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41355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247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_第1页
第1页 / 共247页
如何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_第2页
第2页 / 共247页
如何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_第3页
第3页 / 共247页
如何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_第4页
第4页 / 共247页
如何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_第5页
第5页 / 共2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2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时下的教育陷入令人恐惧的误区,无视孩子的年龄特征,一味地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甚至将孩子作为满足家长虚荣、追求功利的工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合理安排一日生 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 实际操作和亲身 体验获取知识的需要, 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 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幼儿园必须携手家长一起共同参 与,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家长育儿理念,树立正确的儿 童观,让幼 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小学化家长幼儿教育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幼儿期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后期学

2、习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幼儿 园的后续阶段便是小学, 儿童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进入 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导的小学, 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有不少儿童 还会出现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因此顺利实现幼小 衔接对儿童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很多人对入 学适应的理解过于狭隘, 过于强调认知方面的准备, 因而出现幼 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违背了 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影响幼儿身 心健康发展。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根源。 在很大程度上,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需求牵 制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3、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教师对一日活动 各环节的价值取向。 随着知识经济深入人心, 家长普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 想, 对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有着重要的促使作用。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 纠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 化倾向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 和配合, 同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所以幼儿园和教师在端正 自身教育思想和办园方向的同时, 也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 的咨询与指导的责任。 因此,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开展家长 工作,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成为避免幼儿教育 小学化的重要举 措。一、深入宣传指南精神,使家长了解指南的指导思

4、想和基本要求,认清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指南,讲解指南并印发指南给每位家长;举办指南学习交流会。帮助家长 了解 3 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 展的合理期望, 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 义的童年,使家长懂得幼儿期的学习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 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 协调发展为核心,而不是提前彩排小学生活。据对 65名小学生 班主任调查结果显示,初入小学的学生现状普遍表现为独立性 差、自理能力差、自主能力不足、学习技能薄弱、学习生活态度 消极、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来得早、知识面不够宽广、知识范

5、围 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够好、自控能力差、思维不够积极主 动、动手能力不足。 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幼儿园大部分 时间都集中在识字、计算上,幼儿接受正规学习早,学习形式特 点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不感 兴趣。1987年 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汇聚巴黎,有人问其中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您在哪所大学、 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 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学者深思片刻说: “幼儿园。 ”他说幼 儿园教会他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 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 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讲,他学到的全 部东西就这些。由此可见

6、,幼儿教育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让 家长真正认识到重知识灌输、 技能训练, 忽视幼儿自我能力的培 养和情感体验的“小学化”幼儿教 育会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带来 危害。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蒙台梭利研究得出: 童年早期有非常强大的吸收能力, 年龄 越小越强, 称它为吸收性心智。 其特点就是说儿童的发展不是靠 传授灌输训练而发展起来的, 而是自己对一些感兴趣的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幼儿园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宣传栏、庆六一等形式进行宣传, 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幼儿教 育观。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 发展;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7、, 它表现出一定的阶段 性特征。 家长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 支 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家长还应该理解幼儿 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 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 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 品质。心理学研究观察表明,6岁能够表现出来的积极品质,早 期培养是未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的成功保障。 忽视幼儿学习品质 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 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儿童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就吸收什么样的养分, 如果处于一 种小学化的环境, 就会吸收自尊心, 自我保护,

8、对学习活动回避。 相反,教育环境科学,形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就会吸收足够的 学习经验,。儿童处于某一环境,就会吸收那些自己感兴趣的、 喜爱的东西。 所以, 家庭教育中也要珍惜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 价值,创设丰富的家庭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 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要充分 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 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 良好的学习品质, 使幼儿成年之后成为一个自身是幸福的, 事业、 学习是成功的,对社会是有贡 献的人。三、明确幼小衔接内涵,解除家长后顾之忧时下的教育陷入了令人恐惧的误区,

9、那就是无视孩子的年 龄 特征,一味地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甚至将孩子作为满足家 长虚 荣、追求功利的工具。家长关心的是孩子认识了多少汉 字,会了 多少加减运算,上一年级能不能跟上。面对家长这种 观念,幼儿 园通过家长会、 个别交流和观摩小学一年级生活等 方式让家长了 解“幼小衔接”应培养孩子的是有入学的愿望和 兴趣, 向往小学 的生活, 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初步了解小 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 课堂教学规范, 对各类学习活动产生好奇 心和求知欲, 初步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建立初步 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而不是提前教授小学课程,提前彩排 小学生活。四、小结叶圣陶先生曾说: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工业和农业 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 量出产的,而农业则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是 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的;是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 待的。它是一个慢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也是教 育是“慢”的艺术。但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忽略了“强扭的瓜不 甜”,对待孩子的成长,家长不能有半点急躁,要遵循教育内在 的规律,不急于求成,学会等待,减少浮躁与功利,重在培养孩 子良好的学习、 生活习惯, 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 的素质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