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39634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绳峰 明珠双语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较大的变化,许多内容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等特点,如何让优等生 “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又应如何做好分层教学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分清层次教师首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等因素,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同时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进

2、步了的学生,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二、 优化教学环节,认真组织课堂分层教学1、备课内容分层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对各层次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哪些内容对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这些都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2、分层设计课堂提问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有意识地把它分成几个层次,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为主)面向C组学生;中档及以上难度问题则面向B组A组学生,这样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3、设计分层练习和作业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

3、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原则是都会的不布置,太难的不布置,目的是既能够巩固所学新的知识点,又要有所提高,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分层次选编基础巩固性练习,拓展延伸性练习,综合运用性练习,对低、中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低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基础巩固性练习,鼓励选做书中章节习题,此时需多鼓励低层次的同学在做完必做作业后,也尽量去做些选做作业。中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基础巩固性练习,和书中章

4、节习题,选做拓展延伸性练习,高层学生另外增加综合运用性练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配制练习,有利于低层学生巩固基础,中层学生略有提高,高层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分层次对学生评价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通过评价,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

5、生都有成功的可能。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

6、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认为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

7、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在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觉到了诸多的不足,如: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C组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这个复杂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属于决定地位的主体,谁赢得了学生,谁就赢得了教育。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