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昌宁县傣族泼水节.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381967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山市昌宁县傣族泼水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保山市昌宁县傣族泼水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保山市昌宁县傣族泼水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保山市昌宁县傣族泼水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保山市昌宁县傣族泼水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山市昌宁县傣族泼水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山市昌宁县傣族泼水节.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山市昌宁县傣族泼水节的习俗变迁以昌宁县湾甸乡为例【摘要】泼水节是傣家人民的传统佳节,也是傣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热烈、最为欢快的节日,节日期间不仅有神圣、严肃的佛教仪式,而且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能领略到傣族特有的礼仪与风情,了解他们的文化与历史,以及在这些文化背后所透露出来的一些文化现象。【关键词】昌宁;傣族;泼水节;习俗变迁一、昌宁傣族的历史源流昌宁县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公元前一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傣族先民的记载,他们是“滇越”“掸”(又名乘象国)的后代,昌宁县境内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聚居点“细赕”即今湾甸,明洪武十七年(1

2、384)置湾甸县(明史三百一十四卷),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己末,析麓川平绍地置设湾甸长官司,直隶都司(明史卷面六),次年十月庚年,明朝建制信符和金字红牌颁发给湾甸土官,并在湾甸设立红牌缕金字剌书谕之曰“尔当安分循理,谨尊号令,和睦邻境,益监事上之心,则尔子子孙孙,世保上及尔境之民,永享太平,其恪属朕训”。 (1)同年西平侯沐晟奏:“湾甸地近麓川,地广人稠”故于1405年4月由县升为州,全称“湾甸御夷州”,直隶云南布政司,以孟定土官刀景发为第一任知州,设流官吏员1名,自元中统内附设土司自治起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湾甸土知州统治529年,历27任,民国二十年隶保山县

3、,民国二十二年2月(1933年),将湾甸土司之地全境划归为昌宁县至今,民国二十三年后,湾甸土知州虽隶属昌宁县府辖,土司衙门一直存在,土司仍在沿袭,直到1950年4月才彻底结束土司统治制度。湾甸古称“细赕”“赕”有平川或平坝之意,元世祖忽必烈平云南后,改为湾甸,其先民为古代“百越”民族中的一支,汉时称“滇越”,唐宋时称“金齿”“银齿”“白衣”。元明时称“白夷”“伯夷”,清朝以后统称“摆夷”。傣族有四个支系:傣那支系、傣绷支系、傣勒支系和傣社豪支系,昌宁县境内的傣族属傣勒支系和傣绷支系,其使用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是支傣那方言(即德宏方言)从史料记载考证,县境内的傣族已生息繁衍千余年。(2)

4、二、泼水节的历史记忆保山市傣族地区的佛教属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和小乘佛教,他们的节日都与宗教密切相关。“年年有个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这是傣族地方的古规。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公历4月中旬,即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举行,傣语叫“楞贺尚罕”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族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从六月开始计算。除昌宁县柯街、湾甸等地的傣族在清明节后十天开始外,其他各地傣族泼水节均在清明节后七天开始,节期一般是35天,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以春季为岁首,男妇老幼具着新衣,摘取各种山花,并以糯米染成五色斋供,齐奔缅寺击鼓鸣钵,贡献佛前,听缅僧诵经,名曰“赕佛”,施

5、以各种山花插于沙堆之上,又名“堆沙”,男女以竹桶取水,相互泼水”。 (3)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个叫混松的魔王统治着世界,他的魔法无边,能飞会变,刀枪不入,水火无奈。因而横行霸道,抢夺民女,弄得人间是非颠倒,节令混乱,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后来,天神派木萨(即桑间,佛的化身)下凡拯救人类,他与魔王发生大战,但谁也不能战胜谁,反而给人间带来更大的灾难。魔王的第七个妻子是位美丽的傣族少女,不但长得迷人,而且非常聪明,魔王特别宠爱她,她心里恨透了魔王,表面却不露声色。一天夜里,她趁魔王高兴的时候,假装赞扬他说:“大王,听说你本事大极了,水火刀枪也休想伤害你,能永

6、远生活在世界上是多么幸福啊!”“可是我也有短处啊!”魔王听了妻子的甜言蜜语,忘乎所以,无意中说了这句话,接着他悄悄的告诉她“如果拔下我的头发勒住我的脖子,那我就死定了”,姑娘听了,心中暗喜,装做不相信的样子。夜深人静,趁魔王熟睡的时候,姑娘悄悄的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魔王的头便滚落在地下,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就起大火,为了不使世界毁灭,魔王的七个妻子便轮流抱住魔头,每人抱一天,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每逢她们交接的时候,就是换年的日子。为了洗涤身上的血污,消灾去魔,她们便互相泼水冲洗,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们,便在新年之际彼此泼水,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愿,节期为七天。因此,泼水节

