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434750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说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注释:何许:什么地方。姓字:古人有姓、名和表字;因:因此,因而;闲静:安静,没有什么欲望;甚解:刻意求深的意思;嗜酒:非常爱好喝酒;亲旧:亲戚朋友;如此:指喜欢喝酒而又得不到满足的情况;或:有的、有时;置酒:准备酒。1请你说出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_2五柳先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请你简述他的几个特点,并说说自己喜欢五柳先生的什么特

2、点。_2. 文言文阅读。1狮子王与豺chi1曩nng有狮子王,于深山攫ju一豺,将食之。2豺曰:“请为王月送二鹿以自赎sh。”狮子王悦。3 豺以时而进,已亦攫得狸、兔自存。期j年,鹿尽,豺无可送者。4狮子王遇豺,曰:“汝杀众生亦多矣!今次至汝,汝其图之!” 5 豺无以对,遂为狮所食。字词解释:曩:_攫:_月:_以:_期j年:_ 图:_2子产受骗1 昔者有馈ku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x之池。2 校xio人烹png之。反命曰:“始舍sh之,圉y圉焉,悠然而逝。”3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4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字词解释:馈:_畜:_烹:_

3、反命:_ 舍:_ 孰:_ 既:_3楚子发母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

4、!”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字词解释:问:_得无:_恙:_ 内:_ 数:_今:_ 谢:_4鹿亦有智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o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yu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字词解释:伐:_稍:_驯:_值:_旬:_ 与:_固:_3.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然后回答问题。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注释谪:封

5、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昧爽:拂晓,破晓。辄:总是。就:靠近。洎(j):到。趺(f):脚。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寓城西宝界寺_(2)如是者十四年_(3)至今犹存_2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3这个故事对你有哪些启示呢?_4. 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矛与盾韩非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鬻(y):出售。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坚:坚硬。陷:这里有“刺穿”的意思。利:

6、锋利。或:有人。以:用。子:你。弗:不。应:回答。1翻译画线的句子。_2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_5.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用自己的话说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_2从锺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伯牙琴技_,锺子期欣赏水平_。3后人经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高山流水”比喻_6. 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7、?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涉江(_) 不亦惑乎(_)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7.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小题。童趣(节选)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下面词句没有“看”的意思的一项是( )A.定神细视 B.神游其中 C.见二虫斗 D.观之正浓2让作者觉得有趣的事情

8、是( )(多选题)A.神游土墙花台 B.挑逗虫蚁 C.观二虫斗 D.鞭蛤蟆3读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我们仿佛看到_。8.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各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_!”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正确选择下列词语,将大写字母填写在横线上。A太山 B流水2哪句能够证明伯牙“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在古文中用“_”画下来。3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常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9. 文言文阅读。神农化民古之人民皆食兽禽

9、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选自白虎通义(注释)神农: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食:吃。至于:到了。因天之时:顺着天时。因:顺着。耒耜(li s):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也用作农具的统称。故谓:所以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_)(2)故谓之神农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故谓之神农也。_3从本文中可知,神农为什么教民众农作?_4神农氏不但是传说中农业的发明者,还是医药的发明者,你还知道哪些与神农氏有关的故事?请简述故事情节。_10. 阅读理解。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妄说人,

10、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选自礼记曲礼上)注释:礼:依礼而言不妄说人:不可随便地取悦于人不侵侮:不得侵犯侮慢他人修身践言:涵养自己的德性,实践自己的诺言行修:行为有修持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不辞费_不逾节_不好狎_行修言道_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礼,不妄说人,不辞费。_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_3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_11.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足跌没水中(_)众皆弃去(_)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与群儿

11、戏于庭(_)(2)众皆弃去(_)(3)光持石击瓮破之(_)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足跌没水中。(_)A没有B埋没C淹没(2)光持石击瓮破之(_)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_)A离开B距离C除掉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D.足跌/没水中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12. 古文阅读。矛与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解释带点的字。其人弗能应也。弗:_应:_誉之曰誉:_曰: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应读出_的语气。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