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3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430526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3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育我们思索的习惯。那么写心得体会要留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共享。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敬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人生三书的其次本,从第一本的孩子,你渐渐来到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再到目送,她在向我们诉说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而我比较青睐其次本书,可能对同样处于青春期的我,会和安德烈与母亲的信更有共鸣吧。 可能说起龙应台,人们脑海里都会出现这段话,“我渐渐地、渐渐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段话

2、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痛点,我们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再目送着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为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始终坚实地存在着。 但是撇开龙应台对亲情的敏感和理解,在敬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中,她对孩子的关切与教化绝不仅仅停留在说教上,而是选择走进儿子的内心,了解作为一个8岁孩子的内心世界。而这种了解不仅跨越了年龄的代沟,还跨越了国度,跨越了种族,跨越了文化。 为了更好的了解对方,与儿子分隔多年的龙应台选择了以信的方式打开儿子封闭已久的内心。面对儿子来自青春期的“叛逆”,她既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同时也选择信任儿子;面对中西方两国不同文化,龙应台与安德烈更像挚友一般,探讨着他

3、们对政治,对文化的看法,而不是强行让他接受自己的观点;面对儿子的“落榜”、“失败”,她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告知他胜利的定义不是唯一的,要敢于质疑。“信”是一个很宏大的东西,它不仅传递着远方亲人的思念,它还是一种了解对方内心世界的工具,许多难以启齿的想法和表达都可以通过写信去告知对方。而通过写信以达到教化的目的是一种有才智的方式,正如闻名的傅雷家书一样。不得不说,龙应台是一位极具才智的母亲,正如她所说的: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今天际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相识了人

4、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相识了自己的母亲。而她做到了。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2 段尘封约近0年的往事,一曲饱含深情的爱歌,一封令人深思的家书,这位母亲终究还是走进了儿子的世界。20多年成长的蜕变感动了、碰触了、滋润了历经世事沧桑的母亲最柔润的心,无法言说的情感缀入纸筏,留在笔尖,牵伴了这最熟识的生疏人。 最忘不了的还是母子之间那场慷慨激扬的文化之争。 安德烈说,OM,台湾与香港在我认为是缺少文化底蕴的地方,匆忙奔跑工作替代了生活闲暇享受欢乐之美妙;狼吞虎咽替代了品尝美食文化之乐趣;生活物质化替代了志向化精神化的欢怡我享受德国带给我的激情澎湃,酷爱各国友人一起啤酒、咖啡、音乐等一切对生活的

5、“贪图”模式,闲适的下午茶,爱好的相互增进,我享受这片静沃的土地带给我的文艺气息,让我能够停下脚步渐渐品尝生活的味道。 龙应台说,敬爱的安德烈,妈妈很兴奋听到你与我沟通内心对生活的想法,我们能够站在同一高度谈论社会性话题,这思想的进步令人欣慰。如你说所,德国的确很浪漫很会生活,可这并不意味着台湾缺失文化,所谓的文化是流传千古代代相传所积淀的一种思想认知模式,不同的地域都有其无可替代的文明,不见得快节奏的生活,台湾香港人就很厌恶,相反他们沉醉于这般充溢劳碌的生活。香港购物天堂也不是浪得虚名,这背后凝合了多少人心血和汗水,我们没有理由自然也没有立场去评判哪一个更好。快餐文化,高频率生活,抑或浪漫文

6、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专属味道。是啊,生活本就是多元化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文明文化不同的见解与认知,我们能够做的也不过是倾听内心的声音,追随自己的所谓文明去沉淀、去厚积薄发罢了。龙应台说,所谓的母子,不过是父母看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转过身,肚子流下一行清泪。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吗?告知我们,父母赐予了生命,就应任其翱翔,在他迷途时,指引迷津,父母不能强制孩子留在身边,用所谓的爱结束了爱。有时,不是孩子离不了父母,不过是父母离不了孩子,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倘如,我们中国的父母情愿俯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作为挚友来探究这个世界,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纷争。 听得最多的是“依据我的阅历”、“过来人”,或许

7、你是对的,可并不肯定是孩子想要的,阅历如时装一样,也会过时的。我们不妨学习一下龙应台和安德烈,用一封封家书避开了冲突,增进了感情,体现思想的高度与深度。 或许你有一封信,或是于你的,或是给你的,帮助你倾诉世界,寻回尘封已久的感情,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记录下来,给爱你和你爱的人一个平台,去畅聊社会,畅聊人生。 或许你有一封信,或是精彩纷呈的,或是干枯无味的,明白生活的真正含义,懂得珍惜我们拥有的。心若向阳,思想便不会黑暗,以火热的心向将来奔去,把背影留给世界。 或许你有一封信,或是对话时空,或是论道天地,把思想的高度达至巅峰,把生命的感悟贯彻心田,坦诚相对,心心沟通,梦、爱、理解岂会远哉? 作为儿

8、女的我们,动手抒写一封家信,道一声感谢又何妨?作为父母的你们,俯身倾听,道一声理解又何难?言而总之,让我们走进彼此的世界,唤醒尘封的温情。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3 最终读完了“人生三书”之一敬爱的安德烈。这是一本两代人共读的6封家书,使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作者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分隔在异国他乡,两人的关系好像没有曾经那么密切了。缘由有许多,譬如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年龄阅历导致的不同视野,等等。 对一位母亲而言,不论你的年龄有多大,都始终是她的孩子。龙应台,也是这样一位母亲,只是我认为她的爱有些过盛,自始自终都将安德烈当作一个幼童来对待。而安德烈,虽然有爱,但却成为了一个彼此不相识不了解的

