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39024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控制工程基础(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编号为09010)共有单选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填空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一、单选题1. e亠的拉氏变换为()。1C. 7+21e -2 s20.5B. E2. /的拉氏变换为Fs2 岛则 f (t) 为()。A.3e-2t; B.1-e-2t; C. 3(1-e-2t) ;D. 6e -2t3.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为()。A. 0;4. f (t)二 55 (t),则 Lf (t)二(C.常数;D.变量)。A. 5;B. 1C. 05D.- s5.已知 F(s)=s 2

2、 + 3s + 3s( s + 2)(s 2 + 2s + 5),其原函数的终值f (t)=t s)。B. 0;C. 0.6;D. 0.36. 已知 F(s)s2 + 2s + 3s (s 2 + 5s + 4),其原函数的终值f (t)=(t s)。A. 0;B. gC. 0.75;D. 3a7.已知F(s)二e-n其反变换f (七)为()。s2aA.- (t a);nTB. a - (t 一 nT ) ; C. a - te-T ;D. 1 - (t - ht ) a1&已知F(s)=,其反变换f (t)为()。s (s +1)A. 1et;B. 1+et ;C.1 - e - t ;D.

3、 e-t 19.已知f (t)二e-t sin 2t的拉氏变换为()。22A.e- 2 s;B.s 2 + 4(s + 4)2 + 4 ssC.;D.e 2 s(s + 1)2 + 4s 2 + 410.图示函数的拉氏变换为( )。C.a s20 Tta1A. (1 e f);T s 2-(1 e-Ts) ; D. a (1 eTs) a sT s21A. 7-9sB. s 2 + 91C. 7+91D. s 2 + 911.若f S) =0,则Fs可能是以下()。12. 开环与闭环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称为( )。A. 复合控制系统;B.开式控制系统;C.闭和控制系统;D.正反馈控制系统13. 在

4、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线性系统的()。A.增益比;B.传递函数;C.放大倍数;D.开环传递函数14. 已知线性系统的输入x(t),输出y(t),传递函数G(s),则正确的关系是()。A. y(t)二 x(t) - L-1G(s) ; B.Y(s)二 G(s) - X (s);C.X (s) = Y (s) G (s);D. y(t) = x(t) G(s)15.设有一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系统,如图所示,以外力f(t)为输入量,位移y(t)为输出量的运动微分方程式可以对图中系统进行描述,那么这个微分方程的阶次是:16.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其无阻尼振荡频率

5、 n和阻尼比为()。4 s 2 + 4s +1B.2,1 ;C. 2,2;1D. 217.传递函数G(s)= 黑=小表示了一个()。A. 时滞环节; B. 振荡环节; C. 微分环节;31&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5s +1其单位阶跃响应为()D.惯性环节丄A. 1 e 一 5tB.3 3e 5LC. 5 5e 5;tD. 3 e 一519.已知道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为A. 欠阻尼;2Y (s )=-(s(snB. 过阻尼; C. 临界阻尼; D.,那么系统处于( )。无阻尼)。)。20. 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Ks + dKKA. Ts +1 ; B. s(s +

6、 a)(s + b) ; C. s(s + a) ; D. s 2(s + a)21.根据下列几个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判断肯定不稳定的系统为(A. as 3 + bs 2 + cs + d = 0 ;B. s 4 + as 3 + bs 2 一 cs + d = 0 ;C. as 4 + bs 3 + cs 2 + ds + e = 0 ;其中a、b、c、d、e均为不等于零的正数。122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s2 + 0.5s + 1 ;则其无阻尼振荡频率 n和阻尼比为( )。1A,2B. 2,1 ;C. 1 ,0.25 ;D.23.下列开环传递函数所表示的系统,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A.(