7、泼洒的水非常神圣,被称做吉祥水。(4)笔者在2008年2月15号在湾甸上甸调查中了解到:为了庆祝泼水节,在节日前的三四天,村民们都会利用农闲的时间来准备彩旗,斋供的各种供品以及到河边去背洗净的沙子和石子,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杀猪煮肉,做“毫蚌”(糯米煎饼)“毫踏光”(米粉年糕)“五色毫糯”。新年这天,“小卜冒”、“小卜少”,清晨早起就上山采摘各种鲜花,树枝做成花房,然后男女老少沐浴更衣,穿戴一新,携带花房,鲜花,树枝和各种供品赴缅寺堆沙、插鲜花树枝、敲鼓击钵,将供品供于佛前,称为“赕佛”。佛爷、和尚将佛捧于缅寺场院中,将事先准备的“花棚”供好,花棚是用龙竹扎成并用各种山花,纸花装点好的

8、棚子,可谓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四周有香火供品,棚内有用竹做成的以转轴为中心,以水为动力的旋转洒水车,四周有安放佛像的竹架子,称之为“花盘”或“洗佛架”,一根长竹槽从空中通过到旋转的洗佛架,只要将水注入槽内,即可冲动佛架自动旋转,清清的泉水由洗佛架撒向四面八方,淋在佛身上,即谓“洗佛”。 (5)笔者在当地了解到:在古时,洗佛的水也有规定,只能由“小卜冒”、“小卜少”去挑、去取,结过婚的女人都不能去挑。“洗佛”先由佛爷念滴水的经书,人们有秩序的在佛像前席地而坐,虔诚聆听佛爷念经,并不断的把手中的鲜花和米花撒向佛祖,再捧再撒,口中念念有词,庄严而凝重。佛爷边念边滴水,“滴水”也有一种说法,就是人们将

9、水滴给地下的龙王,天上的佛神,以祈求他们保佑大家平安幸福,佛爷念经结束,滴水这一仪式也就完成。诵完佛经人们便自觉的退出奘房,有序的排于两边,以迎“佛祖”(佛像)。佛像平时是不能随便动的,只有到这天,由佛爷“请”出佛像,通过由迎佛信徒组成的夹道,把佛像送到早已用龙竹扎就,以各种鲜花装点的“花棚”中。而此时,在几天前就由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带着小卜冒进山寻到龙泉水,由小卜少用龙竹筒抬回后,再经过所有参加洗佛仪式的人们的手逐个传递过来,人们满怀虔诚的把这象征吉祥幸福的“圣水”小心翼翼的传到老佛爷的手中,由老佛爷第一个把水倒入水槽,这圣洁的水冲到洒水车,洗佛架便自动旋转起来,这吉祥的水呀,便洒向了“花棚

10、”四周,沐在佛像身上,俗称“洗佛”。接着,人们按年龄大小依次你一筒我一筒的把这吉祥的水不断的倒入水槽,清泉淙淙流淌,水车悠悠转动,佛像便沐浴在一片圣洁之中。老人们拿出洁白的布和棉花,轻轻的给佛像擦洗,并接下沐浴之水,洒在客人和孩子身上,祝客人吉祥如意!原孩子健康成长!洗佛的水全寨的人都要饮用一点,或用于洗脸,因为圣洁的水能给人带来幸福,保一年灭灾灭病、清洁平安。在洗佛前,人们把从河边背来洗净的沙子、石子堆在佛爷指定的地方,一般是两三家人一堆,每一沙堆要捏紧凝固,成宝塔形状,小堆围着大堆,目的是为了纪念最高的领导者,旁边的代表的是他的人民。据调查了解:“堆沙”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在很早以前,傣族

11、的人民都较为凌散,后来出现了一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他组织带领着周边的百姓进行劳动、生产,从而让大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人们采用堆沙的方式来纪念这位领导者。堆好后,佛爷用葫芦装水洒在沙堆上,祝福傣家驱走了旱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用的“沙子石子”也有它的象征意义,沙子石子在洪水来时可以防洪,可以在拦河筑坝上为开辟田地作基础,使人们免受洪水的灾难。在“堆沙”过程中,只要自己愿意,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也有这样的说法,只要你去背了沙子、石子,那么你这是在做善事,以后都会有好报。堆好后,在上面插满鲜花树枝、香花、彩色纸旗,摆上各种供品,以及用一根线将沙堆和寺庙拴在一起。所有供品中唯一不能缺的要属

