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中外通史常识2010复试科目试题.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408976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1中外通史常识2010复试科目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91中外通史常识2010复试科目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91中外通史常识2010复试科目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91中外通史常识2010复试科目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1中外通史常识2010复试科目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1中外通史常识2010复试科目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试题复试科目代码:191复试科目名称:中外通史常识提示:1、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不给分;2、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位:_。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观察下列图片,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铁器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工具以骨器石器为主 B古代农业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C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奉行重农抑商理念 D铁器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技高度发达2最近,专家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了一座东汉大墓。关于它到底是不是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专家们进行了热烈议论。判断这一问题最有力的证据是该墓葬

2、A规模、形制和结构所反映的墓主身份B出土器物、画像石所反映的历史时代C位置与三国志等文献的记载完全一致D出土了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中,最后定型的是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某祠堂有古训联云:“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读书耕田”。此古训最可能出现于A春秋时期 B汉魏时期C隋唐时期 D宋明时期5清代雍正年间,为加强西南地区的行政管理,大规模实行A摊丁入亩 B行省制度C改土归流 D州县制度6以下史学理论著作距今最近的是A史通 B史学要论C新史学 D文史通义7“乙未,中日战罢,公车数上书言事,声誉巍然冠其曹,且赞其师立保国会,后又与同志共于上海经营时务报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人物当为A康有为 B梁启超C严复 D谭嗣同82009年,学者唐德刚去世,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主要是因为他曾经是A口述历史名家 B美籍华人史家C近代史学权威 D文史两栖学人9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在A僭主统治时期 B梭伦时期C伯利克里时期 D克利斯提尼时期10假如有学生问:“老师,封建这个词在欧洲与中国的含义是一样的吗?”最佳的回答应该是:A“是的。同一个概念,同一个意思。” B“不,它们的含义是截然相反的。”C“是的。只是制度产生的时代不同。” D“不,中国的含义应该比欧洲广。”11开启现代民主制度先河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C美国 D荷兰12剑桥战争史中说:当“西

4、班牙溃疡”在慢慢地让法国流血时,它在俄国却遭受了一次大出血。这句话针对的是A1789年法国革命 B拿破仑对外战争C1848年法国革命 D巴黎公社运动131861年林肯在就职演说中说“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在蓄奴州干涉奴隶制,我相信我没有合法的权力,而且我也不想那样做。从宪法和法律角度看,联邦是不可分解的。”1862年他又说:“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存奴隶制度,亦非摧毁奴隶制度。”这说明林肯在奴隶制度问题上是A深谋远虑的 B阳奉阴违的C前后矛盾的 D举棋不定的14高中历史课程最重要的教育功能在于A拓展知识视野 B培养研究能力C涵养人文精神 D辅助政治教化15从历史教学大纲中的三项任务(传授

5、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到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最根本的变化在于表述的A内容 B方式C结构 D立场16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为了实现上述情感目标开设的学习模块是A历史()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C探索历史的奥秘 D历史重大改革回眸17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A.鉴往知来 B.以古讽今C.厚今薄

6、古 D.贯通古今18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深受观众青睐,它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是历史教学应该A声像文字,兼容并包 B讲述柔缓,语言直白C求真求实,生动具体 D情境复现,兼有模拟19在教学设计中居于引领地位的是A教学目标 B教材内容C教学方法 D教学评价20要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较为全面的评价,可使用A历史考试 B历史习作C学习档案 D历史调查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假如你参加历史辞书编写,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请你为“康熙”词条撰写一篇200字以内的解释。22. 什么是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有哪些类型?23. 当前,许多著作均以“文明史”为主线。请你对“文明”

7、一词加以解释。24. 什么是史料?什么是原始史料和非原始史料?什么是一手史料和转手史料?三、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据论孔子思想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问题:(1) 材料一、二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

8、的贡献。孔子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方面有哪些思想贡献?(8分)(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6分)(3)唐代杜甫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何理解这句话?(6分)(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5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引自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2006.4.23)问题:(1)历史经验如何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试举中外科技史实说明之。(15分)(2)历史经验如何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试举1500年以来的有关史实说明之。(6分)(3)为“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19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最大突破是什么?它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