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汇报情况.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40740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汇报情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循环经济汇报情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循环经济汇报情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循环经济汇报情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循环经济汇报情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汇报情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汇报情况.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隆县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兴隆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举措,全力推进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公众参与为发展模式的循环经济,发挥县域优势,不断促进全县的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依托县内丰富的林果和矿产资源,以沼气、矿产资源开发和工业废弃物再利用为基础,全力实施以农业立体循环和工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及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围绕林果、煤炭、石灰石、硫铁和铁矿的综合开发利用,我县初步打造了“林

2、草畜沼果(菜)”、“铁矿产资源开采冶炼尾矿、废渣水泥”、“石灰石矿产资源开发水泥余热发电”、“硫铁资源开发选矿制酸余热发电”、“煤(煤矸石)电新型建材”等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其中,利用“林草畜沼果(菜)”产业链,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3万多个,建沼气示范村5个,沼液、沼渣利用率达90%,为农民节省燃料支出约650万元,减少化肥、农药支出230多万元;利用“铁矿产资源开采冶炼尾矿、废渣水泥”产业链,开采形成的的尾矿30%用于造砂、制硅,40%用于填空采空区或造地,冶炼废渣用来生产水泥、砖等新型建材,新发展废渣、尾矿制砖企业7家,钢铁冶炼产业链条已初具雏形。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了

3、废弃物排放,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培育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我县循环经济的规划思路及目标(一)循环经济的规划思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一是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推动

4、产业循环式组合,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资源产出率提高15。二是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三是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推行政府绿色

5、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四是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订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名录,建立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二)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在全县建立产业生态循环体系、资源循环体系、绿色消费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明显减少废物最终

6、处置量,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道路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5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在构建产业生态循环体系方面,兴隆将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循环型服务业、环保产业,建设循环经济型示范区,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乡镇。 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扎扎实实地落实到项目的开发、建设上,必须不断地筹备、启动、建设大批项目,实现项目的跟进接替,特别是要集中力量紧紧抓好一批带动力大、支撑力强、示范性好的重大项目建设。1、天利海食品添加剂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市平谷区整体搬迁至兴隆县并进行扩建,主要生产以甲乙基麦芽酚为主的食

7、品添加剂。该项目生产的主要原料是液氯和糠醛,其中糠醛主要是从玉米棒芯中提取,是废弃物再利用项目。该项目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同步实施污水处理、镁盐回收、复合香精香料的研发生产和废盐水回收处理等工程项目,在生产后实施废水循环工艺,生产环节所排放污水经过处理后可大部分回收利用于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220亩,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生产甲乙基麦芽酚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1亿元,吸纳就业1200人。2、9000T山楂深加工项目。该项目是由承德恒星保健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利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专利技术,对山楂中提取的寡聚原花青素(OPC)进行产业化开发。此项目可安排下岗业职工335人,

8、并解决果农后顾之忧,增强了果农种植积极性,制止砍伐现象,不断改善植被,降低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而且通过农户、基地加工企业的形式,形成种植加工产业化,使资源加工增值,达到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年产40万吨中草药绿色畜禽饲料项目。该项目由兴隆县金马河饲料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主要建设浓缩饲料生产车间、中草药预混饲料生产车间等生产设施,实现年产绿色中草药畜禽浓缩饲料27万吨,配合饲料13万吨。该项目属于典型的“林中草药制药”产业循环,预计投资2.2亿元,项目建成后,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4、六道河镇生

9、活垃圾掩埋场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市投资建设,为京承合作项目,项目总投资826.39万元,建设内容主要有垃圾填埋场、垃圾监督管理站、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垃圾转运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设计日处理垃圾30吨。该项目建设成后可大大降低密云水库COD、BOD等污染指标,有效缓解六道河镇居民生活垃圾对上潮河水质的污染问题。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前期地勘、测量和施工设计等相关工作。5、柳河综合治理建设项目。该项目分四期,现已完成前三期的建设工作,四期工程预计整治河道长656m,新建1235m防洪堤、1座橡胶坝、1道拦砂坎,建设标准为主要防洪建筑物级别为3级,整治段河道的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河道堤防级别为3级,计

10、划投资2525.37万元,项目建成后,不仅提高了城市防洪标准,增强了抵御洪灾的能力,而且营造了沿河绿色水岸长廊,为市民提供了极佳的休闲场所。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一是以项目带动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县循环经济的发展,筛选一批对我县空气质量,居住环境,节水,降能,废物利用等方面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兴隆社会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促民增收的目的。二是政府机构要实行绿色采购。未来五年要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产生;同时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注重

11、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设备,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环节,要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政府机构要实行绿色采购,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节能、节水、再生利用和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优先采购经过清洁生产审核或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三是居民冲厕将用再生水。兴隆将逐步建成全县城镇范围的处理配套截污管网工程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和配套供水管网,逐步取代周边企业生产工艺冷却、基建、绿化、景观和居民冲厕取用自来水,使中水回用成为环境用水和绿化用水的主要来源。 四

12、是差别电价实施力度要加大。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在全社会倡导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室内空调温度提高12。对国家和省市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及高耗能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差别电价。发展节约型交通,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落后农业机械。 五是高档食品限制过度包装。对食品如月饼、高档食品等部分商品实行限制过度性包装的经济措施,对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木筷、餐具等实行控制及回收利用;对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旧家电和部分包装物等采取强制性回收。 景观照明要用节能设备 对已建成的公共和居住建筑要尽快编制节能改造规划并组织实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对未达到国家能效标准规定的商品实行市场准入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在城市功能性照明和景观照明等城市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和节能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