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42867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数控编程加工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1。2设计思路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2、课程目标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

2、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知识与能力: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具

3、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及要求技能内容及要求建议学时1了解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技术概述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8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工艺路线设计思路数控刀具刀具结构及其选用数控基本功能代码、数控编程的格式程序编制数控基本功指令编程程序编制刀具补偿功能刀具补偿方法2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数控车床的编程基础数控车削程序的编制数控车床的操作24数控车床的常用指令数控车削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数控车削复合固定循环指令螺纹与子程序宏程序应用3数控铣加编程与加工数控铣床的常用功能指令数控铣削程序的编制数控铣床的操作24刀具补

4、偿功能固定循环功能子程序、简化编程指令铣床加工综合实例总学时56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4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5 )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

5、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 6 )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4。2教学建议( l )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训练,让其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工艺的制定、程序的编制. (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模块,使学生掌握常用夹具,能选用合理刀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4 )

6、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加工过程较复杂的零件,以挂图、多媒体、仿真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 5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更贴近生产现场.4.3教学评价( l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 2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 3 )应注重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 4 )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4。4课程资源的

7、开发与利用( l )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 2 )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录像、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 3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 4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

8、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 5 )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技术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灵活性大。它涉及毛坯制造、热处理、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加工设备、产品装配、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技术等各

9、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具备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互换性及技术测量、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后,才能综合运用它们来学习、研究本课程的内容和探讨问题. 1.2设计思路本课程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一项原则、体现二个特点、采取一项措施、反映一个趋势。即:(1)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严格贯彻“必需、够用原则;(2)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二个教学特点;(3)为此,课程组采取“课程整合”的措施,将机械制造原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特种加工工艺三门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加强工程素质教育

10、出发,以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为主线,进行综合、系统的教学。 (4)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积极反映当代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本课程的建议学时为116学时,其总理论92学时,实验24学时.2、课程目标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机械加工能力。知识与能力: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与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常用机床夹具,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初步具备设计保证加工质量的高效、省力、经济合理的专用夹具的能力;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基本知

11、识,能控制检测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掌握典型两件的加工,能编制典型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夹具设计、加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及检测;了解先进加工方法。过程与方法:认识机械加工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课程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工艺规程的编制。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及要求技能内容及要求建议学时1

12、金属切削加工现象的分析依据机械加工物理现象,进行调整,提高金属切削质量。完成金属切削并分析切削加工现象,作出合理调整,提高切削质量。12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基本概念;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余量的确定;工艺尺寸链及工艺尺寸的计算;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掌握工件的装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工艺尺寸链及工艺尺寸的计算;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103机械加工工件的质量检测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中的生产率分析;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掌握加工误差的分析;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13、;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184典型零件的加工轴类、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圆柱齿轮加工;机床夹具设计基础;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能进行典型零件工艺规程的制定、加工方法选择;熟悉各类机床夹具及其设计特点,夹具设计的方法645现代加工工艺及装备的选择精密加工、特种加工和微细加工的方法;成组技术及其在工艺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依据零件加工特点合理选择特种加工方法.46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设计机器装配工艺,计算装配尺寸链;制订装配工艺规程;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依据具体要求,进行装配尺寸链计算及装配方法的选择、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4总学时116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l )

14、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4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5 )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 6 )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4.2教学建议( l )在教学过程中,育人

15、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训练,让其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工艺的制定、程序的编制。 (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模块,使学生掌握常用夹具,能选用合理刀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4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加工过程较复杂的零件,以挂图、多媒体、仿真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 5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更贴近生产现场。 4。3教学评价( l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 2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