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39626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解题技巧_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词语是构成文中的基本建筑材料,文章表意是否明确,意蕴是否丰富,与词语的运用有很大关系。因此正确理解某些词语的语境意义,特别是理解那些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语的含义,对于全面准确地抱我文章主旨,鉴赏文学形象,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重要词语”的包括:、与写作对象或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概念)、指代词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有含义差别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的特殊含义和深层意义的词语、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关键词语、在

2、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词语、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二、解题方法点拨【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答题步骤为: 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命题角度】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答题思路】 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分析结构抓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命题角度】

3、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答题思路】 审清题意明区域。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整体把握,分清层次。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锁定关键词。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答题思路】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归纳概括。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答题思路】明确地位,审清题意。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分清层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

4、,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命题角度】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答题思路】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圈定特殊语境。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命题角度】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答题思路】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

5、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命题角度】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答题思路】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

6、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三、理解文章需要掌握的重要词语1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文章中有的词语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如2007高考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们的一

7、枚。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路,而起点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一片绿叶,却留下了一条根。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了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时结满冰凌,夏天时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的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着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那个屋檐。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

8、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叶落归根,是我老了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在家里;到月球然后回来,却发现邻居家都很困难;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

9、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着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天冷了,它们一排排的站

10、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母亲去了,心灵没有了依靠,一下子就有了那种到处漏风的感觉。可是大风一直在刮,把故乡周围的尘土刮了个干净。我小小的故乡正在被秋天所包裹。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先讨论14题)1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这个世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1)为什么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 (2)文中说“如

11、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与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层级为C级。 第(1)小题考查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理解特定语句的深刻含义,应结合该句所在的语段乃至全文。“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这两个否定句将房子、道路之于人的关系与母亲、故乡之于人的关系作了对比,强调游子对故乡的怀念对母亲的眷顾。 第(2)小题考查对特定语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段旨的概括,有赖于对段内各句意涵的分析与整合。这一段采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我”对母亲深情的怀念,深切真挚。“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

12、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这两个句子,用形象的对比表达了游子对故乡、对母亲的依恋;对失去母爱的伤痛。“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这一句用假设复句,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这种愿望的不可实现,就越显出“我”对母爱的怀念,对自己已无法报答母爱的深恩而痛惜。 13.答案(1)因为只有故乡,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永恒的归宿。(2)抒写了对母亲深情的怀念, 14.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词内涵的理解和对

13、文章结构的分析与思路的把握。能力层级为C级。 文章题目是“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这一标题,譬喻新颖,耐人寻味。“落叶”就是重要词语,如果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它是全文的一个主导意象。它具有多重含义。它是游子形象的写照,是指漂泊四处、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我”;同时也是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的形象。理解了它的这两层意思才能正确理解全文的内容。全文以之为线索,将记忆中故乡风景的印象、母亲日渐衰老的印象、游子对母爱的感恩以及无法报答的遗憾、愧疚等种种感悟绾结到一处。 14.答案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

14、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07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立体光子结晶”作为可以操控光波的新材料,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谓“光子结晶”是指其构造精细,如光波一般,且晶粒呈立体排列的某种结晶材料。由于其具有周期性的排列方式,所以当反射光波时,对特定波长的光线就可以进行增强或者减弱的操作或控制。日本大阪大学的高原淳一助教授使用光子结晶,开发出了环保型的白炽节能灯泡。由于普通的白炽灯泡会产生红外线而发热,所以其能量转换和使用效率很差。如果能够有效地阻止灯丝上红外线的放出,而让电能更多地转换成可见光,就可以制造出高效节能型照明灯泡了。高原助教授和日本京都大学风险商用实验室

15、的川弘助手等,正在开展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光子结晶的研究工作。所谓“自我组织化”,是指分子或小液珠等具有自我形成某种有规律结构的能力。比如,雪花的结晶会呈现出星形或六边形等的结晶,就是白雪的结晶,通过“自我组织化”而形成的。利用自我组织化现象,就有可能以较低价格,制造出光子结晶来。高原助教授首先采用硅珠开始研究。利用含有硅粒的液体,将物体浸泡后,再晾干,反复多次进行实验。终于通过自我组织化现象,得到了出色的光子结晶。利用该项技术,把灯泡覆盖上某种光子结晶,就可以制造出七色辉映的灯泡。而且如果对这种灯泡放射出的光线进行检测的话,就会发现其红外线放射已被有效地抑制了一些。高原助教授指出:“现在虽然尚未实现利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出钨丝上的光子结晶,其技术实用化仍然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在构建精细加工理论研究方面,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降低加工费用,推出更多更好的环保产品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3.下列对“光子结晶”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光子结晶”是指构造精细、晶粒呈立体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