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修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458152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修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刘晓君 郭振宇 张宇 程广平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内教育和课外素质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在充分考 虑影响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整合并优化资源,构建了动态的大学生可持续发 展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人才的知识结构更为合理,提高了人才 培养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关键字: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探索;实践“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1,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2、要进一步强调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任务。西安建筑 科技大学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 了校内外广泛认可。一、问题提出背景及内涵自 1998 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原有的“精英教育”人才模式是否适应“大众化教 育”的形势,此外,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的加快, 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我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是否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带着这一问题,学校自 2004 年以来,对我校应往届毕业生、部分用人单位开展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跟踪问卷调 查与访谈工作。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显

3、示,我校毕业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1) 再学习能力;(2)实践创新能力;(3)组织协调能力。介于此,我们提出了着力提高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念,同时厘清了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即大学生在 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从而保持 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刘晓君 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郭振宇,西 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务处实验管理科科长;张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务处质量科科长;程广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创新办秘书二、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建立了动态的全程培养的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模式。根

4、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反馈意见,凝练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内涵,整合并优化影响大学生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因素,设计了“满足三个需求”的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管理模式(见图 1), 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毕业生反馈为导向,结合 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有效配置资源,加强管理,形成集培养、评测、激励、反馈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 养体系。J经济、社会发展 :对人才能力要求 I.生源.rt*!用人单位需求大学 生可 持续 发展 能力实施过程系统-培养方案系统毕业生反馈激励机制效果测评系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流程体系十J

5、图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模式图制定了课内课外有机融合的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方案体系。根据大学生可 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研究制定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版本科人才培养 方案制订的原则意见。按照人才能力培养的过程,我们设计了体现多层次、个性化特 征的三个模块、12 种主要平台的人才培养方案(见图2):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基础理论图2人才培养方案构成图 和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模块的 3 个主要平台;构建了以提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为目标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块的 3 个主要平台;构建了以提高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 精神为目标的课外素质教育模块的6个主要平台并规定

6、学生取得学位必须修满8个课外 素质教育学分。明确了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的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实 现矩阵(如表 1)。表 1 能力实现矩阵教学环节能力要素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教育学习能力感受学习乐趣培养学习兴趣 鉴赏能力形成 学习方法获取融会贯通能力 理论验证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了解科技发展触类旁通 拓宽知识面 了解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熟悉创新的价值 掌握创新的原理 了解创新的规律发现欲望探索精神 追求完美 思维方式锻炼意志品德培养创业意识培养创新情感组织协调能力自信心表达能力织织能力包容能力 自立能力 团队意识 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事业心与社会和谐相处搭建了协调有序的大学生可持续

7、发展能力的实施过程体系。对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 学的实施过程体系,按照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其实施过程主体单位是二级院(系),监 督单位是教务处,保障单位是学校相关职能处(室)。对于课外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体系,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对学生课外素质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宏 观指导,同时明确校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联合负责受理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认定 和申诉。学校团委和校创新办是课外素质教育的主体单位并规定其职责:制定年度课外 素质教育活动计划;督促二级院(系)实施课外素质教育;为二级院(系)活动的开展 提供经费保障;核定二级院(系)工作量并上报教务处;统计并分析学生获取课外素质 学分情

8、况,为教务处提供毕业班学生的课外素质教育学分成绩。二级院(系)是课外素 质教育的实施单位并规定其职责:具体负责本院(系)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的管理和实施 工作;积极搭建课外素质教育活动平台,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素质教育活动; 审批大学生参加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认定申请,并将认定申请表同相关证明材料存档保 管;定期检查和公布大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获取的情况,对大学生取得课外素质教育 学分给予指导,并督促大学生取得规定的最低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负责各类课外素质教 育学分的最终成绩记载、网上录入等工作。校创新办是课外素质教育的监督单位并规定 其职责:协助各级团委开展部分活动;统计各年级学生课外素质教育

9、学分获取情况并反 馈给校团委。建立了持续长效的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激励机制。学生通过参加课外素质教 育活动,取得了毕业时获取学位所需的学分,同时可以在每年学生评优评奖时获得附加 分;学生如果参加学术科技与创新活动,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获得 50-5000 元奖励的同时,还可以在参加学校硕士研究生的推荐和选拔过程中取得平均学 分绩点的加分。指导教师每指导 1 组参赛学生参加一次创新创业竞赛获奖,按24 个标 准学时计,指导 2 组获奖按 36 个标准学时计,指导3 组获奖按48 个标准学时计,并 按照通识课标准发放课时费;此外,竞赛获奖指导教师还可以得到 50-3000 元之间奖

