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面图形(案例).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43452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平面图形(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认识平面图形(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认识平面图形(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认识平面图形(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平面图形(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平面图形(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平面图形”教学案例 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1、说说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生:黑板是长方体。 教室里的音箱是长方体。 (学生指着教室前面桌子上圆柱形的杯子)这个杯子是圆柱。 我家的冰箱是长方体。 让学生从桌面上的各种立体图形中找出喜欢的物体。 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找的是圆柱 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贴上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生:我找的是三角体(一个学生拿出三棱柱) 师:这个呀不叫三角体,这叫“三棱柱”。(让学生跟读名称) 2、摸物体的面,感觉面。 师

2、: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请学生摸物体的面,把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 生:摸起来平平的。 生:摸起来滑滑的。 生:摸起来有点尖(这个学生摸到三棱柱的棱上去了)。 师:哦,你这不是面,你这是三棱柱的棱了。还有吗? 生:我觉得有的摸起来滑滑的,有的摸起来有点次次的。 师:那是不是平平的呀? 生:是的。 (评析:其实这里应先说明“滑滑的”或“次次的”都是物体材质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到面是平的上来。) 生:有的面摸起来圆圆的。 (评析:这环节的设计

3、,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与巩固,也是给新知的铺垫和“热身”。由于立体图形的认识仅仅是前一节课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得还不够,因而对其形状和名称还不是很熟悉,通过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有一个重温旧知的机会,也可对旧知有一个巩固的作用;这环节又给新知的展开搭建了一个平台,因为后面的各个环节中所要学生操作的如摸、找、说、画等都是在本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感受“面”从“体”得 1、认识长方形 从长方体上认识长方形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 但是谁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个什么图形吗? 生:长方形(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回答) 师:真棒,这么多人都知道。 那

4、现在 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 (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长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长方形 并让学生读“长方形”三个字) 在长方体上找长方形 师:现在请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学生动手找) 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 生:我在盒子里找到了一张纸,把纸折起来是一个长方形。(因为我提供的是一些药品包装盒,有些盒里边有说明书。) 生:我在这个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边指边说) 摸一摸找到的长方形 2、认识其他图形 找面 师:刚才大家都找到了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正方

5、形。 师:咦,找到正方形?你能把你手里的长方体那起来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吗?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还有其他的吗?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装出很奇怪的样子)三棱柱上有长方形吗?在哪呢? 生:有,在这里。(边摸边说) 师:太棒了,连三棱柱上的长方形都能找出来。 师: 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正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圆柱模型的旁边,并板书: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

6、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三角形) (评析:以上环节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在“扶”的部分里,由于学生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也已经知道它们长的是什么样,因此我直接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关系,把“面”从“体”上“剥落”下来,这样既直观又让人印象深刻。然后让学生找和摸长方形,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的感觉。在“放”的部分里,安排了“找”和“说”两个内容。“找”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在长方体上找到正方形,在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这样的话,经过教师的点拨就可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立体图形上可能会有多种面存在,并非是单一的。这样也达到了“放”的目的。“说”主要是训练学生

7、的语言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 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并揭题 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 咱们一起来读读看这些图形的名称。(生读)大家比比看今天认识的图形和昨天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长方体长长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圆柱鼓鼓的,圆扁扁的。 生:正方体有六个面,正方形只有一个面。 生: 师进行小结并揭题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三、学会用“体”描“形” 1、画各种形状 师:请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体在纸上描出今天学过的图形。同一小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不会画的可以看书第34页。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分类 师:请各小组从自

8、己的作品里选两个最漂亮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自己可要想好了要贴到哪里。(学生在贴的过程中有几个小朋友把圆贴到三角形的后面,或把长方形贴到正方形的后面。) 让其他学生评价,他们贴的对吗?(由学生上黑板进行改动) (评析:本环节我应该让学生说出得到平面图形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沿着立体图形的边画,可以用剪刀剪下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也可以用印泥印等。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得到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的相应位置,既是对平面图形特性的进一步感知,也是对分类知识的初步渗透。但是,在这一环节里,我没有为学生准备这么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

9、没有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平面图形的多种方法,只是让他们用描的方法,使整节课缺乏亮点。) 四、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1、找一找 师:谁能说说咱们身边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大家可以出座位在教室里找,也可以说说家里、路上所看到的。 师:谁起来对大家说说? 生: (评析:这样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认识,更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小组合作,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地图画。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教学,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合作与

10、互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回家找找看,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今天学过的这些图形的样子的,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评析: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在这里教师留了一个让学生与父母交流的空间,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去体会平面图形的特性,也让父母参与了孩子的学习活动,可谓一举两得。) 课后反思及分析: 教材把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

11、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这样安排既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也符合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教材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其设计的若干具有开放性的活动,既可以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又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并且教材选取的题材符合儿童的年龄特

12、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一问题情境,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也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有的学生甚至忘了在上课,直接走到其他孩子旁边与他人做一些交流。 2、共同操作,独立思考,学会初步合作与交流 本节课是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来完成的,利用“摸”面、“找”面、“画”面、“说”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

13、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体会“面”由“体”的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在画一画这一环节上,学生通过合作操作,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也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合作与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组成员应该互帮互让。因为在老师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立体图形的时候,小孩子们并没有因为没拿到最心仪的物体而有微词,也是高高兴兴地拿起其他物体与同组小朋友进行交流,有个别学生

14、与别的同学商量着互换手中的物体。 3、初步渗透分类的思想 在让学生操作得到平面图形之后,我没有把学生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上加以展示其画得如何的端正,而是直接要求学生把图形贴到黑板上各种图形所在的相应位置。在贴的时候有几个小孩把位置贴错了,给其他小孩多了一个重新分类的机会,这可真是一件好事。这样的安排既把学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让学生把各种图形进行了分类,并且初步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对面的感知不够,我的引导也不够到位,如学生说出有的面是有点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没有及时指出这是材料的质地问题,而是直接把

15、话题引到“面是不是平平的”上来。这样对平面图形的“平”字的理解就有点不够。 2、在设计“面”由“体”得时我没有为学生准备这么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没有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平面图形的多种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用铅笔沿着立体图形的边描等,大部分学生直接用铅笔沿着物体的面的轮廓画。这样的结果体现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说是打了折扣。 3、在“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一问题时,我觉得虽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但还不够展开,没有引导好学生天南地北地把生活中的资讯加以搜索并给以发挥,如果展开得好的话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认识,更能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