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13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含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49754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13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13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13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13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13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13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历史岳麓版课时强化练13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课时强化练(十三)(限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1唐代贵族官僚经商屡禁不止,寺院僧侣也从事商业活动。京师富寺,往往有邸店多处,所入厚利已构成寺院的主要财源。这表明当时()A寺院经济普遍发达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社会主流思潮剧变D商业活动异常活跃【解析】寺院经济是以寺庙、僧侣、宗教为核心的经济体制,与“寺院僧侣也从事商业活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人地位的内容,故B项错误;唐代主流思想仍是儒学,没有发生剧变,故C项错误;根据“唐代贵族官僚经商屡禁不止,寺院僧侣也从事商业活动。京师富寺,往往有邸店多处”可知,材料体现出当时商业活动众多,故D项正确。【答案】D2

2、(2016昆明质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宋之所以得行者,每造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缗(一缗等于一千文钱)盖民间欲得钞,则以钱入库;欲得钱,则以钞入库故钞之在手,与见钱无异。”材料反映了宋代()A实现货币统一B已经发行纸币C出现货币买卖D商品经济发达【解析】材料中黄宗羲总结了宋代纸币的管理经验,即钱钞可以互换,均具有流通价值,故B项正确。【答案】B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这一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秦汉时

3、期的坊市有严格的规定,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的坊市分开,不符合材料中“街市制取代坊市制”的信息,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形成规模,不符合材料中“开始出现”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4(2016韶关摸底)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解析】在唐朝时农村中种植“惟稻”,而在明清时“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

4、而米少”(多种植经济作物,而种植稻米的少了),说明了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雇佣关系,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项错误。【答案】B5(2016广东六校联考)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B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C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解析】依据材料“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

5、江北则推山右”可知形成了区域性明显的江北、江南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故B项正确;材料中商人所从事的并不是奢侈品的贩运,A项错误;这些商人从事各种商品贸易,但并不能体现垄断经营敛财,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出现雇佣关系,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项错误。【答案】B6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由此可以得出()A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C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解析】“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

6、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说明在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农民消费能力有限从而制约了商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偏离材料论述的重点,错误;C项与历史史实不符,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错误。【答案】A7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明清处于“近代的前夜”的含义,经济上指的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不属于资本主义萌芽,

7、故A项错误;手工技术的进步不能说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错误;出现“大户”“小户”“计日受值”,说明当时丝织业中出现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特征,故C项正确;白银作为货币的大量流通,只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8明代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天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黄金就这样被送来了。”这表明当时()A岭南货币经济发达B商税成为政府财政倚重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岭南地区商帮普遍兴起【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从岭南到京城商业活动频繁,没有体现岭南货币经济的发展状况

8、,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业税收与政府财政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可知,长途商业贩运繁多,故C项正确;商帮是指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材料体现内容与商帮概念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9(2016永州一模)“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朝贡贸易的弊端B外贸无利可图C倭寇日益猖獗D“海禁”政策的恶果【解析】A项不是倭寇成患的“主要原因”;“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与“无利可图”不符,B项错误;倭寇成患是“这种状况”的表现,而

9、非原因,C项错误;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与“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有因果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10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入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映出()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B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D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解析】材料并未提及经济计划,故A项错误;从汉代盐铁官营到唐代将手工业者

10、和商人纳入国家专卖制度的环节中,再到明清时期大量商品自由经营,体现了国家对工商业政策的调整,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民间贸易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心在于不同朝代政策的调整,而非管理的严格,故D项错误。【答案】BB组名校必刷题11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实行广州一口通商,英国人率先建立了驻广州的商馆,进行双边贸易。1774年,伦敦专门经营中国瓷器的贸易商就达52家。中英贸易出现盛况,说明()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清朝“海禁”政策破产C全球商路畅通无阻D英国重视对华贸易【解析】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间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海

11、禁”政策破产,故B项错误;全球商路畅通无阻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英国人率先建立了驻广州的商馆,进行双边贸易。1774年,伦敦专门经营中国瓷器的贸易商就达52家”信息可知,英国重视对华贸易,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6南昌一模)明清时期,几乎世界白银产量的半数流入了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商品经济发达,却没有产生强大的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主要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观念和“海禁”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D英、法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解析】中国出超的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

12、之前,那时由于“重农抑商”观念和“海禁”政策的压制,使得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艰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出现“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故A项正确;明清工商业的繁荣,反映出农耕文明下工商业也能够发展,故B项错误;C项中白银的大量外流与题干叙述不符,排除;英法的商品输出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瓦解,经济基础出现了革命性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13(2015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司

13、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桓宽盐铁论本议材料三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这个制度,很像近代西方德国人所首先创始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班固汉书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概括

14、指出西汉初年的盐铁政策及其主要影响。(2)材料二中西汉政府的盐铁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其变化的原因。(3)概括材料三中汉武帝时期“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4)根据材料四,指出汉元帝罢黜盐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和“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归纳。第(2)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故兴盐、铁”归纳;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若为虏所系获也”“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

15、以佐助边费”归纳。第(3)问材料“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表明政府经营。第(4)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归纳;第二小问依据四则材料可知汉元帝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为国情。【答案】(1)政策:放松政府控制,允许民间生产经营。影响:造就一些巨商大贾;形成弃文从商的社会风气。(2)变化:盐铁官营原因:边患严重;佐助边费。(3)资源国有;政府经营。(4)原因:自然灾害,避免与民争利。立足点:国计民生(或从国情出发)。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史料记载:唐朝王处存的父亲王宗历任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宗善兴利,乘时贸易,由是富拟王者。”唐高宗时,安州人彭志筠,献出绢布三万缎助军费,被赐奉议郎名号。到唐代中期,“富商豪买,尽居缨冕之流”。宋初丞相赵普,“广殖资产,邸店之多,甲于京师”。商人加官势,赚钱更容易。然而,这种与官府勾结的商人带有浓厚的封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