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户籍制度的完善.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37116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户籍制度的完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论我国户籍制度的完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论我国户籍制度的完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论我国户籍制度的完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论我国户籍制度的完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国户籍制度的完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户籍制度的完善.doc(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国户籍制度的完善中文摘要 户籍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继承了传统户籍制度的等级性、世袭性以及社会治安性等某些制度的内核特征。与欧美、日本等国的户籍制度相比,我国户籍制度在指导思想、功能和管理模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本文就户籍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进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户籍改革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现行户籍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关键词:户籍制度历史发展国际比较完善户籍改革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前言.1第1章我国现

2、行户籍制度的探析.3 1. 1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发雇过程.3 1. 2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8第2章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察.18 2. 1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18 2.2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征和作用.26 2.3古今户籍制度在特征和背景上的联系.32第3章户籍制度的国际借鉴.38 3. 1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事登记和迁徙制度.38 3.2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户籍制度.41 3.3外域户籍制度的借鉴.44第4章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47 4. 1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社. 47 4.2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54 4.3户籍制度改革的设想.56结语.72致谢.74参考文献.75独创性声明

3、.78独立摘要 户籍制度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所辖民户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并进行相关管理的一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我国户籍制度历史悠久,它是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在继承和改革中发展的。最早的户籍制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习民数”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洗礼,直到秦统一中国后,商鞍建立的户口管理制度才推行于全国。随后的中华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强化专制主义,巩固中央集权的最有效工具。它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充分展现了我国户籍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户籍制度的日益完善。但由于受封建社会保守、封闭思想的影响,古代户籍制度表现出了严格的世袭性、鲜明的等级

4、性、明显的地域性、功能的多样性等特点。然而这些制度性内核却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延续而被我国户籍制度继承下来,这便是现行户籍制度为何依然具有某些顽固、保守和封闭地方的历史根源。 户籍制度并非中国独有,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户籍制度或人口管理制度。但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人口状况、文化习俗、经济水平和社会制度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户籍制度或人口管理制度有自己的特点。与欧美和日本等国相。比,我国户籍制度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在指导原则方面,我国遵循“治民”原则、而国外遵循“便民”原则;在功能作用方面,我国户籍功能多样化,而国外户籍只是提供人口数据和信息:在人口迁

5、徒方面,我国采用事前迁移,国外采用事后迁移;此外,我国户籍人为的把国人分为不同的身份等级,而国外户籍却不存在身份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差距,认清形势,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适国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户籍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产生于50年代,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特别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在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下形成的一套以户为单位,以人为对象,以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其他福利、辅助性措施为补充的户籍管理制度。它仍然没有能超脱历史的羁绊,其鲜明特点就是把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完全分离开来,形成“二元”制的管理体系。它在当时条件下对维护社会稳定、控制城镇人口过快

6、增长、证明公民身份、提供人口资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其负面影响日渐突出,成为妨碍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突出表现为:严重影响了公民平等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的实现;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人才的开发使用;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制约了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人户分离的现象,不利于人口管理和社会控制。可以说,原有的户籍制度已远远不能满足变化了的所有制形式和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修改和必要的补充,以使它成为能够促进我国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崭新的户籍管理制

7、度。 改革户籍制度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党的十六大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已明确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移动”。这为我们改革户籍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早在80年代后期,就己经有学者开始从事户籍改革的研究。但真正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是90年代初。众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现行户籍制度的产生、弊端及改革思路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从实践出发,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户籍改革措施,这对解决群众迁移自由、合理有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

8、长远看,这些改革还仅限于具体独立摘要工作措施的制定,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措施;没有长远观念、过于功利、缺乏全局性,反映出目前我国管理体制上过分强调“堵”而忽视“改”的非理性观念。这与我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理论研究过于滞后和被动有着直接关系。 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在继承、发展、变革中走到了今天。这说明,户籍制度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这块土壤,它是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虽然它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这并不能说明这种制度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没有了生命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兼顾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促进城乡居民的平等,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这也决定

9、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阶梯状向前推进。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户籍制度的比较分析,在全面总结目前我国户籍改革经验的基础,提出户籍改革要以社会公平为改革原则,确立改革的道义力量;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改革方向,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实现;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策略选择,稳妥又不失时机地推进户籍改革的实现。结合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突出矛盾,笔者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应在以下几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是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建立起一套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动态管理模式;二是要坚持平等公开、便民利民、循序渐进、迁徒自由、发展与稳定相配套、制度相互配套、内容与手段并行等科学的

10、户籍制度改革原则;三是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户籍法律体系,通过修改宪法,恢复公民迁徒自由权和居住自由权,加快户籍法的制定步伐,适时修改相关的行政法规,以确保户籍管理逐步走向法治化的轨道;四是科学的设置城市准入门槛,合理调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保障各地所需人才流动的自由通畅,不断增强城市的发展活力;五是完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实现户籍与口籍合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系统,逐步实现户籍管理规范化、微机化、网络化;六是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通过调整就业政策、改革教育体制和住房政策、解决入城农民土地经营权问题、协调统一城乡计生政策以及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性

11、措施,来进一步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户籍制度改革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对我国一个有9亿农业人口的大国来说,户籍制度改革更是艰难而复杂。它关系到市民与农民两大社会集团的实际利益、关系到千万个城乡家庭的未来前景、关系到一系列社会具体制度的转型与变更、关系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重新调整,其艰难性可想而知。本文仅对户籍改革的现实和理论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意在为户籍制度改革在研究方向、理论基础、具体措施等方面提供一些有意的建议。当然,理论研究毕竟不同于现实改革,在实际改革中无疑还会遇到比本文所分析的更多、更复杂、更难解决的新问题。户籍制度改革充满了困难与险阻,不可能一瞰而缴。希望一次性的设

12、计出一个面面俱到、又细致入微的改革方案及实施体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积极探索,就一定会找到一条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户籍制度、关键词:户籍制度历史发展国际比较完善户籍改革前言 户籍制度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所辖民户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并进行相关管理的一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我国户籍制度历史悠久,它是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在继承和改革中发展的。最早的户籍制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习民数”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洗礼,直到秦统一中国后,商鞍建立的户口管理制度才推行于全国。随后的中华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强化专制主义,巩固中央集权的最有效工具。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产生于50年代,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套以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其他福利、辅助性措施为补充的户籍管理制度。其鲜明特点就是把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完全分离开来,形成“二元”制的管理体系。它在当时条件下对维护社会稳定、控制城镇人口过快增长、证明公民身份、提供人口资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现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