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38545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教学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浦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能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字词,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 3体会诗人体现的情感。教学重点: 1能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的劳动场景。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体现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游戏学生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明确学法 板书:秋浦歌 2明确学法:解诗题知作者释字词明诗意悟诗情 三、学习古诗,品读感悟 (一)解诗题 1.学生质疑 2.报告交流: 秋浦:地名 歌:歌颂、赞美 秋浦歌:歌颂赞美秋浦冶炼工人的诗 (二)知作者 1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2.学生简介李白 3.教师补充简介作者 (三)释字词 1.学生初读全诗,规定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指引朗读古诗。 .小组内运用工具书理解字词。 4.交流报告: 乱:到处飞溅 紫烟:冶炼淬火时升腾起的烟,颜色较红,在夜色中带紫。 报郎:指被炉火映红了脸庞的冶炼工人。 动:荡漾 寒川:冰冷的河水。 (四)明诗意 1出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字意,试说诗意。 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和地,火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 2出示“报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字意,试说诗意。 脸膛红彤彤的工人冶炼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嘹亮的歌声 使冰冷的

3、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五)悟诗情 1.播放歌曲劳动号子,学生想象诗歌画面。 2引导学生想象工人劳动的情景。 3.体会诗人体现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秋色冶炼图,赞美了不辞辛苦为她人酿造幸福 的劳动者,抒发了作者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四、感悟写法,品味诗韵 1学生背诵诗歌。 2师生共同交流写法、品味诗韵。 诗歌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你发现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教师小结:诗歌前两句写景,呈现了一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第一句是全景,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瑰丽多彩。后两句正面描 写紧张劳作的冶炼工人。从“报郎”二字,可以联想到她们健美强健的体魄和 勤快、

4、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歌曲动寒川”,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在诗人的笔下,火、热、声、 色交相辉映,明暗、冷热、动静烘托映衬,生动地体现了劳动场景,酣畅淋漓 地塑造了冶炼工人的形象。 五、随堂检测,巩固提高 1出示智慧岛,学生选择答题。 .播放歌曲,结束全课。登金陵凤凰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核心词语等措施鉴赏诗歌。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景与情的关系。教学难点: 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

5、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 二、检查积累 (李白诗中的名句) 三、学生简介诗人李白及其写作背景 四、朗读诗歌(反复读) 五、翻译诗歌 .简介传说 2.提问: A.“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自”是什么意思? 是独自孤单的意思。慨叹时间的流逝,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只有大自然才是 永恒的。 “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体现了诗人如何的感情? 吴王宫苑的花草如今被荒径埋没,东晋的名门贵族留下的只是荒冢,威风不 再,烜赫难久,诗人在感慨时间的无情,叹息人世的无常。 C“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写

6、远景,所写景色有何特点?有何 作用? 若隐若现(半隐半现)、气象万千、雄伟壮美。旨在揭示人世无常,江山永 恒的主题。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长安不见” 暗点诗中的哪个字?尽管奸臣当道君王昏庸,诗人仍然翘首长安,这阐明诗人当 时的思想感情是如何的? (1)比方:“浮云能蔽日”,比方奸臣遮拦贤臣,或喻皇帝被奸臣包围。 借代: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3)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并且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可见她内心的赤 诚。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旨意深远,意境阔大,使是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3.小结:

7、意境是古代诗歌特有的一种美学范畴,它重要由诗中的“景”和所要抒发 的“情”所构成。一首优美的诗,其外是美丽动人的景,其内是深邃动人的情。 只有“景”和“情”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才干构成摄人心魄的意境。六、比较阅读:崔颢黄鹤楼 1.检查预习 .朗读 .拓展:你们懂得国内古代的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作吗?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 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 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蜀相教学设计教学目的:l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措施。l 2.理解诗歌常用的体现手法。l .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l 4.理解常用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l 5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

8、,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l 6.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点:l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教学难点:l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聊聊流行歌曲,带出唐朝乐队,说梦回唐朝,简介大唐盛世和写作背景, 明确教学任务。 同窗们懂得教师刚刚给人们放歌曲的因素吗?(缓和紧张情绪) 想让人们懂得我也曾和你们同样的年轻,但是目前老了;我也很喜欢流行音乐但是教师比较喜欢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因此教师很喜欢唐朝乐队的歌。唐朝乐队是中国现代最出名的摇滚乐队。教师最喜欢她们的成名曲梦回唐朝。喜欢这首歌,不仅

9、仅是由于它好听,更重要的是这首歌总能将我带回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华,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布满自信,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气度都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其国势之强盛,气象之恢宏,确是令人叹为观止,她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辉煌。然而,遗憾的是,大唐盛世只维持了短短的五十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盛世便像纽约的世贸大楼同样轰然倒塌了,并且,从此就走上了日益衰落的不归路。因此生活在那时的人们就仿佛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一般,她们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特别是那

10、些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她们的感受就更强烈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蜀相的作者杜甫就是这样一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极大抱负却壮志难酬的人。这首七言律诗蜀相就是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就的。当时正处在安史之乱。 .蜀相是一首古诗。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品,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今天虽然不倡导写古体诗,但是常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无疑会大有好处。今天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感情、格律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 二、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一般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

11、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因此,一方面就请同窗们结合刚刚教师简介的写作背景,迅速浏览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如何的情感? (那么,有谁能结合刚刚教师简介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吗?)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引: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如何来表 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是读得如奔流瀑布一泻 千里,还是读得如百尺深潭潜流暗涌;是读得如“间关莺语花底滑”,还是读得 如“幽咽泉流冰下难”?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请一种学生,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听诵读录音,再集体 朗读全诗。 4.学法指引一:结合背景,整体感知,把握基调,读出感情。 三、理解诗歌格律,把握诗句节拍,再次诵读。 1.刚刚同窗们诵读时很自然的注意到了诗句中的停止。停止在诵读时是非常重 要的,古诗中的停止和它的格律有关。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种节奏单位, 每一节奏单位相称于一种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 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X一X一X一X和XX一XX一X一X。 请同窗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3诵读指引:要读准节拍,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合适延长,遇仄声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