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372583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府谷县第四小学 李娟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维形式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它具有不落俗套、标新立异、不拘一格的特点用求异思维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培养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管“求同”,还必须发展“求异思维”。要通过恰当的、有效的训练,使学生敢于“求异”,习于“求异”,着于“求异”。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呢?我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及学习的体会,谈谈这一方面的探

2、索。一、鼓励学生敢于“求异”质疑是求异的开始,有了疑问,学习才有所得。提问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其优劣不在于是否热闹。如此大量出现于课堂的“是不是”、“对不对”这类,学生几乎未经思考,只是在接受暗示。这是表面的繁华,是虚华,是片面“求同”造成的弊病。如果我们的教学只是教师问一问,学生答一答,所发展的大多是一种被动的“应答性”行为,这样显然不利于主动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对教师“盲目崇拜”、对教材“盲目迷信”,更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去求异,或发现教材中的不合理之处,或有意设疑激疑,启发他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求异求知。这样,学生一旦养成了思考、探究的

3、习惯,就会主动去求异。新课伊始,揭示课题后,可直接发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让他们畅所欲言,再理一理、梳一梳,这样把课题作为发散思维的训练点,猜想文章会写些什么,怎样写,结果会怎样,推想文章思路,大致内容.刚开始学生可能提出许多与课文内容无关或琐碎的问题,但长此以往,在提问中学生就会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我怎样提问才能和别的同学不一样。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而且教给了阅读方法,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它如把握文章内容、段意,一些主观见解等,只要学生思路正确,答案当然可以百花齐放,只追求统一的答案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个性。案例一:

4、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师启发质疑:“你们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的?”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应该是骗字。”他的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正是他们身上闪现出的发散思维的火花。于是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组织了讨论。一生说:“我觉得用借箭是可以的。船受满箭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我们平时借了他人东西后总会说些感谢的话,诸葛亮正是这样在借箭后对曹操表示感谢的。”另一生说:“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这不是感谢,而是嘲讽,意思说:曹操,这下你上当了,白白送了十万多支箭。”又有位学生说:“我觉得课题中用借箭,意思深远。俗话说有

5、借有还,诸葛亮得到这十万多支箭不是不还的,在日后交战时他会如数归还给曹操。”还有一位学生说:“我认为骗字含贬义,若用骗字就会损害诸葛亮的形象,而用借字则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发展了求异思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应设计一些扩散性提问,尽量避免缺乏

6、实质性意义或可有可无的提问。要注意提问的情趣性、确定性、层次性、发散性,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案例二: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引导学生想象续编故事。角度一: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其他动物会借给它吗?动物们会怎样回答小壁虎?角度二: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它会告诉谁?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编故事:小壁虎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朋友呢?朋友又会对小壁虎说些什么呢?角度三:假如有一天小花猫去向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会怎么说?二、训练学生习于“求异”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除了用直接激励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可以用间接激励训练学生习于“求异”,它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学生思维活动

7、和成果越出了教师事先设计安排和希望的轨道时,不要轻易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不要强行将学生思维活动生拉硬拽的拖回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轨道,相反,应该使学生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并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案例三:教学白杨倒数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三个“只知道”,可此时有学生提出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呢?如果教师不理会这个问题,继续着力三个“只知道”的话,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必然不透彻。如果顺着学生的思路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想孩子们“不知道”的内容。问:孩子们只知道什么?孩子们不知道的又是什么?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得出“不知道”的内容:(1)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在新疆工作。(2)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接

8、他们去新疆念书。(3)不知道新疆是个艰苦的地方。由此理解边疆的艰苦,体会扎根边疆的伟大,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第二,对全体学生提供同样的科学思维训练,并提供大致相等的训练机会,尽量不要在训练中出现“空穴”现象。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更要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同时给予充分的关注,以防止其放任自流,思维处于休眠状态。记得一年级时,教学生记住“k”的写法,一个以往上课注意力很差的孩子举起了手,虽然他平时发言总是所答非所问,但我还是把他叫了起来,他说:“老师,k就是l加一个小于号。”多么稚气的回答,却又是多么巧妙的回答啊!这不正是他认真思考的结果吗?如果我怕他的回答影响整个课堂而不

9、叫他的话,一个孩子富有创造力的答案将得不到展示,恐怕还会影响这个学生今后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第三,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造思维的进行和成果的显示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一般来说,教师提问后,学生的思维活动会出现两个高潮。在此过程,很可能在第一个高潮后出现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冷场现象,学生思维遇到阻碍,此时教师就要适时地加以引导、点拨和激励,并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思维的活动空间,以期待新的思维高潮的出现。不能因为要上公开课就一味的追求热闹的场面,无休止的问答,而忽视了学生思考时需要过程和时间这一客观事实。三、引导学生着意“求异”学记中有这么一句,“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如果学生感到老师每节

10、课都有新的教益,看到老师思路开阔,新意迭出,从中领略了几分探索的美好风光,那他们不仅会争相“求异”,而且会早日踏上“求异”之正轨。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发展其创造性才能,就是要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求异思维训练的情境和条件,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开辟广泛的智力背景。如果教师“一手遮天”的话,课堂必然死气沉沉,没有思维碰撞的火花出现。相反,创造良好的民主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是一项最基本的具有提供教学背景意义的措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是乐说、想说、敢说的,他们十分愿意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常常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当然,“求异”并非“标新立异”,更不是排斥“求同”。“同”是“异”的基础、前提,无“同”则无“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在掌握一般思维规律的基础上进而探索新思路。把握火候,找准立足点,让学生敢于“求异”,习于“求异”,善于“求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