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五队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49778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掘进五队职业危害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掘进五队职业危害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掘进五队职业危害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掘进五队职业危害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掘进五队职业危害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掘进五队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掘进五队职业危害防治措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队长:寇伟华二O一七年平煤股份一矿掘进五队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 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和矿 有关职业病防治规定,结合本队实际情况,特制定平煤股份一矿掘进 五队职业病防治措施。一、煤矿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分类(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不良的生产环(二)境和劳动条件下工作时,由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诸因素。煤矿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1)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2)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震动、 高频、微波、红外线、

2、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3)生物性致病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长期不良劳动体位、能量代谢率的增高、连续作业时间过长、劳动强度指数25以上、精神或视力的长时间过度紧张、甚至超出了生理机能临界值。3、作业环境不良或防护设施不到位,如厂房低矮、作业空间狭 小、通风换气量不够,采光照明、采暖防寒、露天作业及生产作业局 部不合理或达不到卫生标准要求。在我队生产过程中,这三类职业危害同时存在,但主要是粉尘、 毒物、噪声、震动、体力劳动强度过大、作业空间狭小、气流中含氧量低及暗视应等。4、职业病,本队职业病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接触粉尘、噪声、 有毒有害气体、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等有害因素

3、而引起的疾病。二、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体系和责任制。为进一步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矿成立职业安全健康工作领导 小组。组长:寇伟华宋建听成员:李征炎王智敏田海兵马延召 杜建伟专职管理人员:陈建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小组职责:全面负责队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协 调、督促、检查、考核及相关工作的落实。技术员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编制,防护设施和防尘措施的落实 及防尘设施的日常管理及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 负责生产技术管理的 同时,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组长负责职业病防治过程中各种人员物资的配备,按要求组织劳 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建立和健全职业病防治管 理制度。个成员负责

4、对各工作面防尘、防噪声等设施完善情况进行落实,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进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同时加强职业 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 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 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 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机电付队长负责防治职业病方面防护设备设施的管理,确保设备 正常运行,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三、防治措施1、粉尘防治预防措施煤矿的矿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其危害极大,不仅污染工作场所, 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尘肺病和皮肤病,而且能加速机器磨损,缩短精 密仪表的使用时间,降低工作场所的可见度,引发工伤因素增多;煤 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发生爆炸,

5、 酿成严重的灾害。长时间吸入煤尘 和岩尘易引起尘肺病,尘肺病分为三类:一是由于吸入含游离二氧化 硅较高的岩尘而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矽肺病; 二是同时吸入煤尘和含游 离二氧化硅的岩尘而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硅肺病;三是长期在煤层中从事采掘工作、由于大量吸入煤尘所引起的尘肺病为煤肺病。在防治粉尘方面采取的措施有:(1)建立完善的综合防尘系统,落实“有尘必洒水”制度。队 所辖区域内煤仓、溜煤眼、运输转载点、装载点等处要设置防尘管路 和喷雾洒水装置。(2)设置洒水截门,胶带运输巷内的管路截门每 50m设一个, 其它巷道内的管路每100m设一个。(3)建立定期冲尘制度,配备冲尘软管。必须对所辖掘进工作 面50m

6、范围内的巷道每班冲洗一次;距掘进工作面 50100m的巷道 每天冲洗一次;距掘进头100m之外的掘进巷道每10天冲洗一次;放 炮前后必须对距工作面30m范围内的巷道及煤(岩)各冲洗一次;运煤 系统的转载卸载点前后20m范围内的巷道每班随时进行冲洗。(4)设置全断面风流净化水幕,掘进巷道及其它需要风流净化 的巷道必须至少安设两道全断面风流净化水幕,工作面的净化水幕要 随采掘工作面的推进及时移动。其中,掘进迎头30m内必须安设一道, 各个转载点、卸载点等附近10米范围内安设一道。炮掘面实行放炮喷雾;运煤系统的各转载点、卸载点等必须安设洒水降尘装置。全断 面风流净化水幕和洒水降尘装置保证有良好的雾化