10、励。 负责课外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实施、学分审核的团委(总支)书记、副书记和辅导员等的 学生管理工作干部,经校团委考核合格,每学年记教学工作量:团委(总支)书记、副 书记每学年计 32 学时教学工作量,年级辅导员所辖学生人数在 90 人以下者、每学年计 32 学时教学工作量,年级辅导员所辖学生人数在90 人以上者、每增加60 人教学工作 量增加 20%,但增加幅度不得超过 50%,并按照通识课标准发放课时费;此外,每年 评选出5-8 名创新创业竞赛优秀组织个人奖,并获得相应奖金。院(系)可以获得每年 一度创新创业竞赛优秀组织单位,获得相应奖金。通过对参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 养的“学生、教师、学

11、生管理工作干部和院(系)”四个主体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四类 主体参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积极性,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全方位、全员化和高效率的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管理。构建了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相适应的效果测评体系。效果测评是检测大学生可 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措施。学校 除了理论教学采用试卷+大作业+课程论文和实践教学基于过程+结果的学生考核外,对 于大学生可持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来说,根据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特点, 建立了开放和柔性的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测评体系,并作为长效机制,紧密跟踪

12、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情况。学校根据各主要环节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不同,从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较大的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 务、学术科技与创新活动、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职业资格与技 能考试培训等六个方面进行效果测评。三、构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特点我们认为本体系有如下特点:(1)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将学生素质教育正式纳入培养 方案中,并规定了 8 个学分要求,搭建了由理论课程教学模块(含通识教育 10 学分)、 实践课程教学模块、课外素质教育模块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加强 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强调学

13、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构建了 6 类彰显个性、因材施教 的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课外素质教育平台。建立了柔性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培养效果测评体系,一方面在保证在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可获得 8 个学分的前提 下,根据学生获取的课外素质学分构成分析学生综合素质及学校的培养效果,并为用人 单位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校内学生及社会反馈不断改革素质教育培养内容;(3)将人才培养的途径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限于课堂教育的教师,从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实际出发,建立了可操作性强,组织建构清楚、领导分工明确、各级责任落 实、全员密切配合,激励机制完善的大学生可持续发

14、展能力教师工作队伍。学生的培养 已不再由教学管理部门独自承担,校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已转变为学生培养的主要部门, 与教学管理部门一起承但着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任。四、成果应用效果情况关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曾获 2007 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结题时获得优秀等级。由于实践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项目组主要成员在第三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应邀作了大会专题报告,学校的人才培 养模式及理念赢得了与会同行的一致认同和普遍好评。学校建立的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 力体系,在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成效显著。(1)自觉学习蔚然成风、再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参加学校的科研

15、训练的人数持续增加,如2005-2009年参加“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SSRT)”为585、699、837、 986、 1087人,2008-2010年参加“国家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人数依次为 473人(国 家下达指标20项)、 825人(国家下达指标30项)、 1239人(国家下达指标40项) , 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渐养成,协作能力、团队精神都得到加强,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早读的人数和参加各种晨练活动的积极性日趋高涨。(2)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在2009年中国风景园林学 会大学生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参与设计的城市边缘的绿色脉络荣获一等奖,这也

16、 是竞赛组委会颁发的唯一的一等奖;在 2010 年“第三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 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中,我校学生获得建筑类团体一等奖(团体总分第一 名),建筑类个人全能一等奖五个、计算机三维建模和尺规作图单项一等奖各一项,以 及机械类个人全能和尺规作图单项二等奖各两项的成绩,获奖项目涉及本次竞赛的所有 竞赛内容;在2010 年全国大学生绿色智能建筑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了本届大赛的最 高奖一等奖。(3)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面广,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改善。学校成立了以开展服务社 会的公益类社团,如熊宁爱心社、心理健康协会、博毅义务家教社(曾获“全国高校优 秀学生社团” 称号)、法律志愿者协会等8个;学校成立了以提高文化素养的文学类社 团,如唐华诗词社、夏文学社、书画协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