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2497109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doc(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 II -摘 要本文通过中央空调的运行控制要求的分析,采用西门子s7-200 PLC设计了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对出口温度控制采用冬夏两种控制模式,出口风压采用变频控制已达到节能效果,控制系统具有稳定性好等的优点,本系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关键词:空调系统;PID控制;变频调速;PLC编程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running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iemens s7-200 PLC with a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c

2、ontrol system design.Winter and summer temperature control on the export of two control modes, export wind frequency control has been used to save energy, and good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system has a potential market value.Key words: air-conditioning system,;PID control;

3、frequency control,;PLC programming23- -目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引 言11.1 中央空调介绍11.2 中央空调研究背景21.3 中央空调发展历史21.4 中央空调的发展现状4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6第2章 中央空调系统的原理及其构成72.1 中央空调系统的原理72.1.1 空气的物理性质72.1.2 空气调节原理112.1.3 中央空调原理162.2 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17第3章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203.1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方案及要求203.1.1 空气温度控制203.1.2 湿度控制213.1.3送风压力控制223.1.4 新风回

4、风比例控制223.2 PID算法和变频器的原理介绍及检测元件的选型223.2.1 PID算法233.2.2变频器调速原理及变频器的选型253.2.3其他测量元件的选型333.3 I/O分配及硬件接线图353.3.1 I/O分配353.3.2 硬件接线图36第4章 中央空调系统程序设计384.1 PLC简介384.2 PLC编程软件介绍384.3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394.4 梯形图程序404.4.1 主程序404.4.2 温度控制程序414.4.3 湿度控制程序444.4.4 送风压力控制程序46第5章 结束语50致 谢51参考文献52第1章 引 言1.1 中央空调介绍 一般认为:制冷

5、量大于14000W,带风道的空调器称为中央空调或商用空调,其余称为家用空调。中央空调是集中处理空调负荷的系统形式,空调机组产生的冷(热)量是通过一定的介质输送到空调房间的。其核心是一种“小型的中央空调”,是由一台主机通过风道送风或冷热源带动空调末端的方式来控制各房间以达到调节室内空气品质之目的的空调。它在制冷原理上、构造上类似于普通空调,但又结合了中央空调的众多功能。其制冷量范围大致在7120KW之间,相应的可供单元住房面积801500M2。多个户式中央空调模块的组合可供更大空调面积使用,如长虹中央空调MLRFS65型冷水机组就是根据这种设计思路推出的,这种机型最多可以并联8台组成一个中央空调

6、子系统。多个中央空调子系统组合就可以满足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需求。模块组合这种方式非常灵活,且各子系统的使用互不影响。空调机组产生的冷(热)量是通过一定的介质输送到空调房间的。输送介质主要有三种:空气、水、及制冷剂。据此可将户式中央空调分为风管系统、冷热水系统、制冷剂系统。 小型中央空调系统是大型中央空调的小型化,几乎包含大型中央系统所有部件。 对于风冷式冷水机组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包括用于循环水冷却的冷水机组,用于与空气二次换热的空气末端设备,水系统,风管系统,控制系统等,另外还包括其它一些辅材,主要有保温材料、水膨胀系统等;风管式中央空调系统包括一个制冷系统和一个风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风管和风

7、口等。 1.2 中央空调研究背景随着建筑业、工商设施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央空调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十年是我国制冷空调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制冷空调工业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达20,处于平稳的上升趋势,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行业不断发展以及传统行业的高新技术改造都将导致大批的生产办公用房需设置中央空调。由此可见,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因此,对中央空调制冷的需求量必将持续增加。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居住观念和居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居住面积越来越大,居住档次越来越高,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居住内环境也得到了前所未

8、有的重视,以人为本的居住观念和居住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环境、建筑外部环境、小区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节能、环保也将日益重视。传统空调必将由中央空调及区域供冷取代,中央空调的市场需求必然会增长。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效率逐步提高,技术革新速度越来越快,中央空调系统各种设备成本将不断下降;需求市场的不断增加引起产量水平上升,规模经济效应也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调。中央空调产品价格下调必然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中央空调的市场需求会逐渐增加。1.3 中央空调发展历史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地区发生罕见的干旱天气,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空调冷热源问题

9、,美国率先研制出风冷式冷水机,用空气散热代替冷却塔,其英文名称是:Air cool Chiller,简称为Chiller! 在空调历史中,美国已经发展和改进了有风管的中央单元式系统,并得到了正在现场安装和修理有风管的单元式空调系统的空调设备分销商和经销商的强力支持。WRAC是最简单和最便宜的系统,能够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购得,并在持续高温来的时候自己安装。同时,无风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别于美国市场的动力下在日本得到发展和改进。之后,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在90年代被转让到中国,这是通过与当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压缩机、热交换器、电劝机、精细阀和电子控制器的本地制造商)组成的合资公

