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实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486077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染的实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血染的实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血染的实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血染的实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血染的实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染的实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染的实验》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染的实验报告教学设计 道里区太平中心小学校李志慧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3认识本课生字。教学重、难点1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2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二、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三、教学过程。一、板书导入:1、板书:实验报告 教师问:什么叫实验报告?【此问题学生未必能说出来,所以教师应做适当讲解什么是“实验报告”】 以实验法为主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记录成文,这就是实验报告。2你想用什么词形容实验报告?(预设学

2、生会说:完美的、唯一的、精彩的)教材中用什么词来形容的呢?(学生齐说:血染的)(教师板书:血染的)师:血染的就是? 还可以怎样理解呢?(预设:就是用鲜血染成的。 用生命换来的。)大家分析得非常好。下面请大家带着我们的理解再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一会老师可要考考你!(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词。)【整体把握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字词句相关的基础知识。】2、请你把你认为那些好的词语读一读,好吗?(学生读词语。)(教师从中选出:殷红的“殷”字进行重点处理。)课件出示:“殷” 在本课读什么?还有别的读音吗?(师生共同

3、研讨“殷”字读音,学生并组词。)【在解决词语时,重点突出“殷”字读音,夯实基础知识。】3、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环节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分析、理解课文内容。1、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2、他是研究什么的?3、他为什么要研究蛇毒呢?【抓住主人公,层层递进,理清文章脉络。】4、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世界上,尤其在南美洲有很多毒蛇,很多人被蛇咬伤。出示资料:全世界每年有30万40万人被毒蛇咬伤,有36万人因中蛇毒而死。(学生自由读资料。)看到这惊人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感受。预设:全世界有这么多人被毒蛇咬伤,毒蛇太可怕了!)【从资料

4、中,让学生感受到毒蛇的可怕,更加深刻体会到毒蛇的可怕以及研究蛇毒的专家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做实验。】5、虽然研究毒蛇很危险,但是为了救治病人,卡尔施密特博士。仍然从事了这样一份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可不幸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卡尔施密特博士(学生:被毒蛇咬伤。)他被毒蛇咬伤后,拼尽全力做了什么?(预设: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拼尽全力”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解释意思,并且分析预设:此时此刻虽然被咬伤,可是心里想的还是别人。)【想象并了解博士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博士高尚的品质。】6、那毒蛇长得什么样呢?快看书,读一读、画一画文中描写毒蛇的语句。(预设:学生读课文、动笔画出描写毒蛇动

5、的语句。)指名读。(出示)下面我来读,你们来填空。(1)填的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预设:都是表示动作的。)(2)从这些动词中你能体会到这是一条怎样的蛇?(预设:凶猛、可怕、吓人等等。)(3)那在读这段话时,我们应该表现出毒蛇的凶猛、可怕,谁想再来读一读。(预设(1)读得好;(2)读得不好,教师范读。)(4)(出示图片)面对这样的毒蛇,你会怎样做?(预设:捕杀他(勇敢);马上逃跑。)(5)而博士呢?(预设:在研究它、不怕他、拿针要抽他的血进行观察活动)【抓住毒蛇的外貌描写,侧面烘托博士敬业精神。学生自己的想法与博士的做法形成对比,体会博士的勇敢。】7、当博士被这样一条凶猛的毒蛇咬伤后,他的第一反应

6、是什么?(预设:打电话。)8、在打电话时,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么?他是怎么知道的?(预设:知道。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了,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若学生回答不知道,可引导学生看教材,从中获得答案。)9、这条南美洲毒蛇的毒性真强啊!施密特先生很快出现了中毒反应,求生是人的本能,所以施密特博士打电话求助,可不巧的是电话打不通,研究人员们又都下班了。他想:(引读学生读)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不,我应该再做点什么在面对死亡时,他想到要做点什么?(预设:他要将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10、这次实验“特殊”在哪里呢?(预设:这次他是用自己来做实验对象。)11、是呀,他就是要记录下自

7、己中毒后每分每秒的感觉。(出示:他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记录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学生读句子。)(1)文中说他像往常一样,真的跟往常一样吗?谁愿意再读读这句话?(预设:认真仔细地记录,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和往常一样的。以往是拿动物做实验,而这次是自己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做实验。)(2)从哪读出了“巨大的痛苦”?(出示预设: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着,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他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想喝口水)(3)说说你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说感受。(预设:他真是太痛苦了)12、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音,他什么也听不见了,但是他的心里却又一种强有力的声音,是什么?(预设:(1)我一定要把这特殊的实验

8、记录下来!(2)不行!我还不能死,我一定要把感觉记录下来!)13、你还从哪看出博士痛苦?(预设:“睁开眼时,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课件出示:(1)但他还是记录着(2)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你觉得那句更好?为什么?学生体会“顽强”一词。【在品词析句中体会句子、词语的不同。】14、还从哪儿读出痛苦?(预设:他艰难地握着笔,一笔一画,像是用刀子在花岗石上雕刻那样费力地在纸上写字。)(1) 怎样的艰难?(预设:他已经用尽全力了;他快支持不住了)(2)你能想象刀子在花岗石上雕刻的情景吗?能读出那种艰难么?15、死亡正悄悄逼近,博士用尽生命最后一丝力写完了这份血染的实验报告。(1)请默读这份血染的实验报告,

9、请关注那些省略号,你读懂了什么?(2)出示报告。(1)预设:1、还有很多记录内容没有引用。2、记录实验报告很艰难,时断时续。3、每一个圆点都是一次痛苦的停顿。4、每一个圆点像一滴殷红的鲜血。(3)你能轻快地读这些省略号吗?不能,能够读到省略号处,应该你说稍长一些的停顿,谁能用朗读带着我们走进那痛苦而漫长的5个小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其二者更好地有机结合。】16、出示: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预设:死了、去世了)(1)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死了”,而写“手中的笔掉在地上”?(反映作者不忍用“死”这个字眼去记叙可敬的科学家。)

10、(2)我们来齐读这句话。(3)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预设:悲伤、悲痛欲绝)(4)指名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17、这是怎样的五个小时啊?(预设:这是痛苦的五个小时。这是难忘的五个小时。这是令人心酸的五个小时。这是坚持不懈的五个小时。这是与死神挑战的五个小时。这是坚毅果敢、无私奉献的五个小时。)18、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预设:坚毅无私的老人。认真求实的老人。高尚奉献的老人。)四、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先生的子女或亲人,此时,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预设:亲爱的父亲,你给了我们树立榜样,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竭尽所能帮助别人的。您放心吧。)2、如果你是博士的同事,你想对博士说些什么呢?(预设:敬爱的博士,我们一定会珍惜这份宝贵的资料,继续试验,发扬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更多的人作贡献。)3、如果你是被毒蛇咬伤因为这份报告而获救的人,你想对博士说些什么?(预设;太谢谢您了。是您的实验报告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用更优秀的成绩报答您。您的精神就是我工作的动力。)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让卡尔施密特博士认真仔细、顽强不屈、坚毅奉献科学事业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希望大家会成为无数个小卡尔施密特,来完成施密特博士未完成的实验。好,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