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后半期笔记.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487782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比较后半期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西文化比较后半期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西文化比较后半期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西文化比较后半期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西文化比较后半期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比较后半期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比较后半期笔记.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2 中国哲学主要与性理学(道德伦理等)同源所谓性:性理气。老子: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理气同根。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性:本性,德性理:天理,法理,情理气:真气,元气(藏学密宗:五根本气:命气、上行气、下行气、遍行气、平住气。 五分支气:龙气、龟气、精气、天施气、胜宝气。 (10岁时)(100-10岁之间,气的消失)附:中理-西学:性、玄、空(牟:儒、道、释);名、数、物、事、情术、医、画、命、气、政、伦中国儒家学说:始终不离人事而期于实效,重心:人伦日用生命个人生活社会(家族社会结构 重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孔子之道以忠恕为本,重在行(实施)(知行合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又:“道其

2、不行矣乎。” 心志不离人世,切于救世(缺点不是因为其理论太空洞,而是太缺乏空头理论。看似很零散,没有形成体系 ,需要后代学着加以梳理)最关心人间治乱,最高理想是天下太平。辜:全世界只有儒家伦理观最具有普世价值,和谐的人际关系,更为高尚,亲密如家人。西方来源于不同利益集团的价值观。3.3中国哲学与气功什么叫气功?伪科学与伪气功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练气功?(全世界都在练)不要谈“气”色变。(气充实着我们的身体)睡觉也是气功、能量问题(整个呼吸过程)世界上无人不练气功,无人离得开气功。区别:有意识练气功无意识练气功 刘少奇、钱学森支持练气功。辜:不懂得中国气功就难以真正懂得中国的古代哲学按:中国不多西方

3、式实(物)验科学,但有自己的体验科学关于气的体验一、 人体与宇宙的自我协调结果二、 二、气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微粒,又是场三、 气场是无穷无尽的,宇宙(模型)是无数气场模式交织的整体。(此处不全 欢迎补充)善恶必有报的问题:修心 改变言行举止,心理上带来生理上变化。中西哲学概念比较中国:气一元论(老子,庄子)场论波象(综合性)统一场西方:原子论粒子论粒象统一场夸克模型与层子模型院子仍可分庄子:思想: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注意:西方也有类似气元论者辜:哲学认知上的先入为主论:欲得场者得场,欲得粒子者得粒子。中西哲学研究三大块1 人人:人际哲学中国哲学2人物:主客哲学(天人关系)中国哲学(

4、合);西方哲学(分)3物物:客际哲学4.1中国思维模式直观性辩证思维(综合性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也有分析性思维,如墨家,汉朝以后渐绝)老子:反者道之动。多端,指立体思维论语:“叩其两端”单向思维与单向视觉 机在目 向内用力20世纪,西方走向中国:(李约瑟博士:中国的气元论比西方的原子论有着更多适合现代科学的因素;现象学:本质的直观。现象与本质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东西)古希腊:现象即自现者。中国走向西方:用西方的科技手段分解气场,例:外气=红外辐射。物质+能量+信息中西科学比较:中国:心察加体察科学最精确最可信的主体是实证科学。4.2西方思维模式注重分析16世纪以前,古希腊辩证思维形式也较风行,但

5、16世纪以后,辩证倾向减弱。恩格斯:英国培根。洛克以后的思维方法=形而上学思维模式辩证法:赫拉克利特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对立统一,注重斗争。老子:对立统一,但重在和谐统一。4.3中西思维模式进一步比较美国巴姆教授1中国式思维:太极图示 (二极互补相反相成既是A亦是非A) 互为进退2印度式思维模式:取消注意(白圆圈图)(即否定A又否定-A)抵消3西方式模式:二元观 (是A,就非-A) 排斥中西思维模式与中西语言文字的关系语言模塑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反构语言模式。西方:由内到外。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微观到宏观。由个别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中国则相反。中西心物关系论比较心精神、意识 物自然、物质中国

