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39398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题部编版班级:_ 姓名:_1. 能力提升。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游子是指:_2寸草是指:_3三春晖是指:_4翻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_5赏析本首诗,通过对什么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2. 课内阅读。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_,展示的是一幅_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2“漪”字在诗中的意思是_。3写景文字集中在_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_、_、_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

2、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_。4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B.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3. 漫步古今,阅读与感悟。材料一:舟过实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材料二: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材料三: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材料一至材料三描写的对象是_,都表现了儿童_的生活。(四字短语)2翻译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_3选做题(二选一)A.“张伞使风”“放纸鸢”“追黄蝶”是古代儿童快乐生活的写照,你有

3、类似快乐经历吗?请模仿古诗写两句七言诗句展示。_,_。B.如果你没有类似的快乐经历,请说出你的感受、想法和原因。_4. 课内外对比阅读。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注释)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晴明:晴朗,明澈。眠正着:正睡得酣甜。柳阴:柳下的阴影。1选一选。(1)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_)季节。A初春 B初夏 C初秋(2)当时的天气情况是(_)。A小雨 B晴朗 C雨后初晴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桑茶坑道所见的_情景,描绘了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诗中描述的景物有_。(2)“_”字写出了小溪涨水、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

4、_”一句描绘出牧童正悠闲地躺在柳阴下酣睡,任他的牛随意吃草的画面。3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1)草满花堤水满溪。(_)A草遮住了花儿,水涨满了小溪。B小溪里的流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2)一牛吃过柳阴西。(_)A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一直吃到了柳林西面。B那头牛一口气把柳阴西边吃了。4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牧童一觉醒来,发现牛不见了,_5下列关于两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茶坑道中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在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B.桑茶坑道中后两句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富有生活气息。C.四时田园杂兴第三句

5、“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孙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所以就闲着,在树荫下乘凉。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_。童孙未解供耕织,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的字词。绩麻:_。供:_。3跟随着作者,我们看到了两组镜头,勤劳的乡村男女和儿童,请你选取一组人物,结合诗句,描写你看到的画面。我选的是_(乡村男女 儿童)。画面:_4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养成了_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_。5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闺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前人在评论这

6、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_6. 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蝉唐虞世南垂緌饮_,_。_,非是藉秋风。1把古诗补充完整。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垂緌”指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第一句是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暗示着身居高官要戒绝腐败。B.第二句写出了蝉居住的地方,照应了第三句中的“居高”。C.最后两句写蝉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原因。D.这首诗中诗人以蝉自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3你还知道哪些咏物诗?写出一首与大家分享吧!_,_。_,_。7. 阅读古诗,回

7、答问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烽火”在诗中指_。2“家书抵万金”中“书”的意思是_。从这句诗中可以体会到_。3诗题中的“望”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_”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_的期盼。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D.“深”字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

8、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_8. 微群阅读。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作背景:安史之乱造成了唐朝人口的大量损失,国力锐减。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作背景: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靡靡之音,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

9、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写作背景:公元1192年,诗人已68岁,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在一个“风雨大作”之夜,诗人触景生情,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1读组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写作背景资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春望表现了诗人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抒发了思念家乡和祖国的情感。(_)(2)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对士风和时局的忧愤。(_)(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_)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几位诗人都因爱国而和诗篇一起名垂青史。B.他们都处在国家动荡的苦难

10、时期,却写出了不朽的诗篇。C.不论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D.几位诗人都是在歌颂自己。3任选一首诗,从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深的词语或诗句,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_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释墨梅:水墨画的梅花。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_(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_10. 课内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1默写诗句,并写出作者及朝代。2解释词语。之:_宦游人:_若:_歧路:_3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开阔胸襟,豪放胸怀的句子是:_11. 古诗乐园。把古诗补充完整,回答问题。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