7、5s +1)(2 s +1)1-TsB. 7(T0)1 + T s1C.s +1(2 s + 1)(3s +1)s + 2D. s (s + 3)( s - 2)24.已知系统频率特性为1 -j3则该系统可表示为( )。A. 5e j tg-135B.- 2 +15e-jtg-1 ; c. , ejtg-13 ; 2 +1D. 5e -jtg-1)。25.下列开环传递函数所表示的系统,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有(s-1A (5s +1)( s +1)1 - TsB. 7(T0);1 + T s1C C.(2 s -1)( s -1)s + 2D. (s + 3)(s + 2)题图二、6. RC电路2

8、6.题图中RC电路的幅频特性为()。A. 1 + Tw 2B.; C.-1 + (Tw )21 (Tw )2D.1 + Tw |27.已知系统频率特性为5jw +1则该系统可表示为()。A.5e j tg 1w5B. iejtgiww 2 +1C. 5e j tg1wD.5e j tg-1ww 2 +128.已知系统频率特性为15 jw +1,当输入为x(t)二sin 2t时,系统的稳态输出为()。A.sin(2t + tg -15w)B.sin(2t + tg 15w);w 2 +1C.sin(2t tg15w)D.sin(2t tg 15w)v 25w2 +129. 理想微分环节对数幅频特

9、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 )。A.20 dB/dec,通过=1点的直线; B. -20 dB/dec,通过心=1点的直线;C. -20 dBdec,通过少0点的直线;D. 20 dBdec,通过少0点的直线30. 开环Gk(s)对数幅频特性对数相频特性如下图所示,当K增大时,()。A. L(q)向上平移,0(w)不变;B. L(q)向上平移,(w)向上平移;C. L(q)向下平移,(w)不变;D. L(q)向下平移,(w)向下平移。二、计算题31. 简化下图所示系统的方框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32. 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图中电压片为系统输入量;电压u2为系统输出量;C为电容;R、R

10、2为电阻(15分)T 1 1 +33.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二140s (s +10)试求当输入x (t)二1 +1 + at2( a 20)时的稳态误差。i34.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图中位移X为系统输入量;位移x2为系统输出量;K为弹簧刚度系数;B为粘性阻尼系数。(15分)35.已知一些元件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写出它们的传递函数G(s),并计36.已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用劳斯判据确定系统稳定时,K的 取值围。G (s) =rK厂。s(1 + - s)(1 + - s)3637.设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试判别系统稳定性。其

11、中p为开环右极点数,u为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数目。(15分)39.试画出具有下列传递函数的Bode图:100S 2( S 2 + S + 1)(10 S + 1)40.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s (Ts +1)试判定系统的稳定性(TK1)41.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图中电压片为系统输入量;电压u2为系统输 出量;C为电容;R为电阻。42. 某系统用测速发电机反馈,可以改善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系统如下图所示。(1) 当K=10,且使系统阻尼比Z=0.5,试确定人。(2) 若要使系统最大超调量Mp=0.02,峰值时间tp=1s,试确定增益K和速度反馈系 统K的数值,并确定在这个K

12、和K值的情况下,系统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s( s +1)1+心43. 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图中电压片为系统输入量;电压u2为系统输 出量;C为电容;R、R为电阻。44.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k(s)=5( s + 3) s (s + 2)试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并计算,v()值。cc45.试建立如图所示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图中位移x为系统输入量;位移x为系统输出量;K和K2为弹簧刚度系数;B为粘性阻尼系数(16分)三、填空题(略)答案一、单选题1.C2.C3.C4.A5.D6.C7. B8. C10.A11.C12.A13.B14.B15.B16.D17.A18.B19.C20

13、.D21.B22.C23.C24.C25.D26.B27.B28.D29.A 30.A二、计算题31.解:GGGG1234(每正确完成一步3分)1 - GG H + G G H + GGGGH确完成步分丿3432311234232.解:设i为回路总电流,i“为R支路电流,i为C支路电流,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R11Ci = iR1u -u+ i , i = 12CR1R1i = M (一 U 2)C1 -dt6 分)可得u - ud ( u - u )i = 12 + C 12Rdt12 分)整理后得二 iR2u - u二 R i2 R12 + CR 丝2 dtu + CR2- u )2分)吆-CRdtdu2才(2分)CR丝+2 dtIR1d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