10、司进行的。在90年代中国也从其它先进国家吸收了较大型空调设备的先进高新技术,并与多数是美国的大公司组成合资企业。现今,中国已是一个顶级国家,她的当地主要工厂和合资企业制造了大量SRAC和SPAC以满足增长的国内市场和出口需要。日本过去几年在把SRAC和SPAC机组出口到中国、欧洲和中东以建立新的市场。但是中国现今已是最大的空调出口国,在2001年出口的WRAC,SRAC和SPAC机组总数达500万台,2002年预计有750或800万台机组出口,而日本正在失去出口的地位。美国 美国是最大的空调市场,占世界总空调设备销售额的28,大多数是有风管的单元式空调系统。但是,热泵比例相对的低,在2001年

11、以数量计占20而以销售额计占30。美国空调市场与其它国家的差别,一些明显的原因是: 大多数人居住在位于有广阔空间的郊区独立房屋内,可以更方便地为整个室内空间的舒适优先选择安装风管。 能源价格相对要低,全国范围有电力和燃气可以供应,在冬季可以通过天然气管路网络用燃气炉取暖。大部分陆地在冬季的寒冷天气并不适用没有辅助电加热的热泵,而辅助电加热是不经济的。强大工业分销商和经济商网络以相对低的安装费用和维修后缓支持推销有风管的中央空调系统。 日本 开利公司五十年代发明溴化锂机组技术以后并没有马上大力推广(当时美国的电力、能源并不紧缺,全球对氟里昂制冷剂破坏地球大气臭氧层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进

12、一步研究发展。日本厂商引进溴化锂技术以后便大力发展,诸如荏原、日立、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公司都形成了成熟、稳定的技术,现在日本国内溴化锂机组占据了主机市场份额的90左右。 而到了八十年代全球对氟里昂制冷剂地球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引起广泛的重视,再加上电力、能源日益紧缺,各个国家的厂商开始重视溴化锂技术,但发现日本公司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实力、成熟稳定的技术。同时,公司致力于围绕中央空调系统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事业,逐步实现从中央空调主机供应商向中央空调系统集成供应商的转变。1.4 中央空调的发展现状伴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世界上HVAC系统的控制从五十年代开始就采用气动仪表控制系统,六十年

13、代改进为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七十年代采用小型专用微型计算机进行集中式控制系统,直到1984年,美国哈特福德市第一幢采用微星计算机集散式控制系统大厦的出现,标志着智能建筑时代的开始。集散式自控系统,目前技术趋于成熟,主要技术特征是采用了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作为控制系统中的主要单元控制器,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是常规的PID控制,因其控制简单实用低成本技术成熟易于实现参数调整方便并且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在空气调节的应比较广泛。年和等对控制阀门和执行器实现温度和湿度控制的不同特性做了研究。年和对控制的废气温度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做了仿真研究。年A L M A N等人将

14、PID控制用于压缩机和蒸发器的电机速度调节,以实现制冷去湿,并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遗迹PID算法的三个参数的解析整定发发,同时给出了系统的两种控制策略。我国空调产业一直沿用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的分类,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的两类生产厂家互不涉足。目前,市场出售的两类空调都有其局限性:一般家用空调使用于小面积、居室少的环境中,大型建筑采用中央空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居民居住面积的增大,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一个三居室用户要装三部空调器,需要三个不同的室外空间,原来使用的家用空调特别是分体式空调器的安装就受到限制;虽然有些空调器生产厂家加装了排气扇,但空气流通不畅,空气

15、质量差等弊端仍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而大型中央空调虽可同时为多用户集中供冷暖,但缺少个性化选择、自由度小,一次性投资较大,只能应用在大型建筑物和高档住宅小区,同时中央空调用于大型建筑特别是出租式建筑时又会遇到收费较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两种空调的弊端户式中央空调就应运而生。通过分析得出户式中央空调的一下优点: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是小型化的中央空调系统可满足用户多居室需求,以家庭为单元,可适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受其他用户影响。由于户式空调采用了分体式空调室内机与室外机相分离的结构形式,使主机与末端装置相分离,这样就保证了宁静的家居环境;符合空调低噪声的发展趋势。室内末端装置可采用多种方式安装如:暗藏、半暗藏、明装等方式,极适宜配合室内装修,尤其适合高档装修。由于主机由微电脑控制,在室内可完成全部操作,且操作简便;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系统可根据实际负荷自动化运行,节约能源及运行费用。在户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