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 (2).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42348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 (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42CrMo轴承断裂失效分析显微实验室(深圳市美信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宝安,518108)摘要:本文通过经过对失效件进行外观检查、SEM+EDS检查、硬度试验、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找到失效原因为:轴颈位置补焊后存在较大的热应力,轴肩过渡圆角位置存在未焊合的缺口,加上轴肩过渡圆角属于易应力集中位置,在扭力作用下未焊合的缺口成为疲劳源,最终导致扭转疲劳断裂失效。关键词 :SEM+EDS;硬度试验;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疲劳断裂1 前言失效件为汽车电机轴,材质为42CrMo,热处理工艺为调质处理,机加工顺序为车、磨、铣。该电机轴在使用4年左右,轴

2、承损坏并更换过轴承,更换轴承后使用一段时间发生断轴,断面正好与轴承背面贴平。如图1所示,断裂位置位于P1和P2之间,P2和P3本为一体,厂家已将P2、P3之间部分锯切掉,此部分距离断口较远,不影响断轴原因分析。图1.电机轴2 检查分析2.1 外观检查如图2、图3所示,断口两部分能无缝对接,无明显塑性变形;P1靠近断口部分表面呈高温氧化色,大约占半根轴的长度,断口位于大径与小径几何尺寸突变台阶的R角。如图4、图5所示,P1断口外圈亮色且有同心圆周痕的位置为轴肩台阶面,靠近外表面有熔珠状金属黏附在表面,熔珠呈高温氧化色;断口外圈基本上已被摩擦撞击破坏,只有中间区域断口完好,可观察到明显的扭转疲劳条

3、纹。如图6所示,P2表面具有明显圆周方向、宽度一致的摩擦痕迹,摩擦痕较浅,为轴颈位置;在轴颈的两侧可观察到明显未熔合金属层,结合P1断口表面存在熔珠现象,推断电机轴可能存在补焊,后续通过金相分析和SEM/EDS分析再验证。如图7所示, P2断口平整,断面与轴向垂直,断口外表面多处存在缺口及裂纹,缺口内表面呈氧化色且有较多污染物;断口外圈光滑且呈暗色,占整个断口面积3/4左右,部分亮色区域为断轴后撞击摩擦形成;中心区域若干同心圆状的扭转疲劳条纹,占整个断口面积1/4左右,呈扭转疲劳特征。图2. 断口位置外观检查图3. 断口匹配检查图4. P1断口低倍观察图5. P2断口低倍观察图6. P2外圆周

4、检查图7.P2断口低倍观察2.2 SEM+EDS检查如图8-图13所示,P1断口边缘为轴肩位置,可观察到明显的熔珠;断口外圈大部分区域已被摩擦撞击破坏,未破坏区域呈暗色,表面光滑,为穿晶解理特征;断口心部可观察到明显的同心圆形疲劳条带,为扭转疲劳断口。如图14-图19所示,P2断口形貌与P1类似,外边存在较多缺口,对缺口金相EDS微区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外边缘成分与心部成分存在差异(外边缘不含Cr、Mn),确认外边缘不同形貌位置为补焊层。图8.P1断口中间位置SEM观察图9.P1断口中间位置SEM放大观察图10.P1断口1/2位置SEM观察图11.P1断口1/2位置SEM放大观察图12.P1

5、断口轴肩位置SEM观察图13.P1轴肩位置SEM放大观察图14.P2断口中间位置SEM观察图15.P2断口中间位置SEM放大观察图16.P2断口边缘位置SEM观察图17.P2断口边缘位置SEM放大观察图18.图17中位置1的EDS测试谱图图19.图17中位置2的EDS测试谱图表1.P2断口边缘EDS分析结果(wt%)SpectrumCONaAlSiPClCaCrMnFeTotal113.216.80.8/1.0/0.5/67.8100.025.45.0/0.91.30.5/0.71.30.684.2100.02.3 硬度试验按GB/T 230.1-2009标准方法检验失效件横截面心部和外表面硬

