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说课稿.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466495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后一课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后一课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后一课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最后一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所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课,在说这篇课文之前,我先说说一、大纲对初中生阅读的要求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是七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与黄河颂等几篇文章一起构成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单元,成为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组件。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

2、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从而去爱自己的母语汉语,爱自己的祖国。 2、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我不会把“爱国热情”硬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找资料、读文本、谈感受的教程中自主感悟主人公的“爱国热情”。 三、学情分析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不大容易体会主人公的悲愤与沉痛。同时,因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

3、咀嚼品味和深层次的探究。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品味文章。四、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小说作者、背景及小说的主要情节。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过程方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创新写作。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对文章中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

4、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受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五、教学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结合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理解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 六、教法 、学法教法:1、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

5、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对话式、创新式等教学方法。 2、本节课我主要是利用图片、音乐、和多媒体等构建轻松、和谐、富有情境美的学习环境。通过故事设疑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体验中把握课文,提升语文素养。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学法:本节课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研究、小组合作、同学探究交流等形式在和谐的氛围里完成学习,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七、教学设计 这篇小说安排一课时。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课上“选点突破”,优化课文内容,整合文本传

6、达的的信念,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理解内容,赏析语言,课后写内心的感受。 第一环节:故事设疑,激发阅读兴趣 我设计了这样的故事:美籍华人丁肇中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典礼上不用英语而用中文发言。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强烈的反响,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反响?学习了最后一课后,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我认为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故事设疑的导入,激疑导入就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这一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感知小说背景 1、屏幕显示生字词,采用点名读、齐读的方式,扫清文字障碍。2、感知标题

7、,由“最后”两字所渲染的氛围,挖掘描写背后隐藏的小说背景。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中用多媒体展示人物、背景画面,强化视听效应,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知识目标一也顺利达成。接下来紧扣本文,把握主人公形象。教学以“变”为切入点,探寻小弗郎士有哪些变化,他的变化又是由谁的变化引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等等,从而顺利成章地引出对韩麦尔先生举止言行的分析,由此逐层剥笋,归结核心。第三环节自读课文,捕捉心路历程 在“最后”这个特定的氛围下,分析小弗朗士的心路历程。 1、要求学生从对普鲁士士兵、对老师、对法语三个方面来找出小弗朗士心情的变化。并勾画出相应的词语。(注意培养学生不动

8、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小组探讨,全班交流:小弗从幼稚到成熟的小大人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继续培养学生读书动笔墨的习惯,在合作中学生围绕中心题,相互交流、启发,获得知识。在主动积级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第四环节品读体验,感悟真挚情感 小弗朗士的的变化引出韩麦尔先生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言行。 1、找出韩麦尔最能打动你的一些言行,并阐述原因。 2、学生自主交流、发现问题,采用竞赛的方式,分成两大组,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就其中的重点环节加以引导深入分析如: 结合韩麦尔先生的最后的手势,紧承文末一句话,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为课文续写一个情节(三、

9、五句话说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文中韩麦尔先生定格的动作,因情绪极度悲愤而说不出话来的细节,还有课文那意味深长的结尾都留有可以发挥学生想像的空间,因此续写情节等环节来调动学生的想象,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为学生将来更好阅读小说抛砖引玉。 第五环节总结全文,交流心得收获 1、.我播放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情节,体会文章主旨。 2、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新的认识?爱国从何做起? 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做结:热爱自己的祖国不是写在作文本上的一句决心,

10、不是演讲比赛时的一句精彩的演讲词,不是文艺演出时的一句动听的歌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从热爱本民族的语言,不忘本民族的文化做起。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要说,汉民族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学习汉语,热爱汉语,不仅是学科的要求,而且是爱国的体现。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吧!为纯洁我们的语言而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的训练,学生在问、思、答的过程中,逐层深入的阅读,并在这一学习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突破了重点难点。 第六环节作业设计,沟通你我心灵 我认为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例子,为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两个作业: 1、如果这最后一课法语课结束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句话,请选择一个角色,以他的身份说几句话。(注意:人物的个性、身份、语言富有感情)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我们的母语有了怎样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使学生真正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八、说板书 最后一课 都德 一堂课两个人 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 热爱法语热爱祖国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难点,引领学生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