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检查各项意义及一般解析.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46091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科检查各项意义及一般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检验科检查各项意义及一般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检验科检查各项意义及一般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检验科检查各项意义及一般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检验科检查各项意义及一般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科检查各项意义及一般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检查各项意义及一般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验室常用化验结果及一般解析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4.0-10.0109/L 临床意义: 增高:发热、各种炎症、白血病、出血、溶血、肿瘤等,如301011/L有白血病的可能;减少:流感、非典、伤寒、粒减、粒缺、脾亢、再障、长期X线照射等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结果评价: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1)增高:生理性增高如新生儿、经期、妊娠末期、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分娩、下午较上午高、应用如肾上腺素等。(2)减少: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如应用烷化剂(氮荠、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消瘤荠、噻替哌、白消安、乌拉坦、甲基苄肼、多潘等)、有丝分裂抑制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秋水仙碱)、抗抑郁药(丙

2、米嗪、去甲苯米嗪)、利尿剂(乙酰唑胺、氯噻嗪衍生物、利尿酸、汞剂)、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氧苄青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瑞斯托霉素、放线菌素K、两性霉素)、抗颠痫药(苯巴比妥、三甲双酮、乙琥胺)、其它(扑尔敏、二硝基苯酚、苯、砷等);致白细胞破坏增多如应用解热镇定剂(阿斯匹林、醋氨酚、氨基比林、消炎痛、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物(甲疏咪唑、丙硫氧嘧啶)、抗生素(苯唑青霉素、双氧青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抗疟药(奎宁、扑疟奎、辛可芬)、抗心律失常药及强心药(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定、地高辛)、其它(氯丙嗪、呋喃妥因、苯妥英钠、别嘌醇、潘生丁等)。

3、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值:男:4.0-5.51012/L女:3.5-5.01012/L;(应与过去结果比较) 临床意义: 增高:大量失水、慢性肺心病、肺气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减少:妊娠、营养不良、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增加或丢失过多、炎症、内分泌疾病等。 结果评价: 应与过去结果比较。增高:生理性如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减少:应用安眠通、眠尔通、苯妥英钠、甲基多巴、乙琥胺、马利兰、消炎痛、双氢氯噻嗪、氯噻酮、他巴唑、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抗癫痫药、洋地黄等、采血时凝固或溶血可使结果偏低。 血红蛋白(HGB) 参考值:男:120-1

4、70g/L;女:110-160g/L;新生儿:170-200g/L 临床意义: 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类型需结合其它指标判断);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结果评价: 增高:白细胞极度增高时,可使血红蛋白测定偏高;严重的脂血可使结果偏高;减少:应用伯氨奎啉、安替比林、苯妥英钠、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口服避孕药、强力霉素、新霉素、磺胺药等、取血凝固或溶血时可使结果偏低。 红细胞压积(HCT) 参考值:男:0.40-0.51;女:0.37-0.47; 临床意义: 增高:各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真红、0.70应立即放血治疗;减少:血液稀释、贫血、600109/L属于病理状态应考虑有无高凝状

5、态、慢粒等;1000109/L常有出现血栓的可能;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DIC、中毒、过敏、再障等;ALT)提示重症肝炎、严重肝损伤。另外,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丰富,故当心肌梗死时AST活性增高。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A/G)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的蛋白质就会发生质和量的改变。临床意义:1、肝病时总蛋白通常无显著变化,虽然白蛋白合成减少,但球蛋白合成增加,因此总蛋白量不变,不能单纯根据TP判断肝损害程度。2、白蛋白在急性肝病时一般不具有预后的作用。3、

6、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大于1.5以上为正常,1为倒置,提示肝脏损害严重,持续时间长,则预后较差。4、总蛋白低于60g/L称为低蛋白血症,病因基本同白蛋白。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细胞病变;蛋白质丢失过多如烧伤、肾病综合征;蛋白质摄入不足,慢性营养障碍、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5、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肝脏疾病;胶原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恶性疾病。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当红细胞破坏增加或肝细胞损害或胆道梗阻胆汁排泄障碍,临床出现黄疸。胆红素代谢试验可以帮助诊断和鉴别各类黄疸以及了解肝脏损害程度。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称

