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神经病学大纲.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463731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大学神经病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神经病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神经病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神经病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神经病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大学神经病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大学神经病学大纲.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前言神经病学作为从内科学中派生的学科,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门类。系统地阐述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临床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适当介绍神经病学新进展,使学生对神经病学的进展有所了解。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理论联系实践多种教学形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难点讲透。应区分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应多提供病种供学生见习,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尽

2、可能地横向比较和鉴别诊断,使同学掌握神经病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并不是都在课堂内讲授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学。总课时29学时, 理论课21学时 ,见习8学时。理论教学课时安排教 学 内 容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 论1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状5第三章 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自学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自学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自学第六章 周围神经疾病1第七章 脊髓疾病与运动神经元病1第八章 运动障碍疾病1第九章 脑血管病6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1第十二章癫痫3第十三章肌病、神经-肌

3、肉接头疾病1第十四章头痛自学第十五章痴呆自学第十六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自学第十八章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自学第十九章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自学第二十章睡眠障碍自学见习安排见习次数序号(第 次)教 学 内 容学 时科室名称第1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状4神经内科第2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脱鞘病、癫痫、运动障碍疾病2神经内科第2次血脑管病、周围神经疾病, 脊髓疾病,肌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2神经内科第一章绪论预习内容1神经病学概述2神经病学研究的内容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目的要求1. 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2. 熟悉临床神经病学的基础,临床

4、特点及在各学科中的地位。3. 掌握神经病学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 介绍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神经病学的发展及现状。2. 重点说解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临床特征与诊断特点。3. 介绍临床神经病学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状预习内容1神经系统解剖目的要求1.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的原则。2. 熟悉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3. 了解神经系统解剖生理。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1. 意识障碍临床分类、鉴别诊断、脑死亡的概念。智能障碍和遗忘综合症2. 失语: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的临床类型及表现。3. 重点讲授视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面肌瘫痪、听觉障碍和眩晕、延髓麻

5、痹等临床表现。4. 重点讲授躯体感觉障碍(1) 感觉的分类:一般感觉、特殊感觉。(2) 浅、深感觉及复合感觉的传导通路,节段性支配及周围性支配。(3) 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末梢型、根型、传导束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等。感觉障碍的性质:感觉过敏、疼痛、感觉缺失与减退等。感觉障碍的分类:刺激性症状、抑制性症状5. 瘫痪(1) 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定位诊断。(2) 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定位诊断。.瘫痪的定位诊断:中枢性:皮质型、内囊型、脑干型、脊髓型。周围性:前角型、前根型、末梢型。(3)重点讲授弛缓性瘫痪与痉挛性瘫痪鉴别诊断;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诊断 6. 不自主运动:有

6、关解剖生理,临床症状(静止性震颤、舞蹈症,手足徐动症、偏身投掷 运动、肌张力障碍、抽动秽语综合症。)7. 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前庭性共济失调临床表现及特征。8. 晕厥与痫性发作(1) 晕厥临床分类及临床特点(2) 痫性发作与晕厥的临床特点比较9. 介绍肌萎缩分类、临床特征及步态异常的分类、临床特征二、见习内容1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3 各种常见神经疾病的典型阳性症状。三、自学内容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周围神经疾病预习内容1周围神经解剖2周围神经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周围神经的四种病理改变)。目

7、的要求1. 掌握周围神经病的定义、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2. 熟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三叉神经痛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与治疗。3. 了解病因、病理及发病机理。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1. 概述(1) 周围神经的解剖及生理。(2) 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周围神经的四种病理改变)。(3) 临床分类、症状学、辅助检查。(4) 神经炎、神经痛、神经病等名称的概念。2. 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1) 病因:各种毒物中毒、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继发于胶原血管性疾病、自身免疫性、遗传性、其他。(2) 病理(3) 临床表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改变、自主神经障

8、碍(4) 实验室检查(5) 诊断与病因诊断(6) 治疗原则3. 重点讲授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uillain-Barre综合征(1) 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2) 发病机理(3) 临床表现及分型(4) 辅助检查(5) 诊断及鉴别诊断:与急性脊髓灰质炎、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急性重症全身型重症肌无力。(6) 治疗和护理:病因治疗、皮质类固醇、血浆交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呼吸麻痹和球麻痹处理、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瘫痪康复等。4. 重点讲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 病因及病理(2)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周围性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Bell现象。(3) 诊断及鉴别诊断:继发性面神经麻痹、中枢