12、他们所特制的一种“风吹粑粑”,它的重要性就像过端午节不能缺粽子一样,人们用它来纪念那位领导者,感谢他给人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在洗佛仪式结束后人们齐涌向沙堆,抢拿供品吃,抢得越多,说明最幸福,抢不到由别人分食一点的也会感到很幸福。礼仪结束后,掌声音乐响起,全寨人相互泼水,以泼湿衣服为乐,寓消灾灭尘,互敬互爱之意,节日期间,还燃放鞭炮,放高升,演傣戏,举行“跳摆”“丢包”、等各种娱乐活动,节日傍晚,“小卜冒”、“小卜少”们在场院中集体跳摆直到深夜,据顺宁府志载:“伯夷以三月为过年,舞蹈名曰跳摆,跳时形成圆圈,一人身背大鼓,以手握锤重力击之,节拍自然,鼓声远震数里,又有敲大钜者,余者各持手帕一幅,随

13、唱随舞,步伐整齐,其乐可知也。”每年的“嘎光”之夜,傣族都以七户人家轮流煮宵夜送至舞场,供人们食用,吃完宵夜,人们才散去。第二天至第七天,这几天中佛爷不必念经,每天都是早饭后十点多由佛爷洗佛,然后是泼水祝福,在组织的各种娱乐活动中,最早时人们都不玩打陀螺的游戏。最后一天,全村的人都要集中到缅寺,佛爷洗佛结束后,由佛爷将佛再次移至奘房内,村民门打扫收拾完场院才离去。 三、泼水节的现状近几年的泼水节,如果乡上不组织统一过,像在村寨里如果没有佛爷就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来组织;如果乡上组织统一过,同时也会邀请市级领导、各界人士、其他的少数民族、汉族以及各个村寨的人前来参加,节日那天所有人都会集中到一个指定

14、的地点。在村寨里过泼水节,一般由长老和佛爷组织,如果没有就由有名望的老人来主持。在泼水节即将到来的三四天,村民们都会准备好供品、彩旗,提前到河边去洗沙背沙,据笔者在 2008年2月14日调查了解到:最近几年亲自到河边背沙的人已经很少了,人们为了途方便省事,大多用车将沙子运到寺中。新年这天,男女老少都会到山上采摘鲜花,或是带上自家种的,将鲜花、树枝做成花房,然后全家老少一起将供品拿到缅寺献供,老人们都跪在奘房内听佛爷念经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青年、孩子都不喜欢留在寺内听佛爷念经,他们只顾参加别的活动,念经结束后,佛爷将佛像搬到事先建好的花棚里,首先用清水洗佛,然后用香水、丁香花水洗,全寨老少

15、从老至幼轮流洗佛,洗佛的水全寨的人都要饮用一点,以保一年平安幸福,据实地了解到,在2006年、2007年洗佛这一仪式已不像古时那样正规,佛爷念完经后,佛像就没有搬出来,“洗佛”也只是在奘房内进行。在洗佛前,人们将用车拖来的沙依据宝塔形状堆成五堆,中间的为最高,上面插满鲜花、树枝、香花、彩旗、风吹粑粑等供品,然后用一根线从沙堆这头牵到寺庙内。在洗佛仪式结束后,人们齐涌向沙堆抢拿供品,抢的越多,说明最幸福、最吉祥。而在06、07年就没有堆沙这一仪式,洗佛结束后人们相互泼水祝福,节日期间,人们还燃放各种烟花爆竹,演傣戏,跳摆、丢包、捕捉神鱼等活动,古时在泼水节期间是不玩打陀螺的游戏的,但是现在这项活

16、动也加入到了节日中,使活动更加的丰富有趣。傍晚,人们也会出来唱各种小调,老人们则在奘房内听佛爷念经,在村寨中的泼水节人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新年的第一天,所以大家都会到寺里拜佛,听佛爷讲经。后面的几天都不必到寺内,只是仅仅泼水祝福,节期一般是三天,不像最早时的那样过七天,结束后佛爷将佛搬到奘房内。由乡上组织的则是将洗佛、堆沙等仪式搬到河边较宽阔的地方,不止各村寨的村民聚拢到一起,连各少数民族、汉族也会加入到他们这幸福的时刻。每个村寨都会有一支代表性的舞蹈,新年那天,百人“嘎光”队、鼓号队游行,一直到活动的场地,接着人们虔诚的听佛爷念经。在洗佛前,人们要先进行堆沙的仪式,现在不像古时那样堆很多,也不像村寨里那样堆五堆,它仅仅堆一堆,人们也会用各种鲜花、彩旗等来作装饰,同时抢拿供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堆沙结束后进行洗佛仪式,洗佛所用的水来源于临近的自来水,由佛爷主持,然后全场的人从老至幼轮流洗佛,洗佛的水每人都要饮用一点,以保平安,结束后市领导宣布泼水狂欢开始,人们便将祝福的水泼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