7、为总胆红素。总胆红素能准确反映血清中黄疸的程度。各种原因造成的黄疸,如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均可使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升高的值反映黄疸程度。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葡萄糖(GLU)体内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肝脏具有合成、分解糖原与糖原异生作用。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值是:空腹7.0mmol/L,服糖后2小时11.1mmol/L临床意义:1、生理性血糖升高,多见于高糖饮食后,过量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2、病理性血糖升高,见于糖尿病、垂体前叶机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疾病,颅

8、脑外伤、颅内出血、颅脑手术时血糖可暂时升高。3、病理性血糖降低,见于胰岛ß;细胞瘤、胰岛素用量过多、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饥饿、严重肝细胞损伤,重症肝炎、肝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等。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EA,Cr),尿酸(UA)血浆尿素氮(BUN)是蛋白质代谢FS:PAGE产物,取决于食物摄取蛋白量和组织蛋白分解及肝脏情况,主要经过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浆BUN浓度升高,故可粗略估计肾小球滤过功能。临床意义:1、BUN对判断肾脏功能很不敏感,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减低50%时,BUN含量才上升,不能作为肾功能的早期测定指标。BUN增

9、高常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硬化等肾脏疾病。2、BUN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及预后有一定判断价值。3、BUN增高的其它因素体内蛋白质分解过盛。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等尿路梗阻时。血液浓缩及心功能不全时。长期大量吃高蛋白饮食。药物影响。4、BUN降低见于蛋白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在重症肝病时,因肝脏合成尿素功能降低,致BUN下降;妊娠、尿崩症、甲亢病人等。血肌酐(CREA,Cr)由肌肉组织产生,在控制外源性肌酐摄入及除外肌肉损伤,避免剧烈运动情况下,血中肌酐相对恒定,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可增高,故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状态。临床意义:1、肾脏的代偿能力很强,肾小球受损的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

10、可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表示肾脏功能严重受损。2、对肾功能分期有指导意义;可判定为功能性或器质性肾功能损伤;区别肾源性和非肾源性血肌酐增高。3、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同时测定更有临床意义,二者同时增高说明肾有严重损害,Cr较BUN更能准确反应肾功能状态,若BUN升高而Cr不升高,此常因肾外因素引起,如消化道出血,分解代谢增加等。血尿酸(UA)为核蛋白与核酸中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大部分经肾脏排出,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UA易潴留血中致含量增高,有助于肾脏病变的早期诊断。临床意义:1、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由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血浆尿酸可明显增高,

11、较BUN、Cr出现早。2、痛风病人由于核蛋白和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尿酸生成过多使血尿酸升高,此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3、肿瘤及白血病,由于肿瘤细胞转换率增快,核酸分解加强,以及化疗致肿瘤细胞大量杀伤,而出现内源性尿酸生成增多,均可使血尿酸明显升高。此为继发性高尿酸血症。4、长期大量进食含高嘌呤的食物使生成的尿酸过多,此时,如超过了肾脏清除的能力,则引起血尿酸增高。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脏是脂类合成和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病时,由于肝脏的实质性损害,肝脏脂类代谢发生异常,测定血液中脂类成分及量的变化作为肝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12、指标。临床意义:总胆固醇(CHOL)增高1、甲状腺功能减退、动脉硬化症、冠心病。2、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病期。3、胆道梗阻性病变,如胆石症、胆道肿瘤、胰头癌等胆固醇随胆汁排泄减少,返流入血,CHOL增高。4、应用皮质激素、妊娠、高脂饮食等。CHOL降低1、新生儿、长期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2、严重贫血病人。3、各种肝脏病变、严重肝细胞损害时,如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胆固醇合成减少,CHOL降低。甘油三酯(TG)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成,与血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疸、糖尿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