层“纸漏斗”取出,在底部剪一个连孔,用

5、水湿润,再与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架台上,下面放有盛有细沙的蒸发皿。把5g炒干的三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中,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插一根镁条,用繎着的木条点燃镁条,观察现象。实验记录:(观看实验视频素材后填写)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反应原理实验1:铝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铝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实验2:铝与三氧化二铁的反应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火星四射,生成红热固体高温下铝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阅读课本P116-117有关知识,结合你的实验结论,完成下边学习,记录你的学习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板书:.

6、铝是活泼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铝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 用途:制造燃烧弹、信号弹、火箭推进剂等 铝热反应:高温下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用途:焊接钢轨、焊接大截面的钢材部件、冶炼金属等 铝热剂:铝粉与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知识在线1:1.在初中化学学习单质时,我们知道了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之间没有根本的界限。例如非金属单质硅表现出了金属的特性:金属光泽和导电性等。2.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区与非金属区分界线附近元素,既表现出金属元素性质,又表现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3.科学家研究发现金属一般有金属光泽,易导电导热,延展性;能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等通性;非金属单质一般是气体或固

7、体不能导电导热,能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能与碱反应等通性。素材4: 阅读课后附录:元素周期表,观察铝硅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特点,结合硅的性质,你来预测铝可能的性质。请你设计一组与活泼金属镁的对比试验,验证你的预测。记录并形成你的学习结论学生合作研究学习:根据学习素材,小组完成下述知识探究学习预测铝的性质2: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元素,又表现出非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实验仪器与药品:(合作探究形成实验仪器与药品) 镁条 铝箔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酒精灯 试管 砂布 试管夹 火柴实验方案:(合作探究形成实验方案)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ABCD,在AB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在CD试 管里分别加入适量氢氧化

8、钠溶液。 2.向AC试管里分别加入铝箔,BD试管里加入镁条。观察现象。实验记录:(可适当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反应原理实验3:铝与盐酸的反应有气体逸出铝能与盐酸的反应实验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有气体逸出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5:镁与盐酸的反应有气体逸出镁能与盐酸的反应实验6:镁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有气体逸出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知识在线2:铝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区与非金属区分界线附近。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分析实验结论,结合知识在线知识,通过思考形成自己对铝的性质认识。板书:. 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元素,又表现出非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表现为铝即能与酸溶液又能与碱溶

9、液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铝与酸的反应生成铝盐和氢气。 例如:2Al+6HCl=2AlCl3+3H2 铝与碱溶液的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盐和氢气 例如:2Al+2NaOH+6H2O=2NaAl(OH)4+3H2知识研究学习:如何区分金属镁和铝?写出反应方程式。学生讨论展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镁铝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溶解的是铝,不溶解是镁。2Al+2NaOH+6H2O=2NaAl(OH)4+3H2知识归纳学习根据本节探究学习过程,请你用几分钟的时间,把你本节所学知识归纳整理,补充完善下面的铝的知识网络,并举例。课堂小结:铝的性质:(略)板书设计:一、铝的性质:1.物理

10、性质: 2.化学性质: .铝是活泼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铝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 铝热反应:高温下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元素,又表现出非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表 现为铝即能与酸溶液又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铝与酸的反应。 铝与碱溶液的反应自主练习3分钟完成,然后自主矫正完成学习.1.(原创)镁铝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被广泛应用的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较小 D.强度较高2. 属于铝热反应的是( )A.Al+HCl B.Al+H2SO4 C.

11、Al+MgO D.Al+WO33. 除去镁粉中含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 ) A 盐酸 B NaOH溶液 C 硝酸 D 氨水4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3 molL1 HCl B4 molL1 HNO3C8 molL1 NaOH D18 molL1 H2SO45.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面列出了金属的几种性质:导热性、导电性、还原性、延展性、具有金属光泽、抗腐蚀。请在下面金属用途后的横线上填上金属性质对应的序号。(1)用铝定制成包装用的铝箔 ( ) (2)用铝制成的高压铝锅( ) (3)用铝粉回收照

12、相业废液中的银( ) (4)电力业中大量使用的铝丝制电缆 ( ) (5)油漆中添加铝粉制做“银粉”油漆( )自主练习答案1B 题目中已指出铝镁合金坚硬(强度较高)、轻巧(密度较小)、洁净(不易生锈)等性质,即可分析判断“导电性好”与这些性质无关。2.D 铝热反应的原理是置换反应,是活泼金属铝和不活泼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的置换反应。C中铝的活泼性弱于镁,不能发生铝热反应。3.A 硝酸、盐酸都和主体物质镁反应;氨水和镁、铝都不反应;NaOH溶液只与铝反应,反应后铝转化为NaAl(OH)4。4. A HNO3、浓硫酸都是强氧化性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 18 molL1 H2SO4是浓硫酸;同质量的铝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的氢气量和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量相等,而镁与碱不反应,所以等质量该混合物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最多,答案为A。5.(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