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移动电视.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405452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交移动电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交移动电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交移动电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交移动电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交移动电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交移动电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交移动电视.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移动电视最大的特点是:处于移动状态,时速120公里以下的交通工具上,保持电视信号的稳定和清晰,使观众可以在移动状态中轻而易举地收看电视节目。移动电视和广播一样,都用无线信号发射和地面接收的方法。只要有数字电视接收机,就可以在发射场所的任何地方,在移动中接收信号,就像收音机一样。公交电视的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移动性强、接触频率高,但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难以与受众进行及时的互动与沟通。因此这样的“短、频、快”文化“特快餐”,不是休闲享受,更多只是信息的短暂满足。4李俊良认为公交电视的移动性,包括处于移动状态的公交车厢和不断流动的受众使得封闭空间、线性编排、短时传播、被动收视成为了公交电视传播的

2、显著特征5。传统电视的补充移动电视弥补了传统电视“盲区”。数据显示,北京每天仅地铁人流就高达130万人次。一个中型城市公交车辆达2000至5000辆,流动人口不下300万人次,私家车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全国列车年运载量2003年达到13亿人次的惊人数字。如此庞大的受众市场是传统电视的“盲区”,移动电视正好弥补了这部分盲区。移动电视具有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移动电视广泛应用于城市公交车、商务车、出租车、私家车、商务楼以及将来覆盖的火车、城际客车、银行、医院和电信营业厅等各个系统,其传播或服务的对象囊括城市及城市之间人群密集区域的流动人口。这些受众既包括普通消费人群又包括主流消费人群,受众面

3、广、传播速度快,是媒体传播的新领域。四、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和,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直接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移动电视作为一个新兴的媒体,对其传播效果的分析无疑是必要的。(1)从传播对象看传播学家E卡兹等人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将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即“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二是媒介印象。然后受众选

4、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结果有两种: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改变受众对某一媒体的期待。因此公交乘客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影响到受众对公交移动电视的印象及其今后的传播效果。受众在乘车时由于无聊自然会对信息、娱乐等信息产生一种需求心理,这种需求心理让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能够有效地吸引乘客的注意,当节目正好符合受众的预期心理需求时,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就会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然而不同的受众具有不同的收视需求心理。对于公交移动电视这种免费送上门的服务,尽管有许多乘客在看、在听,想通过观看电视节目获得一些新闻资讯,或者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但是

5、也有另外一些乘客,并不想受到移动电视的声音干扰,希望在车上得到安静的空间去看报或休息。由于电视的传播方式是音画共存的,乘客可以选择不看,却不得不听。电视上的这种声音并不同于车辆等的噪声,电视的声音是含有大量信息的,它持续不断地调动着人们的思维,许多乘客的大脑也会因此被动地响应而疲劳不堪,这无疑是一种折磨。这种“被动性地消费”导致公交移动电视呈现“非人性化”的使用效果。这里的“被动”明白无误地指出了公交移动电视缺乏互动的弱点,这影响了其信息的传播效果。(2)从传播环境看公交移动电视处在一个封闭的收视收听环境中,能够最大化地将电视节目传达到受众群中,实现传播到达的第一步。然而,从另一个方面说,公交

6、移动电视又是处在一个相对混乱的传播环境中,其收视时间和空间都很局促:一是乘客在公交车上的停留时间短暂、随机性大;二是公交车里拥挤狭小,电视屏幕常常会被站在那里的乘客给遮住,尤其是遇到高峰时段,一些乘客站在移动电视前面,使得后面或坐在远处的乘客看不到电视画面,也无法听清电视声音;三是公交车的传播环境比较嘈杂,各种声音交汇,车厢里的报站声、谈话声、乘客在上下车时的声响,以及公交车发动机的轰鸣声等都会影响到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受众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具有家居环境下收看电视的休闲与安逸,往往有烦躁厌倦、紧张戒备等负面情绪。(3)从传播技术看公交移动电视能够在时速120公里左右的运动状态下接收并播放出稳定、

7、清晰的电视画面,而且通过数字电视的无线传输方式已经基本消除了模拟电视时代因传输问题产生的屏幕雪花、重影等现象,这些都使公交移动电视达到一个比较好的传播效果。五、公交移动电视传播效果所受的影响首先,在一个相对比较混乱的环境里,移动电视的“有效到达率”不容乐观。车厢里的报站声、谈话声,乘客在上下车时的声响,以及公交车发动机的轰鸣声等都会影响到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而且在拥挤的车厢里,电视屏幕常常会被站在那里的乘客遮住,使得后面或坐在那里的乘客看不到电视,也无法听清楚,而节目内容听不清楚,是影响公交移动电视传播效果的最大症结所在。其次,也许有些乘客在上下班的路上想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及时获得一些新闻资讯,

8、或者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但也有一些乘客并不想受到移动电视的声音干扰,希望在车上得到安静的空间,因此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移动电视符合现代文明规范吗?公交移动电视虽然为乘客提供了电视节目,但也必须保护乘客的公共利益。由于不同的受众具有这样一些复杂的收视心理,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从传播的技术方面来看,尽管从理论上说移动电视能够在时速120公里左右的运动状态下接收并做到图像稳定、画面清晰,但实际上目前在经过高层建筑物的时候,接收信号会受到影响,经常会出现信号屏蔽的情况,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这也是今后移动电视进一步扩大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参考文献马歇尔麦克卢汉:理

