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467296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预备: 计数器1个 小棒100根 铅笔24枝 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

2、,学生摆小棒。 16, 25 ,50 ,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其次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答复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当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

3、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察指导。 (2)其次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答复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其次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

4、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知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挨次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稳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嬉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局部学生都把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

5、辅导。 #73032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比拟娴熟的进展口算。并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2、在依据数的组成探究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学问间的内在联系,进展思维力量和口算力量。 3、培育用数学的观念看四周的事物的意识,培育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沟通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95里面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81里面有( )个十和(

6、)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答复:梳理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桃? (2)一共有34个桃,去掉框里的30个,还剩多少个桃? 3、怎样列式? 指名答复,教师板书算式 30+4 = 34-30=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呢? (1)先想一想。 (2)小组沟通。 小组内沟通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结合学生答复小结:依据看图,数出来的;用小棒摆出来的;依据数的组成来思索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4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是4 。

7、 4、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先想一想。 (2)小组沟通。 小组内沟通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由于30+4 =34,所以4 +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答复,结合学生答复适当补充。 5、介绍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子,在每一个算式中每个局部也都有各自的名子。在加法算式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 (2)介绍减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34-30=

8、4,减好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 (3)指名说出算式4+30=34,34-4 =30中各局部的名称。 三、稳固练习,深化应用 1、 “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依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说说每道算式表达什么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依据60+3 =63你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集体核对结果。 4、“想想做做”第4题。 依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呼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了解“相

9、邻数”是什么意思,再写数沟通。 6、“想想做做”第6、7题。 先说说每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再自己独立完成。 同桌沟通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72926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理解、= 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拟10以内数的大小。 力量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仔细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10、: 使用、=和比拟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连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 1、师:今日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庆贺了,小熊猫预备了一些丰富的午餐来款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觉哪些与数有关的学问? 学生观看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预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11、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预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觉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假如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预备怎样分?同桌相互沟通。 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看思索: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一样、相等、同样多) 学生答复后,告知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熟悉“=”,以及读

12、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依据刚刚发觉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依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假如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看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答复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拟,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告知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外形。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外形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外形比照来说。 (2)板书:4 3与34,熟悉“”、“”及其读法。 5、观看区分“”、“”和“=”。 师:观看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觉了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沟通熟悉,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确定。 (2)以嬉戏方式,熟识、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