6、度,结果记入表2。GB/T 3077-199中42CrMo的淬火+回火(调质处理)工艺后的硬度要求为217HBW,参照ASTM E140-05E1金属标准硬度换算表标准转换成洛氏硬度约为20HRC,心部硬度偏高,外表面硬度偏低。表2. 硬度检查结果(HRC)测试位置123平均值外表面9.011.215.812.0心部27.327.828.227.82.4 金相分析如图20-图25所示,沿P1轴向做切片,抛光腐蚀后发现轴表面与心部组织具有不同组织,界限明显,确定轴承装配位置存在补焊操作,断口位于补焊边缘的热影响区,将图中不同组织区域依次标记为A、B、C:A为补焊熔融区,B为轴热影响区,C为轴基材

7、,金相组织依次:A区为网状、粗针状铁素体+粒状和针状马氏体+针片状魏氏体,按GB/T1329-1991评定魏氏体组织为B系列5级;B区为少量粒状体铁素体基体珠光体;C区为少量针状魏氏体+保留马氏体位向的针状索氏体,心部带状组织明显,按GB/T1329-1991评定带状组织级别为C系列5级。图20.P2金相切片宏观图图21.补焊区金相检查(50X)图22.A区金相检查(500X)图23.B区金相检查(500X)图24.C区低金相检查(100X)图25.心部金相检查(500X)2.5 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ICP分析电机轴材质成分,分析结果见表3,与GB/T 3077-1999对照,符合42CrMo牌

8、号钢材的标准要求,无错料现象。表3:化学元素分析结果(wt%)元素测试结果(%)检出限(%)3标准要求(%)碳(C)0.41620.00100.380.45硫(S)0.00530.00050.25硅(Si)0.25300.00100.170.37锰(Mn)0.75950.00100.500.80磷(P)0.01370.00100.25铬(Cr)1.1450.00100.901.20镍(Ni)0.02980.00100.30钼(Mo)0.17370.00100.150.25铜(Cu)0.02420.00100.203 理论分析一般轴颈补焊过程中要遵循的以下原则:(1)由于所焊接的电机轴是经过调质

9、处理的,在焊接加工后不可能对其进行恢复热处理工艺,因此,焊接后的强度要达到或接近电机轴原有的机械性能,并在焊接过程中采取合理措施减小热影响区的软化。(2)尽可能减小焊接变形,为后续的机加工带来方便。(3)碳量及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焊接时有较大的热裂纹敏感性并有较大的冷裂纹倾向,焊接时应避免焊接裂纹的产生。从外观检查及低倍分析可知,断口位于轴肩过渡圆角位置,该位置存在较多补焊后未焊合的缺口,且缺口的尺寸较大,约半根轴表面呈高温氧化色,说明在补焊过程中受热程度特别高,影响范围大,即补焊后残留较高的热应力。后续SEM/EDS、金相分析确定断裂起源于表面的未焊合的缺口,也是补焊后的热影响区,呈多源分布特

10、征。熔融区存在较多的魏氏体组织,心部也存在少量魏氏体组织和和较严重的带状组织,魏氏体组织塑性差、韧性低,会明显降低轴的强度,也是热应力残留较高的特征之一,可见电机轴在补焊后未能消除热应力影响。从硬度上看,参考GB/T 3077-199标准,心部受焊接热影响,导致硬度偏高。从成分上看,电机轴用料正确,无错料现象。综上,电机轴失效原因为补焊位置存在较大热应力,且易应力集中的轴肩过渡圆角位置存在表面缺陷,受扭力作用条件下在表面缺口缺陷位置疲劳起源开裂,导致电机轴扭转疲劳失效。4 结论电机轴失效的原因为轴颈位置补焊后存在较大的热应力,轴肩过渡圆角位置存在未焊合的缺口,加上轴肩过渡圆角属于易应力集中位置

11、,在扭力作用下未焊合的缺口成为疲劳源,最终导致扭转疲劳断裂失效。5 参考文献1 刘群奇等.40Cr电机轴的焊补及焊后加工工艺J. 煤矿机械.2010.31(7)2 杨立飞.核电厂通风系统电机轴断裂根本原因分析J. 核动力工程. 2013.34(3)3 巴发海.精轧机电机轴断裂原因分析J.机械工程材料.2010.34(8)4 李东林.内燃机车牵引电机轴断裂分析及解决方案.2014.115 李亚江.实用焊接技术手册K.石家庄:河北技术出版社,2002.6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K.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 陈渝川.焊接工艺评定手册K.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 王英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9 李炯辉.金属材料金相图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