7、效果,其开关必须放置在人员易开关的地方,自动洒水装置必须灵敏、可靠。喷浆机下 风侧1020米处必须设置一道全断面风流净化(5)炮掘面打眼时必须采用湿式打眼,使用水炮泥;(6)加强个体防护,对于主要尘源处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 口罩。2、噪声防治预防措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 85bB(A), 大于85bB(A)时,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大于 90bB(A)时,还应采取 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措施”。在煤矿生产中,一种是因撞击、摩擦和在交变的机械重力作用下, 所产生的机械振动性噪声,如:输送机、钻孔机。另一种是因气体压 力突变引起气体分子的剧烈振动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如:水泵

8、、风泵、凿岩机等。噪声会造成听觉位移、噪声性耳聋;头痛,头晕, 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改变心率和血压;引起食 欲不振、腹胀等胃肠功能紊乱;对视力、血糖也有影响。在防治噪声 方面主要措施有:(1)在设备管理上,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风钻、局部 通风机上安装消音装置,从源头上减少噪声排放。(2)加强操作工人的个体防护,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如消声耳 塞、耳罩等。(3)尽可能的缩短工人在噪声环境下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 循环作业,严禁连班作业,加强罐笼管理,防止落点现象的发生,确 保职工能够及时升井。(4)预防性治疗,服用维生素 R C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增 强身体抵抗能力。(5)推行

9、噪声作业与非噪声作业轮换制度。(6)按矿要求对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7)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主动的参 与到预防中来。3、有毒有害气体防治预防措施矿井空气中的主要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 CO,二氧化碳 (CO)、二氧化硫(SO)、硫化氢(H2S)、氨气(NH)等,这些气体 的存在大大降低了井下空气中的氧含量, 而且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带来 威胁,预防有毒有害气体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通风除尘、减尘。(2)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局部通风机要有足够的全风压供风量, 且保证风机以里巷道的风速不低于规程规定值,严禁发生循环风。 局部通风机要吊挂(放置)平稳、设备齐全,

10、高压部位有衬垫,不漏 风。采用双风机、双电源、风机自动倒台,实现风电闭锁,安装设备 开停传感器,一路电源接风机专用线,另一路可接动力电源,风筒吊 挂平直,无破口漏风。(3)严禁微风作业、无风作业。(4)队管理人员按规定携带便携,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 测。4、高温高湿防治预防措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风井口以下的空气温度必须在 2 c 以上,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26 C,机电设备碉室 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30C,当空气温度超过规程规定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具体采取措 施如下:(1)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 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

11、2)地面办公室及宿舍楼设置空调和暖气,改善工作环境。(3)合理安排生产,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尽量 避免过度疲劳,严禁加班加点,确保职工及时升井。(4)配备个体防护用品,如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等。(5)加强顶底板水治理,确保水沟畅通,配备雨衣、胶鞋等个 体防护用品。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预防措施(1)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 能力。(2)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按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 体格检查结果,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进行调整岗位。(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实行循环作业制度, 保证休息时间,避免超点、延时造成职工过度疲劳。6、振动

12、的预防措施(1)振动的预防措施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即消除或减弱振动工 具的震动,限制接触振动的时间,改善寒冷等不良作业条件,有计划 的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采取个体防护等项措施。(2)消除或减少振动源的振动是控制噪声危害的根本性措施。通过工艺改革尽量消除或减少产生振动的工艺过程,如对风钻增加缓冲垫等措施。(3)限制作业时间,在限制接触振动强度还不理想的情况下, 限制作业时间是防止和减轻振动危害的重要措施。 制定合理的作息制 度和工间休息。(4)改善作业环境是指控制工作场所的寒冷、噪声、毒物、高 气湿,特别是注意防寒保暖。(5)加强个人防护,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如戴减振保暖的手套。(6)职业卫生教

13、育,对新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尽量减少作业中 的静力作用成分。7、其他措施:(1)严格按照国家、上级及矿关于职业安全健康防治工作的法 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会议、文件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职业健康防治 工作制度,(2)更新设备,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 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 生产过程实现机械 化、自动化,从而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3)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 境。(4)为职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5)对新进职工进行身体体检,严格把关,对于不适合从事煤 矿生产工作的人员坚决不要。(6)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按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 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并建立档 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