9、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梁青,受众本位理念下的城市交通移动电视媒体经营研究,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7E卡兹: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1974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公交移动电视的产生公交移动电视是在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安装在公交车上的移动的新型电视。诚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任何一种媒介的诞生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移动电视的诞生和应用正是由于一种“新的尺度”的产生,从而实现了人们在移动中看电视的愿望,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公交移动电视它变固定接收方式为移动接收方式,是一个重大变革。“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这是公交移

10、动电视最生动的写照。公交移动电视最早出现在新加坡。2001年,新加坡率先在1500辆公交车上使用移动电视,随后迅速普及到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2003年1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作为内地第一个移动电视频道,目前已经在上海市区150余条公交线路、近4000辆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电视机,其中90%的线路贯穿中心城区,日受众达700万人次。自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以来,北京、武汉、长春、南京等十多个城市,也相继开始在公交车上开播移动电视。短短几年时间内,移动电视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它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W我国移动电视发展现状1、各地移动电视发展历程2002年9月28日,上海东

11、方明珠移动多媒体有限公司成立,并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开播移动数字电视节目,受众人口超过200多万;2003年10月1日,长沙移动电视开播,成为继新加坡、上海之后,全球第三、中国第二座可提供移动数字电视服务的城市。2004年5月28日,北广传媒移动电视有限公司在1000辆公交车上的移动数字电视正式开始试播;同年6月30日,由河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郑州电视台、河南安彩集团联手打造的郑州移动数字电视举行了隆重的试播仪式;同年7月19日,南京移动数字电视的公交频道开通。南京成为继上海、长沙、北京、郑州之后全国第五个开通移动数字电视的城市。其后,湖南、黑龙江、江西、云南、深圳、杭州、广州、青岛、大连

12、、济南、武汉、合肥、兰州等37个省市也相继开通了移动数字电视。、机会与挑战并存优势首先,受众基数大。据称,理论上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可以达到2万人/日/车。其次,受众接收热情高。乘客可以在乘车的同时观看公交电视,而且由于乘车过程的无聊,寻找电视节目解闷的欲望便愈加强烈。第三,信息强制性传播。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使得乘客处于一种强势媒体压制之下,被迫接受信息的状态,其好处是信息得以高度传播,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有些节目,特别是广告,非常容易引起乘客的反感。不足其一,公交移动电视在现有条件下,实际上所能影响到的受众,远远小于理论上计算出来的数目。公交车内电视数目少,屏幕也过小。除了K600路、教育

13、专线等少数车辆会在司机身后和后门附近安装两台约15英寸大小的电视屏幕之外,绝大多数公交车只是在司机身后安装一台公交电视。所以当公交车上的乘客饱和度超过60%的时候,能看到电视的乘客,就只是坐在公交电视正对座位前5排,和插空站在这5排座位旁边的乘客。就是说,无论公交车上实际乘客有多少人,事实上能看到公交电视的人基本上只有30人(坐在座位上5人+座位旁站着的10人=15人2台电视=30人)。进一步推算下去,K600路共有30站,假定这30个人都是只坐一站就下车,那么一辆车在一趟车途中最多能吸引受众30人30站=900人。而一辆K600路跑完全程需要2个小时,其运行时间为6:00AM11:00PM,

14、即17个小时。所以一辆K600路在一天之内可以跑17小时1小时(在起点和终点站停靠休息的时间)=16小时2小时=8趟。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辆K600路上的移动电视在一天内最多影响到900人8趟=7200人。但是实际上,7200人/日/车只是理想状况下的假设。因为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公交车上都有两台移动电视,在公交电视可视区域内的那30人也不可能每站必换,绝大多数乘客会选择乘坐4站7站。如果按照平均每位乘客乘车5站来计算,实际上每辆公交车每天可影响受众人数为72005=1440人。其二,技术瓶颈制约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虽然说现在移动电视技术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但每当公交车停止行驶时,公交电视就会卡壳

15、,使节目停滞,或画面模糊、充满马赛克,声音被扭曲。这样的现象直到公交车再次启动后经过一到两分钟后才会消失。而鉴于公交车这一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殊性质,基本上每播出十分钟节目,就会因为停靠站和等红绿灯的原因造成节目停播两三分钟。其三,节目移植痕迹过重。现在的公交电视节目,虽然有了专门的公交移动电视频道和号称是为公交电视全力打造的巴士在线,但是其所播出的节目来源都是直接从电视节目中间接取材,或者从网络中获取资源而来。这就造成了所播出的节目适合在家里使用电视、电脑这类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在相对私人性的媒介上播出,而不是在公交移动电视这个环境复杂的公用媒介上播放。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 在传播效果方面,首先公交移动电视具有垄断性传播和强制性接收的特点,并充分利用了乘客乘车时的零碎时间,具有先天优势。但另一方面传播环境嘈杂、单向传播、缺少互动、受众注意力易分散、视听行为属于附加于乘车行为上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这些特征都使得公交电视的传播效果远远逊于传统电视。所以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公交电视的“有效到达率”不容乐观,传播效果亟待提高。18在此基础上,王月提出了优化公交电视传播效果的对策,包括声画观念的更新,让声音承载更多的信息,满足听觉型受众的信息需要;加强画面逻辑,高度重视字幕,满足视觉型受众的信息需求;更新节目内容,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