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黑高速公路北安至黑河段工程建设项目A2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jxjjxj280.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387549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4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黑高速公路北安至黑河段工程建设项目A2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jxjjxj28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吉黑高速公路北安至黑河段工程建设项目A2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jxjjxj28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吉黑高速公路北安至黑河段工程建设项目A2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jxjjxj28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吉黑高速公路北安至黑河段工程建设项目A2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jxjjxj28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吉黑高速公路北安至黑河段工程建设项目A2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jxjjxj28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黑高速公路北安至黑河段工程建设项目A2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jxjjxj28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黑高速公路北安至黑河段工程建设项目A2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jxjjxj280.docx(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一、项目概况吉黑高速公路北安至黑河段工程建设项目A2标段路线起点设在北安市附近,是利用现有G202黑大公路黑河至北安段改扩建工程。本标段路线起点桩号K13+010,终点桩号K41+000,全长27.99公里;沿线有天桥7座,分离式立交桥5座,钢筋混凝土箱涵21道,钢筋混凝土通道涵1道,大桥3座;新建互通立交一座,服务区一处。主要技术标准: 本段工程为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 设计行车速度:80km/h。 路基宽度:路基宽度24.5m,路基采用整体式断面,即(0.75m土路肩+2.5m硬路肩+2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2.0m中央分隔带+0.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

2、2.5m硬路肩+0.75m土路肩)。路拱横坡: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路拱横坡:帮宽侧路拱横坡为2%,中央分隔带坡度为0%,土路肩横坡为3%。利用旧路段未帮宽侧保持原路拱横坡为双向1.5%。平曲线:最小半径为793.25m,最大半径为8029.25m。竖曲线:最大纵坡5.0%,最短坡长为294.50m。最小半径凹形4000m,凸形4200m。 主要工程数量: 本标段共有路基挖土方374836立方米,利用土方134210立方米,弃方5966立方米,借土填方1326798立方米,借石填方27636立方米;厚26cm水泥混凝土面层323671平方米,厚24cm水泥混凝土面层20846平方米,厚16cm

3、5%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23119平方米,厚20cm5%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363981平方米,厚2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363981平方米,厚16cm6%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3119平方米,厚12cm泥结碎石基层26424平方米,厚3cm级配砂砾磨耗层面层26424平方米;涵洞21道,通道涵1道;天桥7座,互通立交一座,分离立交一座,服务区一处;铺草皮68748平方米,种植紫穗槐197484平方米。二、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本段路线所处地理位置介于1262512730和北纬48055013之间,所在地域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山地地区。起点至龙镇段位于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平原交

4、界处,属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西侧山前冲积、洪积台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高度230-320m,属平原微丘区地形;龙镇至西岗子路段跨越小兴安岭北部区域,属小兴安岭台地状丘陵地区,地势相对有所起伏,海拔高度300-420 m,属低山地形。西岗子至黑河路段位于小兴安岭北部东侧黑龙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高度110-150m,属平原区地形。(二)水文、气象 我标段主线主要经过林地、旱田、荒地等主要本底及景观,公路两侧土壤大部分属林地,植物覆盖率高,沿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降温急剧,冬季严寒,一年四季分明,而春秋两季较短,寒冷期长。年平均气温3,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

5、最低气温-39.2。除霜期平均在9月初左右,结冻日期则从9月末开始;地面解冻日期从4月中旬开始,终霜日期在5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为2.35m。多年平均降雨量430mm,全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69月份,最大积雪厚度20cm。受西北低气压和南部海洋高压所影响,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南风,平均风速为5.2m/s,最大风速40 m/s。(三)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北安和五大连池境内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孙吴和黑河市境内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依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6、TB02-01-2008)规定,本项目的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北安和五大连池境内段桥梁抗震设防烈度为6,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孙吴和黑河市境内段桥梁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可采用简易设防。(四)交通 由于该工程为改建工程,路基右幅是原有旧路,施工时容许通车,所以交通比较便利,大宗外购材料采用汽车运输。设计中换填砂砾比较多,砂砾有翻斗车运输。(五)水、电1、水生产、生活用水可利用沿线水源。2、电利用当地电网,并准备1台50KW的发电机,以便在没电时备用。(六)临时用房项目经理部用房采用租用;路基队营地租用民房;路面队营地、桥涵队营地预制场及拌和场搭设部分临时用房。(七)筑路材料沿线筑路材料种类齐全