9、人。 在最起先,这份母爱名曰“占有”,但后来,却成了“放手”。孩子就像鸟儿一样,不喜爱被束缚的感觉。与其让孩子每天像一个提线娃娃似地听从指挥,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开创一片新天地。我想这个道理大多数家长都深深懂得,但是真正尝试,并且没有中途放弃的,又有几个呢?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也相当重要。写信这种方式其实比面对面更好。因为在有些时候,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会忍不住端起长辈的架子。而写信,能更好地让父母换个角度与孩子沟通。由此观之,龙应台很胜利。她处在一个挚友的视角,与安德烈沟通,甚至能够接受那些大多数家长无法忍受的词汇言语。有时候父母总是不计代价的付出,希望我们能走在他们为我们铺好的路上。但我们走

10、远了,他们又觉得无限荒芜和凄然。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在我们的心里,没有任何人能取代父母的位置。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对我们的爱惜,我们全部都牢牢地记在心里。当然,我们也情愿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回报父母。 敬爱的安德烈是一本适合阖家欣赏的书籍。父母可以从安德烈的字里行间知道现在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而年轻的我们,站在安德烈的角度,看着龙应台那一封封饱含母爱的回信,或许会对父母有更多的理解。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 读龙应台和儿子的书信集敬爱的安德烈。书拿到手,由衷地喜爱。渐渐读下去,突然明白为什么龙应台的图片为什么这么不加处理和修饰,任由岁月的痕迹坦露无遗,原来在这本书里,她只是一个和我们全部的中国妈妈一样,面

11、对孩子的成长和越来越远的距离而不断挣扎的本色母亲,心里一下子变得特别暖和。许多人艳羡龙应台,能打通与儿子三十年的年龄代沟、东西文化的代沟,而像挚友一样坦诚沟通。但我更能看到,一个母亲与儿子隔裂的苦痛那份无助与伤心。当读到龙应台看到安德烈的“独立宣言”时,我特别感动。安德烈的原话是这样的: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原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日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

12、别人”!龙应台这样来描绘她看到儿子这些话时的感受:安德烈,那一刻,简直就像经典电影里的镜头,身为儿子的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那扮演母亲的,要不然就气得全身颤抖,“啪”的一个耳光打在儿子脸上,儿子露出愕然的表情,然后愤而夺门而去,要不然,母亲愕然,然后眼泪潸潸而下,原来威猛庄重的母仪突然垮了,惨兮兮地哭。 和挚友探讨这种感觉,我们,在传统中国文化沉醉下长大的一代,尤其是成人后的女孩,其实是很享受与母亲之间那种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的。但是,当我们的90后、20x后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当他们向我们宣布独立宣言的时候,一向没有边界的我们,能否承受这一打击? 又一次想起了那句:在全部的密切关系中,惟有

13、亲子关系是以分别为目的的。不知有多少母亲能读懂?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这本敬爱的安德烈。或许有许多人会认为,这是一本记录母亲与孩子胜利沟通的书。就书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也的确如此。 曾经,你的孩子,只是个松软的躺在你的怀里的小婴儿,大声地啼哭,傻气地笑。你微笑地看着他悄然地成长,一点一点地变得成熟,一点一点地学会独立,然后毅然决然地奔向那个未知的世界。而你,只能远远地站在他身后,惆怅地望着他的背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可是,在你的心里,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松软的躺在自己怀里无助啼哭的婴儿。并且,叛逆地表示,他没有话想和你说。这个时候,你会伤心吗?当时间一每天地消逝,你知道从来

14、没有懊悔过对他的付出,也没有将自己的慢慢苍老放在心上,可是,你却清晰地感觉到:你在一点点地失去自己所爱的孩子,不会伤心吗?伤心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听之任之吗?还是放下母亲这个无用的称号,真正地将自己放空,去了解一个少年的心事呢?不是每个母亲都能象龙应台这样胜利地与孩子沟通的。假如你细致地读这本书,会发觉在太多的时候,那位仔细的母亲,正在努力而当心翼翼地用自己的经验,去换取孩子的信任和友情。她的措辞,不再有野火集中脱口而出的生气,不再有孩子你渐渐来中满溢的华蜜和满意,更多的是在面对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时,用完可能与他类似的语言和对自己青春年少的回忆换取他的信任,用完可能不伤及他感情的措辞去限制他

15、的错误举止,用完可能让他感觉到信任的委婉语言给他的生活和学习带去帮助和指导所以,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不仅仅是一个母亲和儿子的书信集,而是,一颗充溢母爱的赤诚之心。作为孩子的一方,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很难读懂这颗心的全部,直到他(她)自己成为父亲(母亲)的那一天。敬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5告辞了多情的雨季,告辞了留恋的往昔,拨动七彩的琴弦,我们踏上了青春的界域,却离开了父母这个暖和的港湾,与他们越走越远。 读了敬爱的安德烈,我才明白,与母亲即使分隔两地,也能够相互相识彼此。书中的龙应台女士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不仅仅是两代人,还是两国人。母子不能时常团聚,并且分隔千里,但他们却能够用书信的方式来

16、相互了解对方,龙应台女士在书上写道:“我们原先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今天际淡泊,但我们做了不一样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相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相识了自我的母亲。”而我呢,自从升上初中起,就作为一名住校生住在学校里,与妈妈见面的机会变少了,但我们两个人之间并没有代沟,每个星期天回家到家后,我总有千言万语要对她说,和她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我的学习情景,我的学校生活,甚至于我将来的志向,她常常给我激励,让我好想一向留在她身边,永不分别。 今年夏天,我怀着向往与不舍离开了初中,也离开了她,成为一名高一新生,依旧接着着我的住校学习生涯,由以前的一周回一次家变成了一个月回一次家,我对妈妈的思念日日增加。读到龙应台女士写给安德烈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