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398909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教材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则是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被赋予感情和生命。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是一个经典的载体。把它放在单元的首位,非常恰当。对于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2、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2、的运用。 4、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要学会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的修辞方法来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1、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传达内心感受。 (在这一环节我将采取播放录音,教师范读,学

3、生自读,接力赛朗读等多种形式的。可以在课前指导一、两个朗读较好的同学进行配乐朗读,课上播放,效果会更好) 2、掌握写景的写作方法。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比如音乐动画,视频,课文的朗读,春天画面等)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采用朗读教学法(研读、精读、品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独特的意境。要指导学生通顺、流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深入体会。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3、示范分析,师生合作探究,讨论教学法。 因为初一学生还不善于通过细致地阅读课文,理解体会散文所描

4、绘的优美意境,学习高超的写作技法,教师可选取一、两个重点段落作详细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细致描绘的地方,如本文的“春草图”和“春风图”,其他段落则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这样,教师的讲解就起到了示范作用,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与习惯。四:学法指导:主要是通过班班通多媒体辅助,学生边读,边悟,边听,边想, 边说,边写。读,读通顺,读流畅,读出情,产生问题,同时思索老师的提的问题。最后通过本文学习,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片断描写。五、学情分析 1、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

5、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一的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班班通多媒体播放动画音乐片,让学生进入春的季节,去感受春天的美丽。 然后展示春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美。教师问学生想不想知道,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什么样子(板书课题,作者)教学环节(二):介绍作者,检查预习。拜访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读准字音积累运用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6、 烘托 静默 舒活筋骨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教学环节(三) 1、整体感知:闭上眼睛,聆听朗读,想象春天的美景,然后用语言来描绘春天的美景。2、学生比赛朗读 ,感受春色之美诵读要求:1、能用普通话朗读,声音响亮,吐字清楚,不错读,不漏读,停顿适当。2、能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语速、重音3、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通过朗读传达作品的意境、风格和美感。教学环节(四) 深入理解课文1、话说课文语言之美我喜欢 句,因为它写出了 。2、赏析春色美景合作解读: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参考问题:l 作者是如何将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和谐优美、有情有感的?l “可别恼”口语,显得特别亲切有

7、趣,请问:江南春雨的妙处何在?三个比喻怎样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l “迎春图”为何引用俗语?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学环节(五):本课小结、作业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下来。 2、完成课后练习二。 3、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4、思考练习三。第二课时教学环节一:朗读课文,理清结构其中在“绘春”部分又描绘了五幅图画可依次概括为:教学环节二:质疑探究 作者以什么样的心情迎接春天? “赞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三个比喻举的顺序能否调换? 第二自然段在绘春这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教学环节三:妙笔 生花运用你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任选一幅图画进行片段描绘。教学环节四:教师小节,体验与反思。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 有如下要点: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4、要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