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451191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 张堰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 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是体育系统效劳群众,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举措,同时也是全民健身的阵地。多年来这项工程为健身群众提供了便利的健身条件,丰富了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了居民参加健身的意识。但是自2022年建设以来,器材的使用年限多数已达十年之久,损坏、老化情况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平安隐患。如何进一步管理好、维护好健身器材,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平安、舒适的健身环境,为创立全国文明镇的建设做出奉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根本情况 我镇现有健身苑点24个,健身器材316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个(即9个村的篮球场),1个公共运动场(灯光球场)。每个村居都设有一

2、名兼职管理员,负责日常的巡查、填写开放日志(人数统计)以及损坏器材的上报工作。今年我镇又投入资金,新增了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和牡丹新村两个健身点,新建器材24件。平均每年用于器材维修的费用为5万元(包括全镇每个健身点的保险费用2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多数器材超过平安使用年限 我镇从2022年陆续开始农村健身苑点工程的建设,200 7、202223年建设村农民健身工程(即农村篮球场)。2023年前建成的健身苑点有17个,占总健身苑点的71%;器材数量达234件,占总件数的74%。至今都已服役8年以上,长时间在室外日晒雨淋,大局部器材都已经出现了生锈,腐烂等情况。这几年的损坏率也是大大提高

3、,维修工作量每年成倍增加。2023年2023月1日实施的gb19272-2023室外健身器材的平安通用要求国家标准要求平安使用年限从原来的6年提升为8年。这样算来,如果按照之前的6年一个周期的话,我镇的健身器材根本已经更换过一次,有的甚至要更换第二次了。但是实际上我们只是进行了小修小补,损坏严重的才进行了更换。 (2)存在人为破坏、私自占用情况 我们也发现很多器材存在着人为破坏的情况,例如上肢牵引器的绳子及滑轮经常不翼而飞,坐垫被人敲破、告示牌人为砸坏、篮球筐也经常被人拉断。此外,还有健身点变成了晾晒场,器材上挂满了晾晒的衣物,被子等。老秦望、鲁堰村篮球场变为施工场,堆积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影响

4、了居民在此运动健身的权利。 在体育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体育设施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按照城市规划改变体育场地用途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行择地新建归还。第五十一条规定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可见,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是不可以擅自变更的权利,更不可以私自占用,如果是恶意破坏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3)健身器材使用率不高 在器材安装后前几年,使用率还比较好,很多居民都会时不时地前来运动,但如今都由于器材陈旧已无人问津,生锈情况严重,健身点杂草丛生,环

5、境也是越来越差。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是缺乏正确使用的知识和健身锻炼意识,对于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知之甚少,只是当作休闲时的乐趣,而不是把它当成健身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在农村,缺少健身锻炼的气氛。二是布局不合理,由于大多数的农村健身点都建在村委会附近,离居民区较远,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健身点。相来说,居委会的器材使用率相对较高,也是得益于小区的人流量大,居民健身方便的特点。 (4)管理不到位 虽然各村居都有体育专管员,但是全部都是兼职,加上平时锻炼的人数不多,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在全国各地都发生过健身器材管理不到位,导致器材快速老化损坏,而发生伤人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各村居一定

6、要重视日常的保养、维修和更换,防患于未然。 (5)维修经费缺乏、维修困难 我镇的维修经费实行的管理模式是,镇区健身点由镇文体中心出资维修,各村按照谁使用谁维修的方法。目前我镇的经费只涉及维修费,如果出现大批量的报废的情况,费用将大大提高,资金难以保障。 而且早期的健身点都是由市、区、镇三方投资,当时的器材厂家器材都已更新换代,维修配件不齐全。加上维修本钱要远远大于更换本钱,利润空间也很小,因而很多厂商都是只更换不维修。厂家给出建议是如果器材维修本钱超过其本身价格的30%以上时就应该进行更换,但是从我镇的实际来看,很难实现。 三、改进措施 (1)重视维护,加强管理 各村居管理员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

7、巡查,对于损坏的器材及时贴牌告知居民,并积极上报镇文体中心,联系厂家进行维修。此外,器材生锈老化的问题,各村每年应进行一次油漆或者喷漆,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 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共建和谐的健身环境。在群众中挑选志愿者,通过他们将器材损坏、占用等情况反映给各村居管理员。各管理员在接到举报后,也应及时到现场勘查、处置,对于人为恶意破坏的应及时制止,并予以警告。 (2)经费保障 对于镇区的健身点多,器材多的情况,应适当加大对维修经费的投入。各村每年要确保4000元的经费更换两件以上的器材,防止一次性投入。 (3)布局进一步调整 对于使用率低、损坏严重的健身点,进行重现评估、选址,并且在数量、样式上选择适合运动人群的需要,改变现有使用率低的状况。在重新选址前也要进行公示,让居民们了解健身点的搬迁原因。 (4)引导群众加强体育锻炼 上级主管单位要积极宣传并转变农民也要健身的思想观念,引导农民正确进行健身锻炼。每年下乡进行健身器材的使用及相关法律的培训。并开展一些体育健身比赛,使得农民积极投入健身活动,充分利用健身器材,不要让健身器材荒废。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