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资料选择题120道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415199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复习资料选择题120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哲复习资料选择题120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哲复习资料选择题120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哲复习资料选择题120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哲复习资料选择题120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复习资料选择题120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复习资料选择题120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哲学基本问题是(C)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A)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4、政治结构的核心是C)A.政治法律思想B.党的领导C.国家政权D.经济制度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D)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岀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

2、价值6、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C)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A.全部自然界B.生活消费品C.社会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9、“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B)A.顺序性B.一维性C.持续性D.珍贵性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

3、比例的是(C)A.使用价值B.供求关系C.价值D.自然属性1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C.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D.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12、剩余价值来源于(C)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13、在物质与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14、真理的内容是(D)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5、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

4、义国家是(A)A.苏维埃俄国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D.朝鲜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B)A.联系和发展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8、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是(A)A.属于感性认识B.属于理性认识C.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D.属于非理性认识19、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20、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C)A.法国里昂工人运动B.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运动C.巴黎工人

5、起义及巴黎公社的建立D.俄国十月革命21、我国现在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B)A.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D封建社会22、发展的实质是(C)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位置的移动23、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D)A.商业利润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2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C)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2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B)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B.质与量的统一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

6、化26、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A.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B.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27、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关系是(A)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B垄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生产集中C生产集中和垄断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D.垄断和生产集中互无联系互不相干28、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C)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D.教育实践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C)A.生产不足的危机B.消费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30、劳动者是指(D)A一切人B.青年人和老年人C.从事

7、活动的人D.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生产机能,并从事劳动的人1、真理是(D)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哲学基本问题是(C)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D)A.劳动者的素质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5、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D)A.商业利润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6、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C)A.帝国主义B.资本主义C.共产主义D.新民主主义7、发展的实质是C)A.

8、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位置的移动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9、时间和空间(D)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C)A.使用价值B.供求关系C.价值D.自然属性11、概念、判断、推理,这是(D)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B.间接经验的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

9、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13、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C)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D.教育实践14、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表明(A)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C.质变优于量变D.质变与量变相互渗透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6、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

10、断地位而获得的(A)A.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商业利润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B)A.联系和发展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C)A.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B.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D.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1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B)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主观性和客观性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C)A生产不足的危机B消费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绝对与相

11、对的关系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C)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岀来的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岀来的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25、阶级的实质是(B)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B.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C.人们社会分工和地位的不同D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2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C.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D.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27、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A)A.苏维埃俄国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

12、D.朝鲜28、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B)A.真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D.实践的有条件和相对性决定的2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A)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1、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D)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2、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

13、资本是(C)A.国际垄断资本B.财团资本C.金融资本D.股份资本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C)A.无产阶级专政B.社会主义民主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D.阶级斗争4、当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外在的(D)A商品与商品的矛盾B货币与货币的矛盾C商品与货币的矛盾D.价值与价格的矛盾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是(C)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6、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关系是(A)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B垄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生产集中C生产集中和垄断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D.垄断和生产集中互无联系互不

14、相干7、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A)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C)A.只起促进作用B.只起阻碍作用C.具有双重作用D.毫无任何作用1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C)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B)A.纯精神的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日常生活的活动D.利己

15、主义的活动12、发展的实质是(D)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3、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C)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14、哲学基本问题是(C)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15、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D)A.人类知识的增长B.地理环境的优越C.人口因素适合生产状况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6、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B)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17、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A)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设想不运动的物质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静止的绝对18、感性认识的特点是(C)A.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不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