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49308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病》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病》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病》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病》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设计课题 第五章 病毒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动物、植物、单细胞生物等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的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并且病毒与人类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病毒的结构和繁殖;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和组装,掌握病毒的结构,并推测病毒的繁殖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进行汇报交流,分析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病毒的结构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培养学生的科学观;2、认同科

2、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密切相关;3、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科学的看待艾滋病。教学重点1、病毒的结构和繁殖;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视频探究、阅读探究、提问式教学方法、交流归纳等方法。教具学具导入视频“艾滋病公益广告”、“病毒的繁殖”视频及自制PPT,病毒模型(学生动手组装)。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屏幕背景展示病毒图片,然后播放“艾滋病公益广告-红丝带”视频。2、问:同学们,红丝带代表人们对那类人群的关爱?3、问题导入:那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呢?4、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

3、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那病毒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原体?它为什么能引起让我们如此恐慌的疾病?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病毒的世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学生观看。回答:艾滋病患者。回答:病毒。播放“艾滋病公益广告-红丝带”视频,以学生较为熟知的艾滋病为例,从社会关怀的角度引出本节课题-病毒,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新课学习(一)病毒的发现人类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病毒,它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布置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上三道思考题,教师巡视、指导。1、19世纪末,俄国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病毒?他是在研究烟草哪种病时发现的?2、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观察到病毒

4、是利用什么工具?3、科学家发现并观察到病毒的过程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启示?4、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密切相关。学生阅读教材P89,自主完成学案,回答:1、伊万诺夫斯基;烟草花叶病。2、电子显微镜。3、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表达。学生根据问题提示,自主阅读教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将科学发现的过程,贯穿于教学之中,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二)病毒的小大、形态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病毒,那病毒到底有多小?形态又是什么样的呢?1、展示放大七万倍的病毒和细胞的对比图片;2、展示一组数据:病毒与细

5、菌的对比; 病毒只能用纳米表示 3、展示课本上的三幅病毒图片,初步观察病毒的形态;4、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几种其他病毒的形态。学生观察图片 学生分析数据学生拿出尺子,感受1毫米的一百万分之一,即纳米的长度。学生观察,回答学生观察,感受,得出: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因为病毒的致病性和微观性,我们不能直接观察病毒,只能借助媒体手段。用图片让学生主观感受到病毒的小,然后再以直观的数据展示,以及用尺子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到病毒的微小。同样,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病毒的形态。教学过程(三)病毒的结构和繁殖1、引导学生回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同的的基本结构;2、布置学生阅读教材P90-91的内

6、容,结合学案,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认识病毒的结构;把标签贴在病毒相应的结构上;完成三种病毒模型的组装。教师巡视、指导。3、实物投影: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并做出评价。4、引导学生总结出病毒的结构5、问:没有细胞的病毒是如何生活的呢? 它的寄生过程是怎样的呢?播放“病毒的繁殖”视频,之后让学生总结病毒的繁殖过程。6、病毒离开活细胞是否就意味着死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补充和评价: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学生回答: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学生阅读教材,分小组认识病毒的结构之后贴标签:将附有结构名称的标签贴在病毒的相应位置,然后组装。小组代表上讲台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三种病毒的结构。学生总结,

7、完成等式: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病毒的结构。病毒无细胞结构。学生思考后回答:寄生生物的结构与它的生活方式是相适应的。学生观看视频,根据视频启发,完成等式:病毒遗传信息+细胞内的物质=新的病毒。并完成学案填空题。学生指出结晶体的存在。回忆旧知,更好的对比新知。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培养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动手组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微观的病毒结构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学生展示并在掌握病毒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让学生知识得到巩固,掌握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利用迁移思维的方法,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直观的理解病毒的寄生生

8、活。对病毒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学过程(四)病毒的种类1、教师引导学生将病毒按照寄生的细胞不同进行分类,并鼓励学生举例。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学生快速浏览教材P90,回答: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学生将自己已知的病毒进行归类。按一定的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分类。(五)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P91-92内容,交流调查结果。2、教师组织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交流结果。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病毒对人类不仅有害,也有有利的一方面。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每个人的课前调查结果,在小组间交流,总结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9、。小组代表分析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养成收集生物学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小结。学生分析。形态主要球杆蝌,没有细胞简单多;专门侵染活细胞,异养寄生把命活;自我复制来繁殖,自己没有它人夺;谈毒色变不应有,有利有弊辩证说。利用顺口溜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概括,便于学生记忆。树立整体的知识结构。四、练习反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回答大屏幕上出现的问题。学生讨论、分析第四题。检测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五、课堂延展关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关爱他人,保护自己。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同时科学的看待艾滋病和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培养学生课外“再学习”的习惯。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二、病毒的大小、形态; 三、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四、病毒的种类; 五、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