7、,质量优良,储量丰富,供应充足,运输条件较好。各种石料、砂砾、中粗砂较丰富,具有大型开采规模,能够满足本项目工程需要,沿线有黑大公路、老黑大三级砂石路、地方道路及吉黑铁路,交通十分便利。(八)弃土场 我标段取土场有五个,K14+810土场,K21+350土场,K26+500土场,K31+450土场,K41+380土场,总面积为第二部分 重点部位设计说明一、重点部位设计说明(一)中央分隔带及中央分隔带开口中央分隔带设计采用平齐式,对于新线超高路段及旧路帮宽路段,铺筑混凝土预制块,以便于路面的横向排水。块与块之间留1cm缝隙,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并采用沥青土工布在与路面结构层相触的表面作封闭处

8、理。其余路段采用植草绿化。中央分隔带开口采用与主线路面结构相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开口长30m,一般路段开口间距按2km控制,大桥、互通区两端设置开口,便于维修及养护。(二)路肩、路基边坡、护坡道及碎落台土路肩:帮宽侧铺设水泥土预制块,原旧路一侧混凝土预制块直接利用,不做调整。路堤边坡:坡率均采用1:1.5。当填土高度大于8m时, 8m以下边坡坡率采用1:1.75。路堑边坡:粘性土、碎石土以及风化砂砾挖方路段路堑边坡坡率采用1:1.5,挖深距路面高度大于8.0m时每6.0m处增置一个宽2.0m的平台,平台向内侧倾斜3%。护坡道:在填方边坡坡脚外与排水沟之间的原地面上增设护坡道,宽度2m,护坡道顶

9、面做成向外倾斜3%的横坡。碎落台:路堑边沟以外设置碎落台,宽度2.0m,顶面做成向边沟侧倾斜3%的横坡。(三)用地范围填方路堤为路基坡脚外或边沟2.0m;挖方路堑为路堑边坡坡顶外或截水沟外2.0m;互通区为匝道路堤外或边沟外2.0m,匝道路堤以内范围为公路用地。黑大二级公路侧及黑大一级公路段占地维持原占地不变。(四)路基填料及压实沿线路基填料为风化砂、碎石土及粘性土。路基不同部位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的规定执行,路基填料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清表后填前压实度90%,桥涵台背回填压实度96%。(五)不良地质、特殊路基设计1、湿地路基设计沿线湿地

10、范围比较分部广,主要为河滩滩地两侧,地势平坦,排水不畅,表面存有大量的淤泥,厚度不一,设计全部清除,回填透水性好的天然砂粒。并计入0.1m的沉降土方量,清除土质用于路基护坡道土方及绿化用土。2、桥头、涵头路基设计为保证桥头及涵洞两侧路基的压实和避免产生跳车现象,防止桥头、涵头路基均匀沉降而引起行车不顺,在连接处设置过渡段,填筑渗水性良好的砂砾或土场粗颗粒土。过渡段长度:桥及明涵底面换填长度5m,纵向采用1:1的坡率与路基衔接,对1:1坡率挖台阶;若顶面换填长度小于搭板长度时,顶面换填长度采用搭板长度。暗涵换填高度为涵洞顶面标高,底面换填长度采用2倍涵台后填土高度,并不大于5m,纵向采用1:1的

11、坡度与路基衔接,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桥台及明涵台后填土高度为路基高度减去路面厚度。3、路基清表设计 原地面表土剥离:对于耕地、荒地的填方路段,清除0.2m地表种植土,林地路段。根据实际调查厚度清除表层0.3-0.4m腐植土,挖除树根,平整碾压基底后回填填土。清除表土做绿化及复垦用土,多余土质用作护坡道。4、低填浅挖路基设计 对于低填方路段,互通区内的路槽底面以下80cm内、分离式立体交叉及天桥路槽底面以下40cm内,均需挖出该土层,换填天然砂砾或土场粗颗粒土,使其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挖出土方利用80%,弃20%。当低填浅挖路段为风化砂砾、碎石土时,对路床内0.8m范围内的土质进行翻松碾压,