6、:孟子:万物皆备于我。汉董仲舒:天副人数。天人感应。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即理性即理。程灏、程颐、朱熹 强调新的作用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即性,性即理。人要认识事物要从发明本心入手。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唯心主义:三界唯心,万法唯实。 欲界、色界、无色界。(世界万物都离不开心和实。分为真心和妄心。真心永恒不变。)华严经一切事物都是心造的。心:一念自性,真心。“一切法从心而生”一真法界的诸法,是唯心所现;十法界的一切诸法,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还需唯心所现,心不现,识无从变。花草树木本来就有,比喻唯心所现;剪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是唯识所变。唯心所现的没有生灭。唯识

7、所变的有生有灭。万法皆变,在于其根本识阿赖耶识是能变。尽虚空,遍法界皆阿赖耶识所变现。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是自性所变现。八实即妄心,妄心即妄念。为什么辜说柏拉图、黑格尔等不是唯心主义者?柏拉图:唯原型主义。非唯心主义。Idea-ideal-idealism形式,结构,原型,模型。翻译上的错误。黑格尔:也不是唯心主义者。声称观念不是由人的心灵通过经验客体而形成的。他认为ideas或概念等首先产生,并且决定了其他一切事物的存在。尽管ideas或概念决定了实在的结构,单个人的心灵并不是实在的源泉。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指的是人的大脑外存在的客观事物。不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产生了绝对精神之类的,而是“绝对精神

8、”使人的头脑中产生了思想。西方世界为什么难以产生真正的唯心主义?健全的民族性哲学大系统是阴阳平衡的思想大系统:阴哲学(唯心)+阳哲学(唯物)(二者互根互补)。西方哲学是不平衡的哲学体系。阳哲学较为发达。阳盛阴衰。西方哲学是跛足的哲学。唯物主义发达而唯心主义萎缩,产生不了真正的唯心主义。不管唯心论是否正确,对心灵可能有的潜能的研究不可或缺。鹅湖之会。 西方哲学中的心物关系: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物质 思维-存在 第二性 第一性 西方哲学家认为一定要分出先后。中国人 最高命题:什么是幸福以及人如何获得幸福这个问题,属于人生哲学问

9、题,不属于自然哲学,也是伦理学的最高命题。笛卡尔:二元论,唯理论理性主义。心和物、物质和精神各自独立,不是一样东西。精神是唯一能动的力量,可支配物质。 精神、物质均由上帝创造。 我思故我在。康德不可知论。人之外有自在之物,认识是先验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辜的主张:心物一体论;意念、意识、思想、精神=物质的特殊形态。物质客体=精神的特殊形态。中国哲学:基本出发点是人;唯心论占上风。西方哲学:基本出发点是物;唯物论占上风。中西真理观:庄子的多元真理观万理万教贯同源互补论:大理论套小理论。中国多元论占上风;西方一元论占上风。西方的真理观:多元论:主张世界时有多种本原构成的

10、哲学学说彭加勒的约定主义:批判康德:基本原理不是来自先验或经验,而是来自社会约定。他指出归纳只能归纳有限事物的,不可能穷尽一切事实 科学史表明:基本原理取决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实验水平。归纳只能归纳有限事实。欧几里得:直线外一点只能引出一条直线与给出直线平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罗巴切夫斯基: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给定直线平行。小于180度黎曼几何学:直线外不可能引出一条直线与给定直线平行。大于180度。三种几何系统各在一定的范围被看成正确的。宇宙阴阳全息对应理论易经、老子中的阴阳全息对应理论 中医中的天人全息对应论 心理、物理、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全息对应论辜:真理是一元的,又是多元的。抽象一元

