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基础与练习题.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37577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基础与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基础与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基础与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基础与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基础与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基础与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基础与练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C用铅笔写字 D将石墨转化成金刚石2在防毒面具中用于吸附有毒气体的物质是( )A活性炭 B金刚石 C石墨 D焦炭3取几粒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毫升酸溶液,开始时有气泡产生,一会儿后就不再产生气泡,可能的原因是()A装置漏气 B加入的是稀盐酸C加入的稀硫酸 D生成的气体被酸溶液溶解了4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现要收集一瓶一氧

2、化氮气体,应采取的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5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B将燃烧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C向瓶内倒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D放入一只小动物,观察小动物能否存活6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A锥形瓶 B导管 C水槽 D长颈漏斗7试验某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常需使用的药品有( )A盐酸 B石灰水 C石灰石和盐酸 D石灰水和盐酸8将二氧化碳中混入的一氧化碳除去,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

3、气体通过加热的氧化铜 B点燃该混合气体C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将集气瓶口朝上,移开玻璃片使一氧化碳气体自动逸出9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甲烷 D臭氧10下列各方案中,不能用于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是( )A用鼻子闻 B测定它们在水里的溶解能力C分别用燃烧的木条试验 D分别用石灰水试验11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12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能与正在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二氧化碳不

4、能燃烧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13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D二氧化碳能与正在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42005年1月格鲁吉亚前总理在寓所中毒身亡,各种迹象表明他死于煤气中毒,生活中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引起的,其原因是(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C一氧化碳将血液中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15实验测得某样品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该样品()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 B一定是木炭或活性炭中的一

5、种C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二、非选择题(16-17题每空1分,18-21每题3分,计30分)16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收集氧气的装置是_,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进行的速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室里常用_和_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_,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室里可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加热

6、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所需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氨气极易溶于水,一般可用_装置收集氨气。17某同学设计了一套验证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没有酸性的实验。他首先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滤纸,晒干后折成纸花,然后按下图所示分别进行:紫色石蕊纸花遇到酸性溶液显_色。在B实验中,当加入水后,紫色石蕊纸花显_色,B实验的作用是_。在C实验中,紫色石蕊纸花变_色,这一实验结果说明_。通过以上实验,尚未达到验证的目的,若要达到验证的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_。18你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吗?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四种鉴别的方案。19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8.2,隔绝空气加强热充分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

7、3.8,经测定其中有碳剩余。请通过计算确定原混合物中碳和氧化铜各有多少克?20现有碳和碳酸钙的混合物100g,在空气中强热后,碳酸钙完全分解,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结果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100g,求原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21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4 g石灰石样品,把20 g稀盐酸分4次加人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稀盐酸的用量第一次加入5 g第二次加入5 g第三次加入5 g第四次加人5 g剩余固体的质量3 g2 gl g1 g(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是 ;(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ACACCDABAADCDD16C;D或F; 2KMnO4K2MnO4+MnO2+O2A; 2H2O22H2O+O2石灰石和稀盐酸;B或C;D; CaCO3+2HCl=CaCl2+H2O+CO2B;向下排空气法17红;紫;作对比实验;红;C中有碳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在A装置中通二氧化碳18CO2+H2O=H2CO3Ca(OH)2+CO2=CaCO3+H2O2CO+O22CO2CuO+COCu+CO219氧化铜1,碳2220826g21(1)75 (2)解:

9、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三次加入5 g稀盐酸后,3 g碳酸钙与15 g稀盐酸刚好完全反应。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03 +2HCl=CaCl2 +H20+C02 100 73 3 g xx=2.19 g 第18、为了防止煤气中毒(CO中毒),工人师傅常在煤气中加入微量的乙硫醇(C2H6S),乙硫醇具有很臭的气味。请回答:为什么常在煤气中加入微量难闻的气体?六单元基础与练习1.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变电线路短路,这是利用了石墨的( )A.可燃性 B.还原性 C.导电性 D.润滑性2.人们把活炭放入红糖溶液中来制取白糖,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A.氧化性 B.还原性 C.吸咐性 D.

10、不可溶性3.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于发现C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现在C70也已制得。C60和C70这两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它们是两种新型的化合物C.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差是120 4.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单质是( )A.C B.H2 C.CO2 DO25.木炭粉、氢气分别与黑色氧化铜粉末反应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反应都需要加热或高温 都有红色物质生成 A. B. C. D.都不对6.用木材做木桩时,常把埋入地下的部分烧焦,目的是( )A.烘干木材 B.使木桩变得更结实 C.烧死虫子 D.形成化学性质稳

11、定的炭层7.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A.紫色红色紫色 B.紫色蓝色红色C.蓝色红色紫色 D.红色紫色蓝色8.有关下列现象原因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碳变成干冰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变小了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难溶性的碳酸钙C. 二氧化碳能比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是因为它的密度比空气大D.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的着火点高9.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向容器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按要求装好仪器 检查装置鸡蛋的气密性 收集气体A. B. C. D.10.某同学知道蛋壳的主要成分后,决定送给妈妈一个“无蛋壳”,他比厨房里取来一个鸡蛋和一杯某溶液,将鸡蛋泡在其中,只见鸡蛋的表面产生气泡,两天后就得到了“无蛋壳”。该杯物质是( )A.酒 B.醋 C.酱油 D.食盐水11.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下列说法中与CO性质无关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