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学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405042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滕王阁序导学案 1、正字音: 翼轸( ) 瓯越( ) 台隍( ) 綮戟( ) 懿范( ) 襜帷( ) 胜饯 ( ) 潦水( ) 俨骖騑 ( ) 崇阿( ) 绣闼( ) 雕甍( ) 云销雨霁( ) 孤鹜( ) 遄飞( ) 睢园 ( ) 邺水( ) 2、成语积累 :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钟鸣鼎食】 【云销雨霁】 【响遏行云】 【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 .【萍水相逢】 【冯唐易老】【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涸辙之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一介书生】 【高山流水】 课堂学案 一、 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释加点字词. (1) 襟三江而带五湖 (2)

2、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都督阎公之雅望 (4) 胜友如云 高朋满座 (5) 宾主尽东南之美 (6)序属三秋 (7)披绣闼,俯雕甍 (8)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9)逸兴遄飞 (10)穷睇眄于中天 (11)天高地迥 (12)命途多舛 (13)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14)一介书生 (15)兰亭已矣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第三部分(3): 第四部分(4、5): 三、赏析名句并翻译 .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巩固学案 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徐孺(r)棨(

3、q)戟 襜帷(wi) 星分翼轸(zhn) B.萦(yng)回 胜饯(jin) 涸(h)辙 钟鸣鼎(dng)食 C.东隅(y) 请缨(yng) 猖(chng)狂 衡阳之浦(f) D.暇(xi)日 雨霁(j) 邺(y)水 遥襟甫(f)畅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A.鹤汀凫渚睢园绿竹东隅已逝 B.落霞孤骛舸舰迷津萍水相逢 C.棨戟遥临躬逢胜饯逸兴遄飞 D.无路请缨星分翼轸青云之志 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穷(且)益坚 若属皆(且)为所虏 宾主尽东南(之)美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不同。 B.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也相同。 C.句与句不同,句与句

4、也不同。 D.句与句不同,句与句相同。 4、默写填空: _,烟光凝而暮山紫。 _,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 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 【拓展阅读】 1、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

5、,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

6、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滕王阁序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释加点字词. 1.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意动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

7、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3都督阎公之雅望 4. 胜友如云 高朋满座 高:尊贵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7.披绣闼,俯雕甍 披 :推开 俯:俯瞰 8.浦:水边;9、遄,急速;10、穷,极;11、迥,远;12、舛,不顺;13、屈、窜,使动用法;14、一介,一个;15、已,已往;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扣“洪府”,叙宾主之美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部分(2):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三部分(3):扣“饯”

8、,谢宴会盛况,书人生感慨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四部分(4、5):扣“别”,自述遭际,谢主引宾 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三、赏析名句并翻译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

9、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巩固学案 1、答案:D(A.轸zhn;B.饯jin;C.浦p。) 2、答案:B(“骛”应为“鹜”。) 3、 答案:C 滕王

10、阁序中的成语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 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