9、性面瘫。(4) 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维生素B族、针灸理疗、康复治疗、手术疗法、预防眼部合并症等。5. 三叉神经痛(1) 病因及病理(2) 临床表现:疼痛的特征(三叉神经一支或两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反复性剧痛、无三叉神经损害的阳性体征,触发点、间歇期正常)。(3) 诊断和鉴别诊断:与症状性三叉神经痛、牙痛等鉴别。(4) 治疗:药物治疗、封闭治疗、射频热凝疗法、手术疗法。二、见习内容1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2提出主要的治疗方法。4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强调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三、自学内容1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主要特点、临床表现及

10、治疗。2偏侧面肌痉挛的临床特点。3多数脑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常见的多数脑神经损害综合症。脊髓疾病预习内容1脊髓解剖2急性脊髓疾病病因及病理目的要求(1) 掌握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2) 熟悉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3) 了解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及康复。(4) 了解脊髓空洞的临床表现、诊断。(5) 了解亚急性联合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1重点讲授急性脊髓炎(1) 病因及病理(2) 临床表现:急性横贯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3) 辅助检查(4) 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硬膜外脓肿、脊柱结核、脊柱转移性肿瘤、视神经脊髓炎、脊髓出血。(5) 治疗:药物治疗、护理、康复治疗。2脊髓空洞

11、症(1) 病因及病理改变(2) 临床表现:慢性进行脊髓病变、节断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相应节段肌萎缩和皮肤、关节营养障碍、脊髓MRI表现等。(3) 诊断及鉴别诊断:脊髓内肿瘤、肌萎缩侧索硬化。3亚急性联合变性(1) 病因:维生素B12缺乏。(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脊髓压迫征、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硬化。二、见习内容1急性脊髓炎从病理发展机制分析所观察到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如何根据临床的影像学提出鉴别诊断的治疗方法。三、自学内容1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2脊髓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因及鉴别诊断。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预习内容运动神经元病概念及分类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表现目的要求1. 掌握肌

12、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表现2. 熟悉运动神经元病的类型3. 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处理原则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1. 病因及发病机制: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中毒因素、慢性病毒感染及恶性肿瘤2. 临床表现:本病通常分为以下四型(1)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2) 进行性延髓麻痹。(3) 肌萎缩侧索硬化。(4) 原发性侧索硬化。3 诊断及鉴别诊断:脊髓肌萎缩症、颈椎病脊髓型、脊髓空洞症、良性肌束震颤。二、见习内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表现及分型三、自学内容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表现脑血管疾病预习内容1脑的血液供应、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2脑血管病的病因3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目的要求1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分类。2掌握脑梗死

13、(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3熟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性药物治疗。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1概述脑血管疾病分类、脑的血液供应和主要血管闭塞后症状、脑血管病的病因、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预防。2重点讲授脑血栓形成(1)病因和发病机理:动脉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病因未明。(2)病理改变:好发部位,脑缺血性病变的病理分期(超早期16小时、急性期624小时、坏死期2448小时、软化期3天3周、恢复期34周。脑血栓形成病理生理,脑血栓形成类型:大面积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3)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颅脑CT、M

14、RI、血管造影、其他)。(4)诊断(5)治疗:急性期和恢复期治疗原则、超早期溶栓治疗、抗凝治疗、脑保护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其他、外科手术、一般治疗、卒中单元、康复治疗及预防性治疗。(6)并发症的防治。3重点讲授脑栓塞(1)病因:栓子来源(强调心源性栓子)。(2)病理:脑栓塞最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颅脑CT、MRI、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其他。(5)诊断(6)治疗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病因:微血栓、血液成分及血液动力学改变、脑血管痉挛、其他。(2)发病机理:强调微栓子学说(3)临床表现:好发年龄及性别差异、颈内动脉系统TIA的表现、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梅尼埃病、部分性癫痫、心脏疾病、其他鉴别。(6)治疗:病因治疗、预防性药物治疗、脑保护治疗。5重点讲授脑出血(1)病因:强调高血压。(2)发病机理:高血压、动脉硬化伴微动脉瘤破裂。(3)病理改变:脑实质内出血及好发部位。(4)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颅脑CT、MRI、脑脊液检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其他。(5)诊断。(7)治疗: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康复治疗、特殊治疗。6重点讲授蛛网膜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