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案8.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44490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案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案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案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案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案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案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案8.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案8二、比一比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实际,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建立比较意识,学会比较方法。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养成初步的推理和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 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能自主感知数学同生活的联系。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比长短、高矮课时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2、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渗透比较意识,初步学会比较方法。3、养成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学会用完整的语言叙述比较的结果。设计新意:1、在巩固深化比较意识阶段,充分运用教室这一资源,让孩子找教室里的一些物体比长短、高矮,既帮助小朋友更

2、牢固的掌握比较法,又加深了他们和自己所在教室的感情。2、课后布置找抹布活动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朋友家的客厅场景图。教学过程:一、主体参与,激发兴趣谈话:今天的黑板很干净,是哪个小朋友擦的呀?(请他上台)他的个子怎么样?那么他和老师比呢?(如说矮,则再找一个比他更矮的)强调:其实我们就看着他一个人说他高或者矮都是不对的,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我们就要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不好?(请学生上位)二、看一看,比一比1、观察图,联系生活,认识长短、高矮。(1)按一定顺序观察图,说说小朋友家的客厅是怎样布置的?(2)指导

3、学生按书上第4页的要求完成红色方框。(3)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4)组内讨论:怎样比较两盆花的高矮?(5)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交流的结果,提问还可以怎么说,要求以不同的方式叙述比较的结果。(出示题目,按学生的回答依次填空)2、再找找,巩固比较方法(1)小朋友们再看看,客厅里还有那些物体之间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2)组内讨论后教师指名汇报交流。(3)提问:你比什么?怎么比的?还可以怎样说?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观察教室,找一找比一比。(1)教室里哪些物体可以比较长短、高矮。(2)组内讨论,要求每组说出2组物体。2、想想做做第1题。小红和爸爸谁高,为什么?3、 第2题。想一想,从家到学校有两条

4、路,走哪条近呢?你是怎样想的?4、 第3题。读题,学生自主完成。组内讨论方法,集体交流。5、 第4题。(1)读题。(2)这题让我们做什么?(3)学生自主完成。(4)汇报后追问:为什么小鹿最高,而小白兔最矮?四、总结评价。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怎样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吗?你能找到家里最短的抹布吗?明天带到学校来,自己的桌子自己抹。作业设计:教材第5页14题,找抹布活动。板书设计: (一)比长短、高矮zu最教后记:第二课时 比大小、轻重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课时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轻重。2、通过观察体会生活中

5、的数学。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设计新意:根据小学生好表现、乐于助人的心理特征,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感受到自己既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又能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人文意识。教学准备:投影仪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场景。谈话:小红家要来客人了,她和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着呢!1、出示场景图。2、我们先来看看小红家厨房里有些什么呢?看谁观察最仔细。二、探索比较。1、出示第6页的碗图,(1)两个碗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2)请你在大的下面画小的下面画。(3)谁说说看两个碗比,谁大谁小吗?2、出示苹果草莓图。(1)苹果和草莓比,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2)请继

6、续画画钩圈。(3)那么苹果和草莓比谁大谁小呢?3、比轻重。(1)刚才我们比较了物体的大小,如果我们想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数学书和数学本谁重谁轻?(教师示范,和学生一起做)数学书和数学本谁重谁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用手可以掂出两个物体的轻重,请看这幅图,出示小姑娘掂胡萝卜和辣椒图。根据你的经验谁重谁轻呢?请你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3)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但是有的物体重量相差不大,小朋友想一想用掂的方法还合理吗?怎么办呢?还可以用一些工具来分辨,比如支架。出示第6页支架图图中支架的两边分别挂的是什么?胡萝卜的土豆比,谁重谁轻?为什么?在重的下面画,轻

7、的下面画。(4)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不仅可以用手掂一掂,为了比较得更准确,可以用支架来辨别,沉在下面的重,挂在上面的轻。4、拓展思维。你们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小组活动,讨论比较图中另一些物体的大小、轻重,汇报结果。结合汇报提问:辣椒、胡萝卜、土豆比一比,谁最大,谁最小,谁最重,谁最轻?5、小结:比较物体的大小,一般我们可以用眼睛直接判断出结果;比较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手掂一掂,但有时掂并不能比较出结果,就可以用一些工具来分辨,大小轻重都是相对而言的。三、巩固应用。1、想想做做第1题。看清题目要求,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2、想想做做第2题。从支架上看两边的物体怎样?那么我们能说1只

8、小鸡和1只小猫一样重吗?为什么?3、想想做做第3题。独立完成,追问:气球那么大,为什么没有小皮球重呢?4、想想做做第4题。小组讨论:梨子、柿子、菠萝谁最重?谁最轻?全班交流时说说理由。四、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回家后再找些物体来比一比,让家长评一评,好不好?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

9、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作业设计:教材第7页的习题。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