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言警句的思考.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39278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名言警句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词名言警句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词名言警句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名言警句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名言警句的思考.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名言警句的思考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充说:“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相一致的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B“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朱熹C“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两为天”杨泉D“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2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看望政协委员们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论衡中的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以表达政府倾听民声、受民监督的施政理念。这一理念表明政府: 对人民高度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致力于提高决策水平受政协监督,对政协负责 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A B C

2、 D3“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这一说法告诉我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4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泰、泰然处之 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A B C D5当全球通货紧缩来临的时候,有人用诗句来描述某出口企业老板的心情,下列选项恰当的: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赏花归去马

3、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我国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心之官则思C气者,理之依也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7礼记学记中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上述引文寓意与下列观点相近似的是:把学习与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更深刻理解知识 学习是实践的重要目的与归宿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物质决定意识A B C D8下面的观点与“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不入虎穴,焉

4、得虎子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9“权为民用,纵然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幅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10同时蕴含“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和“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哲理的语句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1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

5、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真理是具体的A B C D1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哲学上看,词中的边塞风景是描述了:A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13恩格斯认为“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下列观点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近水知鱼性

6、,近山识鸟音14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样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在认识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 B C D15“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下列与此古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寒暑渐于春秋,隆替起于得失C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6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学观点是:一分为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即“扬弃” 谦虚好学,不耻下问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