11、,具体多元,多元互补中西宗教文化比较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爱因斯坦: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科学奠基于形式逻辑,科学思维方法是独断的,缺乏兼容性。人文社会科学则不仅奠基于形式逻辑,也奠基于辩证逻辑;不仅有理性成分也有非理性成分。正常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兼容的思维模式。近百年来中国学者大多堕入前者,否认后者,产生无穷的纠纷与麻烦。佛教和耶教的区别:耶教: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等一切事物。世界是有始有终的。上帝是无所不能的,唯一的。上帝与人是二元对立的,人只能服从上帝。人只能成为上帝的仆人,不能成为上帝。爱心有限,宽容心有限,不可爱异教徒。一切宗教中,只有耶教才能被看成真理,其他都是邪

12、教。使用暴力或武力驱逐、压迫甚至消灭异教徒。凡不信上帝者判入地狱,永远受苦,不得翻身。被判往天堂者与上帝一起享乐。除了仰望上帝的恩惠, 出路。 迷信。启示录:待证。佛脚:世界并非上帝创造,出自本心。世界是无限循环的。佛神通广大,但也有所不能,例如敌不过因果关系产生的业力。佛就是人,人就是佛。佛是觉悟了的人。鼓励每一个人都成为佛。爱一切人,爱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爱心和宽容心无限一切宗教只有深浅而无邪正区别。佛有大自在。信神,神在;不信神,神不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使用暴力。佛不判任何人进地狱,而是尽一切可能让地狱里的众生也能够脱离苦海。往生净土者并未永远超脱生死。靠自己的修炼才能得救。 阴性

13、科学。修证。圣经的办法:不断受苦并坚信上帝最后得到谅解获得救赎到达天国道教:去知,去欲佛教:戒定慧耶教:上帝创造世界及人等一切事物佛教:世界并非上帝创造的,而是真如自性、心、阿赖耶识等第八识幻化出来的耶教:上帝创造出来的世界有始有终,因此,从逻辑上来说,世界是有限的佛教:世界循环往复,无始无终,因此,从逻辑上来说,世界有时是无限的耶教:上帝无所不能佛教:佛神通广大,但是也有所不能,例如敌不过因果关系产生的业力耶教: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佛教:不存在唯一的神、至高无上的神。存在神通广大的佛,但佛不是唯一的,有无穷的佛。耶教:上帝与人是二元对立的。人只能服从上帝,否则人就不能自救佛教:佛就是

14、人,人就是佛,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没有觉悟的佛。人人都具有佛性。耶教:人永远不能成为上帝,只能成为上帝的仆人。耶教不允许人人成为神佛教:鼓励每一个人都成为佛。鼓励每一个人都成为神。耶教:爱你的邻居,爱你的仇敌。但是绝不能爱异教徒。爱心有限,宽容心有限佛教:爱一切的人。爱仇敌,乃至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从无情也可见佛性)也爱异教徒(外道)爱心有限,宽容心无限。33天中的24层无想天即外道的位置。耶教:一切宗教中只有耶教也能被看成真理,其他的全是邪教佛教:一切宗教只有深浅的区别,而无邪正的区别。佛教本身就有深浅层次的许多种说法。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时间地点,有不同的阐述方式,谓之应机说

15、法。耶教:上帝有嗔恨心、会发怒、会有烦恼 、有报复心、惩罚心。佛教:佛有大自在,没有嗔恨,不发脾气,没有烦恼,没有报复心,不惩罚人类。信神,神在。不信神,神不怪。耶教:使用暴力或武力驱逐、压迫甚至消灭异教徒。佛教:在任何条件下都不适用暴力耶教:武断、独断。不许怀疑,批评教义佛教:民主、重理性。教派内甚至可呵护佛祖耶教:凡是不信上帝的人,未受洗礼的人均被上帝判入地狱,永远受苦,永远不得翻身佛教:佛不判任何人入地狱,而是尽一切可能让地狱里的众生能够脱离苦海。耶教:被判升天堂者,与上帝永远在一起享乐佛教:往生净土者,并未永远超脱生死,只是借着善因而得一良好的环境可以进一步在诸佛菩萨的直接指导下修行,不能永远享乐。如不继续修行,善因了结之后,仍然会堕入地狱耶教:只要盲目地信仰上帝就能获得救赎。上帝直接救助个人超脱生死轮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