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棱豆的栽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494037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棱豆的栽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棱豆的栽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棱豆的栽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棱豆的栽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棱豆的栽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棱豆的栽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棱豆的栽培四棱豆又称冀豆、翅豆、四角豆等,为豆科蝶形花亚科。四棱 豆属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嫩梢、叶、嫩芽、种子 和地下块根均可食用。而且全株均含较高的植物蛋白,尤其在种子 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6%-45%,鲜块根中蛋白质含量也达8%-18%, 此外,它具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还含有植物脂肪,多种 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在维生素中最有价值的是ve的含量,每百 克四棱豆油中ve23-44mg。四棱豆种子对冠心病、动脉硬化、脑血 管硬化等疾病都有治疗作用。豆荚可清热解毒,老落叶是优质饲料。 可以说,四棱豆是“绿色的金子”,是十分重要的功能蔬菜。一、植物学特征特性四棱豆属藤本具攀缘

2、习性,发芽后,子叶留在土中,故顶土能 力较强;四棱豆的种子表皮光滑,种子颜色黄褐色,没有休眠期, 直接从老豆荚中剥出的没有晒的种子发芽率也可达70%左右,但种 子的生活力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丧失;四棱豆的根系发达,由 主根、侧根、须根和块根组成。主根或侧根膨大成胡萝卜状根,根 上有较多的根瘤,固氮力强。茎光滑无毛,分枝能力较强,分枝上 再生分枝,分枝上结果力强。四棱豆的分枝数有两次明显的高峰。 第一次在始花前。主要是第一分枝,以后一部分腋芽转化为花芽, 分枝数有所减少。到结荚旺盛期,这时主茎和第一次分枝已封顶, 顶端优势减弱,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分枝又大量发生,分枝数猛增, 而这次的无效分枝占

3、主要部分,结荚少,耗养分多。我们了解分枝 生长规律,在生长上即可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有效分枝、去 掉无效分枝,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四棱豆的花为总状花序,花序着生于叶腋间,每一花序的开花 顺序是基部的花先开,中部和顶部的花后开;四棱豆的豆荚呈带棱 的长条方形四面体,故称四棱豆。嫩荚绿色,棱缘翼状,有疏锯齿, 所以又称翼豆。荚果长15-20cm,宽2.5-3.0 cm,内有种子10-15 粒。二、栽培技术1. 整枝做畦四棱豆喜温、耐肥、忌渍,宜选择比较肥沃、疏散、排水良好 的土壤种植。播前或定植前翻耕25cm深,做成120cm宽的畦,按 40cm穴距挖穴,穴内施有机肥,特别要施足磷钾肥。四棱

4、豆一般采 用双行种植,行株距50X40cm,单株留苗。种植密度3333株/亩, 如果双株留苗,种植密度加倍。2. 品种选择适合北方种植的早熟品种主要有833、k009、85-6、k014等, 在北方种植一般都能结荚成熟。3. 浸种催芽四棱豆播种前要精选种子,除水选外,有必要还可进行粒选, 并且做发芽试验。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3d,使种子含水量一致, 出苗整齐,并可灭除种子表面病菌。四棱豆种皮较厚而甚致密,吸 水困难。一般采用浸种催芽,破脐后播种,提高发芽率。催芽方法:把四棱豆浸在温水中,浸种6-10h,催芽。催芽温度以25C为宜。4. 适时播种四棱豆可直播,在北方直播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左右,

5、日气温 稳定在15C以上为宜,也可以育苗移栽,如采用育苗移栽,要在播 种前一个星期做好苗床,下好腐熟厩粪为底肥,播种量为每平方米 100-150g,4-6叶时即可移栽,苗龄不可超过一个月,否则苗龄过 大不易移栽成活。5. 繁育方式种子繁殖采收成熟豆荚一般在开花后45-50d收获。留种用的豆 荚应在开花后45-50d采收。从外观看,成熟荚的标准为豆荚由青 绿转为黑褐色,豆荚已明显鼓荚,剥开看豆荚饱满,豆粒之间的横 隔和隔膜已成白色絮状。三、病虫害防治四棱豆常见的病虫害有:立枯病、病毒病、细菌性疫病,蚜虫等。其防治方法是:1. 立枯病栽培防治,控制播种密度,肥水不宜过多,以免引起徒长。播 前种子消毒,用55C温水浸种10-15min。及时剔除发病植株及周 围幼苗,苗床用5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浇洒。2. 病毒病治蚜防病;及时发现病株连根拨出,集中烧毁;发病初可用3% 过磷酸钙喷洒或病毒灵等药剂进行防治。3. 细菌性疫病及时清除病株中心,避免在叶片潮湿时进行田间工作,以减少 传染机会;可用80%代森锌600倍,30%dt 500倍液或新植霉素250ppm 进行防治。四、采收加工一般嫩芽采收可在开花后15-20d嫩荚生长基本定型时采收,避免豆荚纤维化。同时摘去大荚,又能促进幼苗生长。五、食用方法嫩叶、花、嫩荚可炒食,用花做的花汤别具风味。幼芽还可盐渍,做酱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