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479656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入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更应该注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学生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行为训练,经过合理、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幼儿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近年来,我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一、爱孩子,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爱孩子,这是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民主、平等

2、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以致影响行为习惯培养的目标。如:由于自己的疏忽,忽视了与王思佳小朋友的情感交流,在进餐时,他故意东张西望、说说笑笑,影响了身旁幼儿的吃饭。经过我的观察和与他多次的聊天,他慢慢的从心里接受了我,我提要求后他非常积极的去努力的表现自己,想得到我的关注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能安静、专心的进餐了。二、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才能激发幼儿行为习惯的兴趣 。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

3、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三、教师榜样示范,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的对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

4、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轻声走进教室并保持安静,多数幼儿能做到,并在慢慢的养成和巩固。此时教师们却大声的谈话,因此破坏了教室入睡的安

5、静气氛,幼儿会感觉可遵守也可不遵守,就会慢慢忽视起来,以后再培养起来就会收效甚微。所以,教师的良好的行为对小班幼儿来说很重要,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四、 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限制并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因此,针对家庭中对幼儿溺爱过度的特点,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开家长会、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这些不良行为的弊端,提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及老师对幼儿的要求,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法,这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