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5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下)整合训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373102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5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下)整合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5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下)整合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5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下)整合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5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下)整合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5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下)整合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5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下)整合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5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下)整合训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下)整合训练1、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2、 1899年,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算,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下列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清

2、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转变为绞杀B.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地推行改革C.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作出让步D.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3、八国联军侵华同两次鸦片战争相比,其相同点有( )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原因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A.B.C.D.4、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而后来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5、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

3、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6、1902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下列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7、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国内工业品和原料价格指数表(以19

4、13年为100),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时间批发物价上海粉麦价天津布花价汉口纱花价工业品农产品绿兵船粉汉口小麦14磅粗布西河棉棉纱棉花1913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915131.8100.3120.6120.3108.379.01919137.7112.5105.383.9171.0130.8159.2115.4A.传统自然经济顽强抵抗着外来经济侵略B.中国被进一步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西方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此时得到了较快发展8、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

5、,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9、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 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10、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早期在中国文化界,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很多史学家认为它

6、是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依据是( )A.它力图从思想上铲除封建专制的根基B.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C.它呼唤着五四运动的到来D.它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11、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李大钊的是( )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2、毛泽东指出:孙中山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 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革命的三民主义( )A.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

7、指导B.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C.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D.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一个

8、独立自主的封建帝国沦为西方列强共同支配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三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

9、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材料四1872年8月,李鸿章饬令朱其昂筹办轮船招商事宜。朱其昂提出“由官设立商局招徕”。李鸿章也认为“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自立条议,悦服从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

10、产的基本模式和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态度(政策)。 (2) 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睢宁等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3)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当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类型企业主要特征有哪些? (4) 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15、材料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材料二 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材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鲁迅材料四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 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

11、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陈独秀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大钊为什么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材料三中鲁迅为什么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的“不犯上作乱”? “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对民族精神有什么影响?3.材料四中陈独秀提出了什么观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什么以反孔教为突破口开始新文化运动?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题干中“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反映了学者认为中国实力强于日本,故A项错误;中国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12、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是表现,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题干中“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结合甲午战争战败的史实,故C项正确;题干中“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推知中国军事实力不弱,故D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及其补充条款之后,其他各国侵略中国的趋势有所缓和,结合当时列强之间在侵略中国上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为防止相互伤害,形成均势,故D项正确。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是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A项错误;列强希望清政府继续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而不是希望清政府改革,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各国进行军事威慑的信息,C项错误。

13、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分析比较能力。两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不是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虎门销烟,八国联军侵华是镇压义和团运动,不是其相同点,故选B项。 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辛玄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从“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城子,人人得而诛之”到“全国人民反对复辟”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闯虽然建立了民主制度.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故B项错误;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与“复辟帝制”的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供的时间正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是是初步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民族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赔偿对日本的赔款而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选择A项。B项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CD两项是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期的原因。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02年,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民族工业发展,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推动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B项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一1918), 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正确;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是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