12、并计入沉降土方10cm。5、纵、横向填挖交界段路基设计 纵、横向填挖交界路段:为保证纵向填挖结合部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在填挖交界处前后各10m范围内铺设双层复合土工钢塑格栅,第一层铺设于底面以下0.8m处,完成填筑60cm后铺设第二层。半填半挖路段铺设复合土工格栅同填挖结合铺设的方式,钢塑复合土工格栅宽度采用5m。6、拆除旧路段对于主线上跨分离立体交叉和旧路帮宽相衔接产生新线路段,需清除原旧路面结构基底碾压后再填筑路基。7、旧路边坡处理 为了保证新旧路基的结合,避免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在旧路的土路肩边缘向内25cm处开挖旧路边坡至坡脚,挖台阶土方利用80%,弃20%。新旧路基填料一同填筑。当旧

13、路边坡高度2m时。直接切除旧路边坡至坡脚;当旧路边坡高度2m时,分级开挖到坡脚,每级1.5m,台阶基底均做成向内倾斜3%的反向坡度以利于新旧路基的结合;为防止新旧路基衔接产生不均匀沉降,路基高度大于3m,在距离路面底面80cm处及其上40cm处水平铺设两层钢塑复合土工格栅。钢塑复合土工格栅铺设的宽度5m。(六)、防护工程设计路基边坡防护以安全、经济、使用、美观且施工方便为原则,根据本段水文情况、工程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来源情况,以保证边坡稳定为前提,以固土为本,采取以绿色生物防护为主,绿色植物加骨架相结合的防护方案,尽量减少圬工体积。(1)填方路段:路基高度小于6.0m采用植紫穗槐。路基高度大于

14、6.0m的主线及互通匝道路基边坡防护采用肋式拱形防护配合植紫穗槐防护。路基高度大于6.0m的边坡分离式立体交叉、天桥及通道路基边坡,采用六棱块空心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植紫穗槐防护。(2)挖方路段:高度小于4.0m采用紫穗槐。高度大于4.0m的主线及互通匝道路堑边坡采用路堑边坡六棱块配合植紫穗槐防护。肋式拱形防护在有效加固路基边坡的同时,拱内植草兼顾绿化,沿坡面形式泄水槽兼排水的作用。为便于维修及利于排水,对于防护段长度超过100m的段落,按50m70m的间距在拱肋处设置一道宽1.0m的梯道,梯道部位护坡基础保持连续修筑。(3)石质挖方路堑,采用浆砌片石矮墙防护,高度1m。(4)沿河路基,采用水泥混

15、凝土预制块满铺防护,防护高度为路基设计洪水位加雍水高、波浪侵袭高,以及0.5m的安全高。(七)、排水设计(1)排水设计原则沿线地势较为平坦,路基多穿越旱田及少量湿地,排水不畅,个别路段排水非常困难,同时结合原黑北公路排水设计方案确定本段公路的排水原则是:将路基范围内的水,汇集至边沟,并通过排水沟引入天然沟渠及河道。尽量避免路基范围内的雨水进入农田。(2)路面排水设计路面排水由路面纵横坡将路面水排离路肩,帮宽侧使雨水漫流,旧路侧使雨水部分漫流,部分通过中央分隔带排至新建一侧路肩位置,最终通过路基边沟、排水沟等引致天然沟渠及河道;凹形竖曲线段中央分隔带排水通过竖井配合排水管及边坡急流槽将其排离路基以外。(3)路基排水设计挖方路段采用矩形浆砌片石边沟,避免雨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内。边沟顶面设盖板以增加行车安全性以及路容的美观。填方路段根据沟底纵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排水方式:当沟底纵坡小于3%时采用土质排水沟;当沟底纵坡大于3%而小于10%时采用浆砌片石排水沟;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