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藏戏》.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422152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的春节》《藏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的春节》《藏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的春节》《藏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的春节》《藏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的春节》《藏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的春节》《藏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的春节》《藏戏》.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 级六年级学 科语文版 本人教新课标版课程标题北京的春节*藏戏编稿老师杨雪一校黄楠二校李秀卿审核雷晴一、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从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2. 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以及准确用词,生动表达的写作特点,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行文方法,感受作品语言特点。难点:学习文章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三、重点解读分析北京的春节1. 课文背景资料:老舍(18991966年)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其代表作骆驼祥

2、子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语言风格(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这为他极好地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在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2)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

3、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3)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志。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

4、的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2. 词语理解:春节 腊月 腊八粥 空竹 初旬 小年 除夕 庙会 娴熟 元宵 截然不同 万象更新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的我国传统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直到正月十九)。俗称“过年”。腊月:农历十二月。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人们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叫腊八粥。空竹:用竹木制成,中空,抖动时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初旬:

5、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庙会:设在寺庙里或附近的集市上,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娴熟:熟练。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3. 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

6、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7自然段(除夕);810自然段(正月初一);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结构特色: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

7、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4. 重点句品析: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

8、“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此处所说的元宵就是南方所说的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十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

9、,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5. 课文特色详略得当,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6. 课外拓展:北京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藏戏1. 课文背景资料: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

10、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高原的神奇色彩,多含有佛教内容。唐东杰布(13851464年)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2. 理解词语:剧种 咆哮 吞噬 雄浑 活佛 巫女 压抑 敦厚 演绎 招徕 优哉 开山鼻祖 两面三刀 随心所欲剧种:戏剧艺术的种类。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吞噬:噬,咬。吞食。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活佛:本课指喇嘛教中凭借转世制度继位的上层喇嘛。巫女: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

11、女人。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之不能充分流露和发挥。敦厚:忠厚。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本课可作表演、表现来理解。招徕:招揽。本课指藏戏开场前用陈述藏戏历史的方式招揽观众。优哉: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立寺院。鼻祖,比喻创始人。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希望。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3. 文路整理。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第二部分:详细

12、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第三部分: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4. 重点句品析: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然后用“还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传奇故事: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13、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雪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留?文中的这个句子作了精当的回答。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结果。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

14、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夸张的手法: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内容。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象征两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象征妖魔。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完善,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5. 拓展练习:(1)练一练:在学习了两篇介绍民风民俗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小练笔,

15、仿照北京的春节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也可以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2)找一找:找一找其他民族过春节的习俗。一. 预习新知: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第二单元的*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请同学们做好预习。二、预习点拨1. 读熟课文,查字典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 找出不理解的内容,并用标记注明。3. 从网上搜一搜各色民居的图片。看一看维吾尔族民居的特色是什么?(答题时间:30分钟)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划横线。间断(jin jin)万象更新(n n)差不多(ch ch)正月(zhn zhn)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哄( )大笑 两面三( ) ( )心所欲 ( )哉游哉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